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2263300000012

第12章 寺院与僧团基本情况统计(2)

(人)塔像洛阳1竹林寺317净捡修行新建24不详2建贤寺327-333徐仲修行新建40不详3精舍六所335-349安令首修行新建40/寺不详4洛阳东寺368以前不详修行不详不详不详司州1西寺360-369不详修行不详不详不详弘农1弘农寺350以前不详修行不详不详不详建康1建福寺343-344何充兴福舍宅10-30塔、卧像、金无量寿像2延兴寺344褚太后兴福新建100不详3谢镇西寺349谢尚消灾兴福舍宅不详有塔4何后寺354何皇后兴福新建300四层塔、卧像、七佛龛5新林寺372简文帝修行新建不详不详6简静寺385司马道子修行新建100不详7太后寺390以前李太后兴福新建不详不详8铁索罗寺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历阳1乌江寺344-371不详修行不详不详不详吴郡1朱明尼寺不详朱明兴福舍宅不详不详广陵1中寺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综上所述,东晋有尼寺记录22所,延兴寺、简静寺与何后寺最为重要。

统计者以建康为重,兼顾广泛性,寺院以国家都城为中心,向各地发散分布。

从新建尼寺修建方式来看,13所新建,占59.1%;3所舍宅,占13.6%;其余不详。说明新建与舍宅为建寺的主要方式。

从建寺出资者来看,皇室、豪门、世家占比例高,特别是建康8所尼寺中有7所,占到87.5%,可以看出皇室、世家的支持,是这一时期比丘尼发展的主要原因。

另外,建康8所尼寺中,3所有建塔记录,比例较高,说明起塔立寺乃东晋时期寺院建筑的特点。二刘宋新建尼寺统计

1.建康景福寺(开福寺、永福寺)

景福寺,为籍贯属北地的宋青州刺史傅弘仁《宋书》卷五十五:“傅僧祐,祖父弘仁,高祖外弟也,以中表历显官。”《梁书》卷四十二:“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高祖弘仁,宋太常。”《南史》卷七十:“傅琰字季珪,北地灵州人也。曾祖弘仁,宋武帝之外弟,以中表历显官,位太常卿。”《水经注》卷十六:“孙扬之尝见青州刺史傅弘仁。”,于刘宋开国第三年,即永初三年(422),割宅而立,原名开福寺。《比丘尼传》:“宋青州刺史,北地传弘仁雅相叹贵,厚加赈给。以永初三年(昙宗云:元嘉七年,寺主弘安尼以起寺借券书见示,是永初三年)割宅东面为立精舍,名曰景福。”《南朝佛寺志》录“开福寺在治城东南,晋时之所建也。元嘉八年有尼慧果、净音共请求那跋摩受戒,遂改为景福寺。南唐避讳,又改景福为永福”《南朝佛寺志》,《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第二册,第102页。

2.江陵牛牧精舍

案《比丘尼传》,尼慧玉“南至荆楚仍住江陵牛牧精舍”《比丘尼传校注》,第53页。,慧玉于元嘉十四年(437)卒。

3.江陵祇洹寺

案《比丘尼传》:道寿“如愿出俗住祇洹寺”同上,第60页。,元嘉十六年(439)卒。刘宋时建康有祇洹寺,是建初寺分刹,有高僧慧义、僧苞、慧基、僧志、求那跋摩等僧居之。江陵祇洹寺为尼寺。

4.吴太玄台寺

案《比丘尼传》:“吴太玄台寺法相尼”“年九十余,元嘉末卒”《比丘尼传校注》,第95页。《释氏六贴》:法相“住吴太玄台寺”,与吴郡人玄藻尼住太玄台寺,元嘉十六年(439)失踪。

5.广陵南安寺

案《比丘尼传》:“元嘉十八年(441),宋江夏王世子母王氏以地施(慧)琼,琼修立为寺,号曰南外永安寺。”同上,第66页。此寺建造者为江夏王刘义恭的王妃,即王僧虔的堂姐《南齐书》卷三十三:“尚书(王僧虔)同堂姐为江夏王妃。”。元嘉二十年(443)前,慧琼尼以此寺施给僧人慧智,之后成为僧寺。

6.广陵菩提寺

广陵菩提寺由慧琼尼募资建造。《比丘尼传》录:“(慧)琼以元嘉十五(438)年,又造菩提寺,堂殿坊宇皆悉严丽,因移住之。”《比丘尼传校注》,第66页。慧琼尼同时修建了两所寺院,从建造时间与装潢来看,菩提寺规模大于南安寺,说明在元嘉十五年前后,广陵僧尼的数量增长快。

