书城哲学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2265000000019

第19章 内篇·大宗师(3)

子贡回来,把这事告诉给孔子,说:“他们是什么人呢?不修德行,把形骸置于度外,对着死尸唱歌,脸不变色(毫无哀戚之容),没法形容他们。他们是什么人呢?”

孔子说:“他们是处于礼教世俗之外的人,而我是处于礼教世俗之内的人。外内是不相通的。我让你去吊唁他,我实在太固陋了!他们是将要与造物者结为朋友的人,遨游于天地的元气之中。他们把生命看作是身上多余的肉瘤,把死亡看作是疮毒的溃破。像他们这种人,又哪里知道有死生先后的存在呢!他们假借于不同物体,而共成一身;他们忘掉身上的肝胆,忘掉身上的耳目;死生循环,不见头绪;他们茫然无所牵累地徘徊在尘世之外,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然无为的境地。他们又怎能烦杂地去遵守世欲的礼仪,以让众人观看呢!”

子贡说:“那么,先生您依从哪一方呢?”

孔子说:“我孔丘嘛,是受天惩罚的人。虽然如此,我愿意和你共同追求方外之道。”

子贡说:“请问用什么方法?”

孔子说:“鱼相生于水,人相生于道。相生于水的鱼,挖个池子养活;相生于道的人,彷徨无为而心性安定。所以说:‘鱼相忘于江湖中,人相忘于大道里。’”

子贡说:“请问异于平常的人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说:“异于平常的人,是异于世俗而混同于自然的人。所以说:‘大自然的小人,便是人世间的君子;人世间的君子,却是大自然的小人。’”

诵读星级★★

原文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①,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②,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③。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④怪之。”

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⑤,进于知矣⑥。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⑦。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⑧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⑨,有旦宅而无情死⑩。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注释①孟孙才:复姓孟孙,名才,鲁国人。②中心:心中。戚:悲伤。③盖鲁国:犹冠鲁国,名满鲁国。④壹:副词,表示所述事实达到一定限度,相当于今之确实、实在、真是。⑤尽之:指尽到居丧之礼。⑥进于知:超过了懂得丧礼的人。进,胜过。⑦“不知就先”二句:不知道求先生,不知道求后死。就,求。一说疑为“孰”之误。先、后,指生、死。⑧特:但。⑨骇形:指形体发生变化。骇,通“改”(杨树达说)。损心:伤心。⑩旦宅:通“怛咤”,惊恐。无情死:没有情感的损伤。是自其所以乃:这就是其所以这样做的缘故。乃,这样。相与“吾之”:互相说“这是我”。厉:通“戾”,至。一说奋飞,亦通。造适:至于适意,内心感到快意。造,至。献笑:突然发笑。排:指人为的安排。去化:随行变化。寥天一:指道。寥,空寂。天,天道。一,至一。

译文颜回问孔子说:“孟孙才,他的母亲死了,他哭泣没有眼泪,心中不悲伤,守丧不哀痛。如此三种表现,却以善于处理丧事而名满鲁国,难道真有无其实而得其名的吗?我实在觉得奇怪。”

孔子说:“孟孙氏已尽了居丧之礼了,超过了懂得丧礼的人。他想简化丧礼而不能办到,而他实际已经有所简化了。孟孙氏不知什么是生,不知什么是死;不知贪生,不知怕死。死好像是化为一物,他在等待自己不知道将要变成何物的变化!况且正要变化时,又如何知道不变化呢?如今尚未变化,又怎能知道已经变化了呢?只是我和你,大概还在梦中没有觉醒吧!孟孙氏认为他母亲死后形体虽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因此而使心智受到伤害,有惊恐而无精神的损伤。孟孙氏尤为清醒,别人哭他也哭,这就是他所以这样做的缘故。人们相互称说‘这是我’,怎么知道我所谓‘这是我’的‘我’,就是属于‘我’呢?你做梦变成鸟飞向天空,做梦变成鱼在深水游动。不知道如今说话的人,他是醒着呢,还是在做梦呢?适意的心境出现时往往来不及笑,从内心发出的笑声也往往来不及安排。听任自然的安排而随行变化,这就可以进入与虚空寂寥的天道同一的境界。”

诵读星级★

原文意而子①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②?”

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③。’”

许由曰:“而奚来为轵(zhǐ)④?夫尧既已黥(qíng)⑤汝以仁义,而劓(yì)⑥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⑦?”

