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2263200000012

第12章 道士傅金铨思想述略(1)

傅金铨,清嘉、道间净明派道士。生卒年不详,活动事迹仅见零星记载。《巴县志》卷五曰:“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有傅金铨者,字鼎云,别号济一子。江西金溪人。入蜀寄居巴县,大开坛坫。自谓得纯阳符火不传之秘,所著有《道书十七种》。从游者众,其门下最知名者,有临川纪大奎,时官合州知州,有《易问》、《老子注》行世。”(民国二十八年修《巴县志》。)《杯溪录》阿应麟序曰:“《杯溪录》者,济一道人傅金铨证道之书也。道人淹通经史,工词翰,解声律,善画能琴,俊绝一时。以孝行闻於乡里,居善亲,与善邻,知夫宇宙事皆分内事,盖有由也。……道人自言受训于纯阳吕祖,应八百之谶,首先忠孝,若尧舜禹文周孔,道统相承。为君止仁,为臣止敬,为父止慈,为子止孝,各止至善,即各证厥修矣。”(《杯溪录》序,载《藏外道书》第11册。下引各篇皆载此书。)自云:“仆久居赤水(即今重庆之合川),接引来贤,首先忠孝,而大力精进之侪,卒不可得。”(《赤水吟》自序。)表明他在重庆合川亦住过较长时间,合川知州纪大奎盖即于此时拜他为师。《醉花道人传》又说:傅金铨“性耽幽寂,喜花酒,遇花辄饮,每饮必醉。……皆呼之曰醉花道人。殆借花酒以全其真者耶!囊琴之外无长物。喜文章诗画,间亦操觚,往来沅湘江汉,无不知有道人者。晚得容成秘旨,结茅妙高峰下。环庐种竹,门对清溪,植桃数十株。初春明媚,笑颊迎人。入其境,恍如天台刘阮”(《自题所画·醉花道人传》。)。其《覆纪司马书》称:“不佞于斯道究心且三十余年,丹经子书,搜罗殆尽。……迩来奔走二十年矣,江之东西,湖之南北,广闽淮海,足迹所经,声气所接,高人杰士,黄冠缁流,盖亦不少。”(《赤水吟·覆纪司马书》。)可见其活动地不限于四川、重庆,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皆有他的足迹。其《心学》自序写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是现存材料中纪年最迟者,证明他在此年之后方逝世。

傅金铨在道教理论上颇有成就,曾撰著道书多种,被先后集结为《济一子道书》、《济一子证道秘书》、《济一子道书十七种》等刊行于世。此外,又有几种济一子内丹书批注也被刊行。《济一子道书十七种》是收书最多者。现存有民国十年上海石印本等,被近年出版的《藏外道书》第11册所收载。该丛书所收之著作,大致可分为三类:(1)傅金铨自撰或自编之著作,有《杯溪录》、《赤水吟》、《天仙正理读法点睛》、《道海津梁》、《性天正鹄》、《自题所画》、《道书一贯真机易简录》、《心学》等;(2)傅金铨对他人著作之注释,有《度人梯径》释文、《吕祖五篇注》等;(3)编辑他人之著作,有《外金丹》、《内金丹》、《邱祖全书》、《玄微心印》,《三丰丹诀》、《樵阳经》、《樵阳子语录》等。

现将该丛书所收傅金铨著作的思想内容简介如下。

本人文史功底既薄,道教研究起步又晚,所成之作,难免有谬误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同行们指正。本已退休多年,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能出资为我出书,实出过望,特在此表示谢忱。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宗教学以人文学科的方法对宗教问题加以系统研究,使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能互相理解,是一门客观的学科。国家把宗教学列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以及各省的社科基金都设立了宗教学研究课题,1995年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了宗教文化出版社。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宗教学以人文学科的方法对宗教问题加以系统研究,使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能互相理解,是一门客观的学科。