7.南皮南皮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张国寺

案《比丘尼传》:普照“十七出家,住南皮张国寺”《比丘尼传校注》,第70页。

8.广陵建熙精舍

案《比丘尼传》,普照尼与其师慧孜游学广陵广陵在扬州一带,宋元嘉八年(431)于广陵郡置南兖州,齐、梁沿袭。建熙精舍,慧照于元嘉十八年(441)卒,据此分析,建熙精舍立于元嘉十八年前,其寺以学风闻名。

9.梁郡築戈村寺

案《比丘尼传》:“慧木,本姓傅,北地人,十一出家,師事慧超受持小戒,居梁郡东晋太元八年(383)十一月,在寿阳(安徽寿县城关镇)侨置萧梁郡,撤销寿阳县,侨置睢阳县(也治今安徽寿县城关镇),兼郡治,属徐州。萧梁郡领睢阳、蒙、虞、谷熟、陈、义宁、新汲、崇义、宁陵、阳夏、安丰、义昌12个侨县。太元三年(378),萧梁郡改属豫州。义熙九年(413),萧梁郡去“南”后称“梁郡”。筑戈村寺。”《比丘尼传校注》,第72页。慧木于元嘉中造十方像,其寺较可能立于刘宋时期。

10.吴县南寺(东寺)

《比丘尼传》卷二“刘宋时期比丘尼”录:“法胜,少出家住吴县吴县属吴郡,宋、齐、梁、陈四代吴县均为吴郡。笔者将之归于会稽地区。南寺,或云东寺。”《比丘尼传校注》,第75页。

11.谯郡山阳东乡竹林寺

《比丘尼传》卷二“刘宋时期比丘尼”录有“山阳东乡竹林寺”静称尼传。山阳东乡竹林寺位于谯郡谯郡,东晋末置,南朝梁改置北新安郡,东魏改蒙郡,隋废,故址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三里。

12.建康青园寺

案《比丘尼传》:“元嘉二年(425),王景深《南史》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三·王彧》(第417页):“武帝第五女新安公主先适太原王景深,离绝。”母范氏,以王坦之故祠堂地施(业)首(尼),起立寺舍,名曰青园。”《比丘尼传校注》,第97页。宋文帝与潘贵妃也资助此寺,元嘉十五年(438),扩寺,创立佛殿,又于寺北造立寺房,寺的规模为两百人。泰始年间,青园寺宝英尼建五层塔于寺。

《南朝佛寺志》:“青园尼寺在覆舟山下,宋元嘉二年驸马王景琛为母范氏以王坦之祠堂地与尼业首为精舍”,“废帝昱尝乘露车以至比寺。又比丘尼净秀,宋都亭侯梁粲之女也,亦落发于此寺中云”。《南史·宋后废帝本纪》:帝微行出 “与左右作羌胡伎为乐。又于蛮冈赌跳,因乘露车,无复卤簿,往青园尼寺。晚至新安寺偷狗,就昙度道人南朝刘宋僧,生卒年不详,琅玡人,俗姓王。博通诸经,尤善《涅槃》、《法华》二经,复精通老庄及易学。住于京师新安寺。元徽年中(473—476),受敕为僧主。煮之饮酒”《南史》卷一《本纪第三·宋后废帝》,第59页。《建康实录》:“宋元嘉二年,置青园寺,东北去县二里。”《南朝佛寺志》,《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第二册,第142-143页。综之,青园寺建于元嘉二年较确切。

13.江陵三层寺

案《比丘尼传》:“道综,未详何许人也,住江陵三层寺”;“以宋大明七年三日十五日夜,自练油火,关颡既然,耳目就毁,诵咏不辍”《比丘尼传校注》,第104-105页。《高僧传》:“释慧通,不知何许人,宋元嘉中,谓僧归曰:我有姐,在江陵作尼,名惠(慧)绪,住三层寺,君可为我相闻,道寻欲往。言必忽然不见。”《高僧传校注》,第393页。三层寺位于江陵,较可能于刘宋时建。

14.建康竹园寺

案《比丘尼传》:山阴人慧濬“及年十八许之从道” ,“宋宰江夏王义恭雅相推敬,常给衣药四时无爽。不蓄私财,悉营寺舍,竹园成立濬之功也”《比丘尼传校注》,第106页。《南朝佛寺志》卷上“南朝寺考”录:“竹园寺在蒋陵里檀桥。宋元嘉十一年(434)临川公主所造,盖尼寺也。又引《建康实录》:‘宋元嘉十一年置竹园寺,西北云县一里,在今建康东尉蒋陵里檀桥。’案寺记,宋临川公主造。”同上,第108页。

