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2262000000051

第51章 人间佛教的界说与人间正道的实践(2)

人间正道的实践人间佛教修持的大乘菩萨道法门,内涵极为丰富。为了契时应机,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必须突出重点,着重奉行适应当前人间实际需要的佛教法门,这些法门可称为"人间正道"。当代的人间佛教需要当代的人间正道的实践。我们认为,依据佛教的基本教义,结合时代特点,规划、设计当代人间佛教的弘法法门,是落实人间佛教理念的根本保证。中国佛教告别了古代史和近代史,它要面对的是21世纪的人间社会。与以往历史相比,当代社会不仅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诸方面,都已发生了历史性大变化,还由于以科技资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现代化建设的空前发展,越来越凸显出与以往历史不同的新特征:(一)由于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通讯技术的进步和交通的发达,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全球化。这样,就出现了国别观念的淡化而国家间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也带来了贫富差别的进一步扩大。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愈来愈严重。一方面是北方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方面是南方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全世界有13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日平均生活费用不足一美元。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仅分别拥有14%和18%。(参见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载《光明日报》,2000)这种状况是国际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二)由于科学技术的空前进步,人类在科学的宏观方面已推进到180亿光年之遥的宇宙,在科学的微观方面已初步揭示出基因的秘密。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巨大,与此同时,自然也在增大报复人类的力度,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气温升高、人口爆炸、能源危机、食品短缺,乃至毒品、难民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困扰着人类,人类实际上面临着生存危机。(三)由于物质条件的不断完善和生活方面的更加现代化,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相对匮乏的精神境界的反差现象将长期存在,也就是说,文化精神危机、价值危机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未来社会可能逐渐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新契机、新机遇。

上述特征表明,人类社会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矛盾,有的改变了形式,有的是更尖锐了。这些矛盾是产生人类痛苦的根源,也是人间佛教关怀现实人生的切入点。中国佛教应当在缓解这些矛盾方面发挥作用,以满足人们的新需要,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通过缓解这些矛盾,消除人类的痛苦,提升人类的素质,积极建设人间净土。

如果以上论断是正确的话,我想当代人间佛教所需要的人间正道,即佛教所修持与弘扬的法门,也应当着重在缓解上述三个矛盾方面多下工夫,多做实事,稍为展开一点说就是:

(一)关注人与自我的矛盾,积极提升人的道德素质,成就人的理想人格。人与自我的关系,主要是一个塑造人格的问题。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理想人格,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关系,正确对待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认识到一个人要在生命价值中体现道德价值、人格价值,对一个人来说,道德价值与人格价值是最为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视物质生活、物质价值、生命价值高于精神生活、精神价值、道德价值、人格价值,有的人成为欲望的奴隶,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更有甚者,贪污腐化、盗窃走私、吸毒卖淫……这是人性的扭曲,人格的堕落,人类的悲哀。针对人们在自我安顿、人格塑造方面的缺陷,佛教可以运用其丰富的资源进行对治,如以五戒、十善等道德规范影响人们、开导人们,逐渐使更多的人奉行,以提高道德水准。又如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理论教化人们,使之深入人心,以助于人们确立道德警戒。还可用佛教关于宇宙人生的真实理论教化人们,以增长智慧,提高觉悟。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充分把握佛教精髓的基础上,建立一些新的契合当代人文关怀的方便法门,以使人间佛教更迅速、普遍地深入人心。我们认为,如果能够契理契机,弘法得当,佛教必将在净化人心、净化人性、完善人格、提高道德、提高觉悟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人类确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人与社会的关系包含人与他人、民族、国家等多重关系,范围甚广。当前许多国家的人民,程度不同地存在贫穷、疾病、障碍、失学以及老龄化等种种难题,由于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人民正在遭受战争和动乱的苦难。我们认为,佛教对解决人类的这方面问题也具有突出的优势。比如,第一,高扬佛教的去恶从善、慈悲平等、自利利他的道德准则,使之普及于民众之中,逐步成为人们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的规则,以缓解人与人的冷漠、对立乃至敌对的关系。第二,如上所述,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动乱正在折磨一些国家的人民,全世界现存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五十多次,人类生存地正受到严重的威胁。佛教是和平的宗教,应当一如既往地弘扬佛陀无我、慈悲、平等、重生的和平教义,坚决反对战争,维护人类世界的永久和平。第三,充分发挥佛教的慈善救济的功能,发扬菩萨"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慈大悲精神,竭尽全力扶贫济困,施医送药,赞助"希望工程",教化失足者和罪犯,等等,使痛苦中的众生,既得到物质的援助,也得到精神的提升。第四,若条件具备,还应积极创办教内教外的各类学校,以提高信徒和社会青少年的佛教知识和文化科学素质。

(三)宣传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缓解生态危机,净化环境,为实现人间净土创造客观条件。人类生活在自然之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是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当前人们已部分地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尖锐性,但是在认识深度上有待提高,在价值取向上有待调整,而在这些方面,佛教均可做出特殊的贡献。首先,作为佛教的哲学基石的佛教缘起论,强调一切事物是由不同原因、条件和合而成,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中国华严宗人更提出法界缘起论,宣扬事物与事物之间是圆融无碍的,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认为,佛教的缘起论和有机整体论世界观可以为环境哲学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佛教的依正论认为,依报和正报都是果报。由过去的宿业所感召而得的众生主体、生命的存在,是正报;生命存在的生活环境,包括山河大地、国土家园,以至整个环境的世界,都是依报。天台宗人更提出依正不二论,强调众生主体与公众环境作为果报是不二的,即都归于一心。有的佛教则宣扬"心净则国土净"的思想。这里包含的主体与环境不可分离,主体精神活动引起主体与环境的变化的思想,以及环境的改善有待于众生主体主观世界的清净的观点,都是深刻的,具有启发性的。再次,佛教基于缘起论而高唱的尊重他者生命、众生一律平等、众生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众生平等观,以及由此而提倡的素食、放生等行为,对于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佛教的理论是以升入极乐世界为最佳理想环境,极乐世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这体现了佛教对理想生态的设定,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内容。

我们认为,本着大乘菩萨的淑世悲怀,把握住时代的特点,通过加强上述人间正道的实践力度,就能树立人间佛教的良好形象,进而推动人间净土的逐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