一、性命双修、阴阳双修的内丹说傅金铨在教派上属净明派,而在内丹修炼上则主阴阳双修。他提出的“性命双修”说,主要论点是: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全,性命必须双修。他认为,性系于心,本体为神;命成于气,禀气成形,人之生命就是神气相依的体现。因此修炼内丹必须效此逆而行之。他说:“大道不用色身,只用神气,神出于心,气出于色。有先天之梵气,有后天之血气,后天之气,生自先天,先天之气,藏于后天。归根有窍,贮纳有所,出入有门,进退有度。二气合一,归于黄道,所谓气归元海寿无穷。”(《度人梯径》傅金铨释文。)又说:“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全,性命双修,合一不离,则神恋气,气留神,神凝气住,归根复命,丹结下田。”(同上。)“性为无中之真有,命为有中之真无,有无互入,神气相交,神凝气结,斯为圣胎。”(《崔公入药镜注》。)他又把性命解释为阴阳,说:“圣人体常知变,体化知终,知未生以前,此理充满太虚,一经命下,气以成形,理即赴之,自然而全,无少亏欠。性命者,阴阳也,阴阳合一,至道乃成。”(《性天正鹄》卷一。)又说:“性命双修,便是阴阳合德。未生之前,命是性之先天,既生之后,性是命之先天,性命合一,金丹乃成。……苟不达双修之理,阴阳离,天地隔,恶乎成之!”(《度人梯径》傅金铨释文。)因此,他所说的性命双修,实即阴阳双修,男女双修。

他对此进行阐发说:“性命双修,只神气二字,神属我,气属彼。”(《度人梯径》傅金铨释文。)又说:“欲晓神仙之学,当达身心二字。心为体,身为用。体是我,用是彼,神气之所从出也。以我之神,宰彼之气,离坎列位,神芝万株。”(同上。)此处所谓的“彼”即指女性,要用女性与己进行双修。他认为,男人已漏之后,一身皆阴,必须从同类的彼方(即女方)采得真阳、真气,方能成丹。此即所谓“取坎填离”。这与内丹清修派观点完全不同。清修派认为,坎离均在自己一身之内,只要取己身之坎,填己身之离,一己独修,便能成其大丹。傅金铨反对此种看法,他引《一笔勾》曰:“只说是命在身里头,谁晓一己无有。此个妙术,此个机关,原有彼我之分,不是一己之事。”(《吕祖五篇注·黄鹤赋》。)即坎并非一己之物,须从彼方才能求得。他又引《悟真篇》以证之,曰:“《悟真》谓:‘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羸。’必须得彼中生气以点之,故曰:‘但得坎精点离穴,纯乾便可摄飞琼。’盗彼点我,如此明白,人何不细思乎!”(同上。)又引《金丹节要》曰:“金丹大道,全在神交,玉液玄机,别无妙术。……盖离虚坎实,离为阳中阴,坎为阴中阳,故曰‘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同上。)以此证明要填我离中之阴,非取自女方不可,即非男女双修不能成丹。

为此他十分反对入山修行和孤修静坐。说:“有等愚顽执著不化,死守清静,信杀不疑,苦修苦炼,昼夜打坐,使气血凝滞,鹊形鹤体,骨瘦如柴,到发黄齿落,犹不自悟,可胜叹息!……岂知坐到老死,都属空亡,究竟还是不细心读丹经之故。”(《吕祖五篇注·百句章》。)他进一步加以阐述说:“《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无根树》曰:‘离了阴阳道不全。’斯道必匹配,交接水火。世人见入山住静,不婚不宦,便谓此是修道。岂知道在人间,不在山内。……出世之法,即在此世法中求之。所谓世法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日用平常之事也。人道生男育女,修丹者效之。三丰祖曰:‘顺生人,逆生丹,只一句儿超了千千万,再休题清静无为枯坐间。’”(《吕祖五篇注·黄鹤赋》。)故性命“必要双修,不可单行。……世人只解孤修静坐,不悟双修妙理,离了阴阳,背却造化,断无成就”(同上。)。傅金铨没有专文系统阐述其双修炼法,但在其《吕祖五篇注》中,已经谈到了安炉立鼎、筑基铸剑、待时采药等等,足可