案《比丘尼传》,净行“年十七,从法施尼出家住竹园寺”。她于天监六年(507)六十六卒同上,第199页。据此,推出竹园寺至梁仍存。

15.建康建安寺

案《比丘尼传》:宝贤尼,陈郡人,十九出家住建安寺,后住普贤寺。案《四分钞批》:元嘉十一年有小建安寺尼从僧伽跋摩受戒。建安寺与小建安寺是否为同一所尼寺,尚无资料证异。

16.建康普贤寺

普贤寺为路太后《南史》卷十一《列传第一·后妃》(第211页):“孝武昭路太后,讳惠男,丹阳建康人也。以色貌选入后宫,生孝武帝”,“明帝践阼,号崇宪太后”。所立。案《弘赞法华传》:“宋崇宪路昭太后,植因旷劫,俪极皇家,而幻梦尊贵,尘垢宝,思隆正化,摹写法身。以大明四年(460),乃命白马寺比丘昙标,造普贤菩萨像一躯,驾乘白象,六牙佣纤,七枝平满。制度巨壮,镕式精严,铸比炼铜,泥兹铣鋈。菩萨炳紫金之相,象王耀白银之形,耀丽煌烁,状若飞腾,实佛事之妙迹,塔庙之真规者也。而弘愿不穷,修福无倦,到大明八年(464),又造普贤寺,壮丽之奇,将美庄严。”[唐]惠详《弘赞法华传》,《大正藏》第51册,第14页上。据此记录,普贤寺立于大明八年。

普贤寺是刘宋朝最具权势的尼寺,其中宝贤“以泰始元年(465)敕为普贤寺主。二年又敕为都邑僧正”。法净“泰始元年敕住普贤寺,宫内接遇礼兼师友,二年敕为京邑都维那”《比丘尼传校注》,第113页。

17.建康永福寺

案《比丘尼传》:“法净,江北人也,年二十值乱随父避地秣陵门修释教,净少出家住永福寺。”同上。据此,笔者将永福寺归于刘宋时初建。

18.蜀郡永康寺

案《比丘尼传》:慧耀尼升明元(477)年于寺(永康寺)烧身。除此之外,无更多记录。笔者认为,永康寺于刘宋初建较合理。

19.建康闲居寺

案《比丘尼传》:“元徽二年(474)九月一日,汝南王母吴充华启,敕即就缔构,堂殿房宇五十余间,(慧勝)率其同志二十人以禅寂为乐,名曰闲居。”同上,第204页。闲居寺建于刘宋时期,寺的规模约住尼二十人左右。

20.建康南永安寺

笔者认为南永安寺是北永安寺(何后寺)的扩建,如东青园寺为(西)青园寺扩建,说明永安寺比丘尼数量到刘宋时期增长较快。案《比丘尼传》“南永安寺昙彻尼”:“少为普要尼弟子。随要住南永安寺”;“年六十三,齐永明二年卒矣。”同上,第123页。笔者认为,此寺在刘宋时建较为合理。

21.岭南众造寺

案《比丘尼传》,僧敬尼于宋元嘉中,“欲乘船泛海寻求圣迹,道俗禁闭,留滞岭南三十余载。风流所渐、犷俗移心,舍园宅施之者十有三家,共为立寺于潮亭,名曰众造”《比丘尼传校注》,第124页。因此众造寺立于刘宋时期较为合理。

22.建康崇圣寺

案《比丘尼传》:“宋明帝闻之远遣征迎,番禺道俗大相悲恋,还都敕(僧敬)住崇圣寺。”同上。《南史》:齐建元初,南康县“杨(氏)死不殡葬,崇圣寺尼慧首剃头为尼,以五百钱为买棺,以泥洹舆送葬”《南史》卷十五《列传第五·刘肜》,第280页。崇圣寺刘宋已立,至南齐仍存。

23.彭城华林寺

案《比丘尼传》:“(僧盖)幼出家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华林寺。”《比丘尼传校注》,第138页。僧盖元徽元年(473),与同学法净同游京寺,住妙相尼寺。据此,笔者认为,华林寺立于齐前,最可能在刘宋时期。

24.建康妙相尼寺

案《比丘尼传》,僧盖因“元徽元年(473)索虏侵州,与同学法净同游京寺,住妙相尼寺”同上,第155页。推论,妙相尼寺立于刘宋时期。

25.建康东青园寺

案《比丘尼传》,东青园寺于泰始三年(467),从(西)青园寺分出,寺主为宝婴。26.钱塘崇隐寺

案《比丘尼传》,钱塘超明尼“年二十一夫出家亡寡居,乡邻求嫂誓而弗许,因遂出家,住崇隐寺”《比丘尼传校注》,第155页。超明建武五年(498)卒时六十余,约于元嘉二十五年出家,故崇隐寺最有可能立于刘宋时期。

