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教自然观研究
2258700000001

第1章 序

赵芃的博士论文《道教自然观研究》在选题上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作者从宇宙、天人、生命、行为等方面对道教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自然观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填补了道教研究领域中的一项空白。论文通过对大量的道经、史料、文献的梳理、分析,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道教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其逻辑体系框架,展现了道教自然观作为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蕴含的丰富思想。

作者在卿希泰先生、朱越利先生等前辈道教思想研究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筚路蓝缕,探赜索微,在道教思想史研究中首次对其自然观的基本内涵、表现、特点等进行了全面整理、归纳、辨析与评价,从而使历经数千年且纷纭复杂的道教自然观思想首次以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框架呈现在世人面前。作者从宇宙、天人、生命、生死、生活、治政等哲学范畴,全面阐释了道教自然观的本质本性与表现形式,从而将道教自然观归入了哲学的视角与范畴之中,并且在体系和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创见性。道教思想内容体大思精、头绪纷繁,流派各异、观点混杂,作者要对历时数千年的道教自然观进行梳理研究,其工作量之艰辛,难与人言。而作者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部论作,其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作者身居红尘而心在书砚之间,这种治学态度和钻研精神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该文对于推动和丰富道教思想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该文立论高远,观点正确,论点突出,论据充分,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语言通畅。这些都显示出作者具有良好的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理论基础。概括起来本论文具有以下特点:

1.直探原典。从语言分析和思想源流入手来研究宗教哲学思想,一直是宗教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道教自然观研究》遵循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以《道藏》《藏外道书》等道教原典为基本材料,秉乘"例不十,法不立"的古训,由研读原典到分析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出道教自然观所具有的丰富的哲学思想,全面系统地发掘出道教自然观的基本概念、主要范畴、思想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可以说作者把中国道教哲学思想一个主要方面--自然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这是论文对道教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贡献。

2.创新体系。中国道教自然思想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以自然观为专题来进行研究的尚不多见。以"宇宙""天人""生命""生活""治政"等为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并从中探索其内在的辩证关系,这是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准确把握道教关于"自然"的基本含义,从宇宙生成、天人关系到生命、生活、治政等方面对道教自然观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开拓了道教哲学研究的新的路径。

3.多元统一。道教自然观的思想资源纷繁复杂,具有多元一统的基本特性。怎样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理论形态中找出共通的理论元素,并由此深入系统地对其进行研究,这是道教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难点。《道教自然观研究》紧紧抓住自然、宇宙、天人、生命、生活、治政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归纳出道教自然观共同一致的本质属性,并由此构建起道教自然观的系统思想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4.比较分析。道教自然观作为道教哲学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宗教哲学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不同宗教哲学的比较分析共同探讨和研究道教自然观的理论内容和思想体系是本论文研究的重要特点。作者对相关资料文献的掌握非常全面,掌握国内外研究整体动态,拥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总体把握道教自然观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解采用中西方哲学比较的方法,与中西哲学相关内容进行参证与互证,深入剖析道教有关"自然"的论述和主要观点,形成了一个相当全面的理论体系,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基础性研究成果。

5.学风严谨。道教自然观研究在学风上表现了良好的治学风范,凡引用原典,以及引证他人研究成果,均一一注明出处,值得肯定。行文规范,条理性强,逻辑思维严密,对道教主要经典及其出处、年代、人物作了尽可能详细的交代。

当然作为博士论文来说,原文篇幅太大,分为4篇15章,50余万字。基于出版的要求,删掉其中的7章,必然使内容和体系有不完善之处。我们期待作者有机会将其余部分作为道教自然观研究的续集,陆续修改出版,使道教自然观能够作为道教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不断延续下去,为弘扬中国道教传统文化做出不懈的努力。

潘显一

2007年8月18日于川大竹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