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2252100000038

第38章 后记

当写定《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我讲述了历代论者诠释以意逆志的故事。而我的讲述本身又是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交织着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

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始的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源于我对古代文论研究的困惑。面对如此众多的研究成果,我能做什么有意义的课题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还记得2004年那个清晨,我过早醒来,平日所见、所思的种种汇集在我头脑之中。一时观念纷杂、思想活跃,让我非寻出一条解决之道不可。最终我集中在诠释方法上清理材料与问题。

选以意逆志这样一个小题,受到了王一川教授留在我心中的一句话“小新深厚实透(谐音:小心身后湿透)”的启发。做以意逆志诠释史,得益于我的导师曹顺庆教授“失语症”、“西方文论中国化”等论题开启的学术方向。走以意逆志诠释论这条路,应该感谢的还有多次利用学术会议间隙、逛书店机会点拨我的林树明教授,在讲课、讲座、开题与论著、论文中给我启示的冯宪光教授、王晓路教授、周裕锴教授、李益荪教授、阎嘉教授、吴兴明教授、徐新建教授。胡晓明教授、李春青教授、汪涌豪教授、李建中教授、涂光社教授所作的评阅意见和皮朝纲教授、龚鹏程教授、钟仕伦教授、李天道教授、王发国教授等答辩委员的建议都是我做此论题的强劲支撑。学长学友吴子林、刘进为我论文发表提供了有力帮助,家人的付出是我做论文的最坚实基础。

本书的部分内容先后刊发于《文艺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与《广州大学学报》。本书的研究课题先后获得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与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的立项资助。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处的大力支持,更得到了巴蜀书社的有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何以理解他者的理解?在做以意逆志诠释史的过程中,我常常反问自己。心是理解的保障,这是我关注以意逆志诠释史获得的体会。你何以理解我的理解?写完本书之后,我在平心静气地倾听。

杨红旗

2009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