27.建康王园寺(王国寺)

案《比丘尼传》:“元嘉七年外国沙门求那跋摩至,宋大将军立王园寺,(在枳园寺路北也),请(德乐)移住焉。”元嘉二十一年,“同寺尼法净昙览、染孔熙先谋,人身穷法,毁坏寺舍,诸尼离散”同上,第159页。《南朝佛寺志》:“王国寺盖比丘尼所居也,宋元嘉二十二年,孔熙先等谋逆,有王国寺尼法静出入彭城王义康家,则交游豪贵而不守戒律也。《建康实录》:‘王国寺尼出入义康家,尼妹夫许曜领队在台宿卫营,省许为内应。’”《南朝佛寺志》,《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第二册,第165-166页。王国寺宋于元嘉二十二年因牵涉谋反而关闭,尼僧被遣散。

王园寺立于元嘉七年(430),解散于元嘉二十二年(445),历时十五年。

28.白山昭明精舍(会稽招明寺)

案《比丘尼传》,文帝崩,德乐尼“东游会稽,止于剡之白山照明精舍”。按此推论,昭明精舍刘宋时已立。又:白山在剡,剡县与会稽同属会稽郡,笔者认为,此与会稽招明寺应是同一所尼寺。

29.建康禅林寺

案《比丘尼传》:“宋南昌公主及黄修仪,以大明七年(463)八月,共施宜知地以立精舍。(净)秀(尼)麻衣藿食,躬执泥瓦,夙夜尽勤,制龛造像,无所不备。同住十余人皆以禅定为业。泰始三年,明帝敕,以寺从其所,集宜名禅林。”《比丘尼传校注》,第165页。《建康实录》“惠日寺注:今在县东三里,王修仪为静秀立精舍,新蔡公主为佛殿。泰始三年,明帝助修,号曰禅林,齐文惠起房”同上,第169页。禅林寺于大明七年(463)立寺。

30.成都长乐寺

案《比丘尼传》“成都长乐寺昙晖尼传”:“元嘉九年(432),畺良耶舍入蜀大弘禅观,时昙晖年十一,至年十三,昙晖从法育尼出家。”同上,第181-183页。长乐寺在蜀及建康各有一所。建康长乐寺为僧寺,释慧询“元嘉中至京,止道场寺,寺僧慧观亦精于十诵,以询德为物范,乃令更振他寺。于是移止长乐寺,大明二年卒于所住”《高僧传》卷十一,《大正藏》第50册,第401页上。本文以《比丘尼传》为主要参考文本,将成都长乐寺归为尼寺。

31.高昌郎中寺

案《比丘尼传》:“冯尼者,本姓冯,高昌人也,时人敬重,因以姓为号,年三十出家住高昌都郎中寺”,“年九十六,梁天监三年(504)卒”《比丘尼传校注》,第189页。据上文,冯尼元嘉十五年(438)出家,郎中寺立于元嘉十五年左右较合理。

32.建康乐安寺

案《比丘尼传》:慧晖“十八出家住乐安寺,从斌、济、柔、次四法师,听《成实论》及《涅槃》诸经”,天监十三年(514),年七十三卒”《比丘尼传校注》,第208页。据此,乐安寺在大明三年(459)前已立,归入刘宋时期。

33.建康宣业寺、弘光寺

案《出三藏记集》:“宋故丹阳尹颜竣女、宣业寺尼法弘、交州刺史张牧女、弘光寺尼普明等,信受(昙摩耶舍弟子竺法度)其教以为真实,虽出贵族而识谢慧心,毁呰方等既绝法雨,妄学诡科乖背律仪,来苦方深,良可愍伤。”[梁]释僧祐《出三藏记集》,《大正藏》第55册,第40页下-41页上。《高僧传·昙摩耶舍传》:“(法度)专学小乘,禁读方等。唯礼释迦,无十方佛。食用铜钵,无别应器,又令诸尼相捉而行,悔罪之日,但伏地相向。唯宋故丹阳尹颜瑗女法弘尼、交州刺史张牧女普明尼,初受其法。今都下宣业、弘光诸尼习其遗风,东土尼众亦时传其法。”《高僧传》卷一,《大正藏》第50册,第329页下。因昙摩耶舍于元嘉中回西域,宣业寺、弘光寺最有可能刘宋时期立于建康。

34.东官《隋书·地理志》录:“增城,旧置东官郡,平陈废,有罗浮山”。《通典·州郡》录:“增城,汉番禺属地,吴于县置东官郡,有增江。”按此,东官在广州境内。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