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⑧。”

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⑨,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fǔ fú)之观⑩。”

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捶之间耳。庸诅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齑(jī)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注释①意而子:传说为尧时贤人。②资:资助,引申为指教。③躬服:身体力行。明言:明辨。④而:你。轵:通“只”,语助词。⑤黥:即墨刑,在犯人面额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⑥劓:割鼻子的刑罚。⑦遥荡:逍遥自在。恣睢:放纵不拘。转徙:指变化。涂:通“途”。⑧藩:藩篱,周围。⑨与:参与,同享。好:美丽。⑩黼黻:衣服上绣的花纹。观:华丽。无庄:虚构的古代美女。失,忘。据梁:虚构的古代大力士。炉捶:冶炼工具,指锻炼。息我黥:生长出被刺掉的皮肉。补我劓:补回我被割掉的鼻子。乘成:使有完整的形体(对黥劓而言)。吾师:指大道,即大宗师。齑:本义为用酱拌和所细切的菜和肉,引申有调和义。

译文意而子去见许由。许由说:“尧给你什么指教呢?”

意而子说:“尧教导我:‘你必须身体力行仁义而明辨是非。’”

许由说:“你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尧既然用躬行仁义对你施以黥刑,用明辨是非对你施以劓刑,你怎么能遨游于逍遥自在、放纵不拘的变化境界呢?”

意而子说:“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游于这种境界的边缘。”

许由说:“不行。盲人无法欣赏眉目颜色的姣好,瞎子无法欣赏衣服上花纹的华美。”

意而子说:“无庄忘掉了自己的美貌,据梁忘掉了自己的力气,黄帝忘掉了自己的智慧,都是造物者在熔炉中冶炼而成。你怎么能知道造物者不养好我被刺字涂墨的皮肉,补好我割去的鼻子,使我有完整的形体跟随先生呢?”

许由说:“唉!这是无法知道的。我给你说说它的大概吧:我的大宗师啊!我的大宗师啊!调和万物却不以为是行义,恩泽施于万代却不以为行仁,长于上古却不算老,覆天载地、雕刻万物的形状却不以为灵巧。这就是游心的境界啊!”

诵读星级★★

原文颜回曰:“回益矣①。”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②。”

它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曰:“可以,犹未也。”

它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③。”

仲尼蹴(cù)然曰④:“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huī)⑤肢体,黜(chù)⑥聪明,离形去知⑦,同于大通⑧,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⑨,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注释①益:长进,进步。②犹未:还不够。③坐忘:静坐而无为无虑、物我两忘的境界。④蹴然:惊奇的样子。⑤堕:通“隳”,毁弃,废弃。⑥黜:废除。⑦形:形体。知:心智。⑧同:和同。大通:大道。⑨常:执着不变。

译文颜回说:“我有进步了。”

孔子说:“你说的进步是指什么呢?”

颜回说:“我忘掉仁义了。”

孔子说:“好啊,但还不够。”

过了些日子,颜回又去拜见孔子,说:“我有进步了。”

孔子说:“你说的进步是指什么呢?”

颜回说:“我忘掉礼乐了。”

孔子说:“好啊,但还是不够。”

过了些日子,颜回又拜见孔子,说:“我有进步了。”

孔子说:“你说的进步是指什么呢?”

颜回说:“我坐忘了。”

孔子惊奇地说:“什么叫作坐忘?”颜回说:“毁弃肢体,废除聪明,超脱形体的拘执,去掉心智的束缚,和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作坐忘。”

孔子说:“和大道融通为一就没有偏好,顺应变化就没有执着不变,你果真成了贤人啊!我愿意追随在你的后边学习。”

诵读星级★★

原文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①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②!”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③。

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

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④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注释①霖雨:连绵不断的雨天。②殆:大概。病:疾病严重。这里是饿坏了的意思。③不任其声:谓声音衰弱。趋举其诗:急促地念他的诗。趋,通“促”。④极:绝境。

译文子舆和子桑结为朋友,而一连下了十天雨。子舆说:“子桑大概饿坏了吧!”于是包了饭去给子桑吃。到了子桑的门口,就听到里面好像是在唱歌,又好像是在哭泣,弹着琴唱道:“父亲啊!母亲啊!天啊!人啊!”声音很微弱而又急促地念着他的诗。

子舆进去,说:“你唱诗歌,为什么是这种调子?”

子桑说:“我在想使我达到如此绝境的原因而得不到答案。父母难道要让我贫困吗?上天毫无偏私地覆盖大地,大地毫无偏私地负载万物,天地难道偏要让我贫困吗?探究使我这样贫困的原因而得不到答案。然而,使我贫困到这种绝境的,大概是命运吧!”

诵读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