窥其双修法之一斑。其《鼎器歌注》曰:“修丹必用鼎器,鼎器为何?乾坤之体是也。夫乾坤而曰体,必非覆载之乾坤矣。……夫安炉立鼎,会合阴阳,攒簇火候,非是一人可以独行,须同心密契、辅弼三人,乃可施工。”(《吕祖五篇注·鼎器歌》。)此辅弼三人,盖即《玄微心印》所谓的选三“美鼎”(按指选二七、二八、二九之少女作鼎),就是以少女为炼丹之鼎,以之作筑基、采取、抽添的对象,完成炼丹工夫。此外,《吕祖五篇注》又对筑基铸剑、待时采药等,做了某些阐述。其所辑《道书十七种》中收录了《玄微心印》一书,所谈双修丹法比较系统,较详地论述了胎息、铸剑、筑基、玉液、金液、温养、面壁等内容,大概可以视为当时双修丹法的代表。

既主男女双修,就很难与三峰采战等淫秽之术划清界线,也难免遭到世人之指责。傅金铨对此作了再三辩白。声称三峰采战等术是旁门邪术,是地狱种子所为,双修丹法与之有根本区别。他说,双修丹法“虽分彼我,实属正大光明,并非卑污暧昧”。“虽有彼我之分,实非此等之事。”(《吕祖五篇注·黄鹤赋》。)其主要区别盖即双修派所谓的隔体神交,即修炼时男女对坐,男不解衣,女不解带,通过阴阳相感,而达到神通、气通。这与世俗的男女性交是不同的。故他说:“语曰:邪人行正正亦邪,正人行邪邪亦正。至心清净,毫无苟且。”(同上。)与之相应,傅金铨十分强调去欲净心在炼丹中的作用,企图通过修心炼性真正达到“神交”的目的。他说:“清静绝欲是修丹第一要紧工夫。祖有云:真金本是无情物,采取须凭真性全。”(《度人梯径》卷四。)只有清除了私心欲念,心完全清净了,才可能使我之神合彼之气,最后神气凝结而成丹。他要求将此净心绝欲工夫贯彻始终,渗透到炼丹的各个阶段中去,他说:“修丹之士,必先炼剑,始能采药,炼己功成,乃可还丹。所谓炼己者,正念当前,邪意不起,忘情空色相,拼死下工夫。临炉下手,元神不动,一心归命,即是炼己之功,即是铸剑之法。”(《吕祖五篇注·百句章》。)“下手行功紧要关头,在于对境忘情,对境而不染于境,斯真能淡于人情,忘乎物我,当其下手之际,万念皆空,一心归命。”(《吕祖五篇注·黄鹤赋》。)“一尘不染,始可安炉立鼎。”(《吕祖五篇注·鼎器歌》。)“但得药之时,切要正心诚意,戒慎恐惧,不可稍起贪爱之心,致乱邦国。”(《吕祖五篇注·采金歌》。)如此等等。总之,要将去欲净心贯彻始终,一刻都不放松,这是双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由此确可看出男女双修丹法是与一般淫滥术是不同的。

二、去欲存真的心学

为了修道炼丹的需要,傅金铨又建立起一套去欲存真的心学。他声称,天赋给人的本心、本性,原是善的,“造化非元善不生人,人无有不善”(《性天正鹄》卷一。)。“赋禀于天,人人不殊,心心具足。”(《心学》卷一《心学论说》。)不管是圣贤还是愚人,都同样具有一份良心善性。傅金铨称此良心善性为“真心”、“真性”,认为它是人心之本体,“其体至虚,其量无垠,统百神,周庶务,万善之源,万理之都,历劫清静,本无污染”(同上。)。又说:“真心如太虚中存天理,至无而至有,夙世成形,皆具此心,皆具此理。”(《性天正鹄》卷一。)但此“真心”仅存于先天或人生之初,凡人“一入尘界,欲海波深,沉迷难醒”(《心学》卷一《心学论说》。)。其原具的真心真性渐渐丧失,“几希之良,有梏亡之”(《心学序》。)。遂使人生出种种罪恶来。他说,三教圣人有鉴于此,遂倡言心学以拯救世人,“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教虽分三,理无二致”(《心学》卷一《心学论说》。)。目的都是为了教人“明善复初”,即去掉后天的习染,恢复本来之真心真性。

那么应该如何“明善复初”呢,其途径就是炼心。他指出,炼心是修道者的首要任务,“欲对神明,先求无过;欲求学道,先讲炼心”(《性天正鹄》卷一。)。只有通过炼心,炼去尘习,保持心地的纯正,才具备成圣成真最起码的条件,“正心诚意是作圣之基,即修真之路,未有心地未清而可以超凡入圣者”(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