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2262000000055

第55章 南岳禅系的佛教平民化倾向(1)

从宗教社会史的角度考察,随着六朝以来门阀贵族制社会的瓦解,唐代中期后,逐渐转变为相对区别于中古门阀时代贵族社会的平民社会。与此相应,佛教贵族化的经院佛学,即只流行于宫廷或上层知识分子之间的义学宗派也趋于衰落,而以禅宗为代表的信徒平民化宗派则应运崛起,繁荣兴盛。在佛教平民化的进程中,南岳禅系(笔者以为南岳禅系可做广义和狭义两种界论。广义的是自南岳怀让以下,包括沩仰宗和临济宗的禅师;狭义的则指怀让、道一、怀海几位在开创南岳禅系上有突出作用的禅师。为论述方便,本文取狭义说。又,青原禅系希迁曾奉行思之命往南岳向怀让问学,后曾受请住衡山南寺。然史载希迁向怀让参学事迹很少,且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两系分头发展,宗风不同,故本文也不论及希迁。)发挥了开拓性的作用。本文拟在论述禅宗实际奠基者慧能开创佛教平民化的业绩后,就南岳禅系的怀让、道一、怀海三位著名禅师对佛教平民化的推动,做一简要的论述。

一、慧能开创佛教平民化的新方向

禅宗的平民化方向始自慧能,此前的禅宗,包括神秀一系的禅宗,多弘传于北方贵族阶层,大抵上是属于贵族化的佛教。慧能因家境衰落,文化程度不高,被神秀门徒讥为"不识一字"(《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顿渐品》,见《大正藏》卷48,358页。)。实际上,慧能的悟性极高,他提出的舍离文字义解、直指心源的主张,构成了改造禅宗的宗旨。慧能针对于个体之外的外在成佛轨迹,把成佛转换为个体自身的本性显现。他说:"善知识!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善知识!遇悟成智。"(敦煌本《坛经》,见《大正藏》卷48,338页。)又说:"世人性本清净……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为清净法身佛。"(《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忏悔品》,见《大正藏》卷48,354页。)又说:"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知佛也。"(同上书,340页。又,"一悟即知佛也",有作"一悟即至佛地"。)慧能认为,每个人本有清净自性,具有菩提般若智慧,只是被妄念遮盖,没有觉悟。若是得到善知识的开导,念念起般若观照,一旦妄念俱灭,当即顿见清净本性,成就佛道。这可概括为"性净自悟"说,是为禅宗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为佛教修持者指明方向,提高自信。慧能还强调"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同上书,337页。),反对边远山区平民无佛性的论调,为平民百姓成佛直接提供理论根据。慧能又针对以义理思辨淹没了感性体悟的传统,以自悟体证取而代之。他强调"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见《大正藏》卷48,355页。),反对佛教义学宗派执著文字、不求悟解的倾向。他还综合世俗信仰而推重宣传"离一切诸相"、文句简单的《金刚经》,为不识字或文化低的广大平民摆脱烦琐名相的思想束缚,运用单刀直入求得开悟的禅修法门提供经典依据。慧能针对佛教繁杂的修持仪式,提倡简易的顿悟法门。他宣扬禅修是"自心顿现真如本性"(敦煌本《坛经》,见《大正藏》卷48,340页。),"言下便悟,即契本心"(同上书,342页。),强调觉性本有,烦恼本无,在一刹那间灭除妄念,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慧能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说:"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真心是……但行真心,于一切法上无有执著,名一行三昧。"(敦煌本《坛经》,见《大正藏》卷48,338页。)"一行三昧",是指修定心,以观真如实相,慧能对其加以推广扩展,认为不需脱离日常生活,在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都可以体悟禅境,禅修并不限于静坐一途。慧能还强调佛法与世间两者相即不离的关系,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见《大正藏》卷48,351页。)认为绝不能离开世间去寻求解脱。他还进一步声称:"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同上书,341页。)根据佛法在世间的理念,提倡在家修行,这是使佛教由出世转向入世的重要宣告,有利于禅宗接近平民,走向平民,深入平民。慧能还长期在岭南一带弘扬禅法,一是利于向山野农村的下层平民传教,二是利于为禅宗开辟新天地。

二、怀让开南岳禅系的先河

怀让(677-744)早年出家,后赴曹溪礼谒慧能,学习禅法,前后八年。慧能圆寂后,往南岳衡山,居般若寺观音台,弘扬慧能顿悟法门,开南岳禅系,世称"南岳怀让"。史载有著名的"怀让磨砖"故事:"开元中有沙门道一,在衡岳山常习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磨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师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一闻示诲,如饮醍醐。"(《南岳怀让禅师》,见《五灯会元》卷3,12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法器",指具有传承佛法材器的僧人。怀让明确指出坐禅不得作佛,否定坐禅,是对慧能禅修不限于坐禅的主张的发展。联系达摩修行"壁观","面壁九年",道信和弘忍的东山法门修行坐禅观心,直至神秀仍是主张"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荷泽神会禅师语录》[21],见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8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的入定看净法门,可见怀让贬低、否定坐禅,修禅而不坐禅,是对禅宗修持方式的历史性调整,为灵活修持洞开大门,从而也有利于平民修持禅法,有利于佛教平民化。怀让和马祖道一的对话,还论及如何修持、如何是佛等问题。怀让继承慧能的思想,认为"一切法皆从心生"(《南岳怀让禅师》,见《五灯会元》卷3,127页。),佛从心生,心即是佛。这也是否定坐禅的理论根据。怀让是慧能的高足,而其弟子中的翘楚马祖道一更是在开拓南岳禅系门风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马祖下传百丈怀海等南岳禅系巨匠,后南岳一系又分出沩仰、临济二宗,成为禅宗的重要流派。怀让轻视、否定坐禅修行法门,和善巧教化、培养出马祖这样杰出的龙象,对于南岳禅系的发展演变影响极为深远,对于争取吸收平民信奉佛教的影响非常巨大。

三、道一推行禅修的生活化和行为化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