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从赞美开始:孩子,你最棒!
2250600000123

第123章 小小年纪为何自杀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在媒体上屡见不鲜。

武殊是一个漂亮的16岁女孩,上初中时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中考的时候她在舞蹈、篮球、作文等方面都被给予加分奖励,但是现在她却多次想自杀。

她已经多次向专家就有关自己想自杀的想法进行了心理咨询。

“我被网友欺骗,我考试不好,我被老师呵斥。所以她觉得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

1998年6月,吉林省长春市一初三女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卧轨自杀;

1996年6月,河北省鸡泽县一小学五年级男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最后服农药自杀;

1995年9月,香港连续发生两起“精英班”学生跳楼自杀案件,其中年仅10岁的健仔是从18楼跳下,当场死亡。

根据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低龄化严重。

“挫折教育”这个崭新的词于是跳了出来。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一个孩子的成长,总是吃“甜”是不够的,还得吃一些“苦”

这样,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营养才能平衡,才会明白生活并不仅仅是巧克力糖,才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懂得咬牙而不是皱眉头。

一百个胜利,有时候不及一个挫折。

挫折教育,是孩子必需的;挫折,是孩子严峻却有用的教师。

光让孩子坐滑梯和空中索道是不够的,虽然那样很好玩,很惬意。成长中会有挫折,让孩子自己爬山,摔几个跟头是必要的,这样才可能爬到顶峰。

对中国的孩子来说,挫折教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需要。

“青少年心理特点是冲动性强,阅历比较欠缺,心理的承受力较差,遇到事情选择面比较盲目,容易走极端。”一位专家分析说,现在的青少年成长比较顺利,但心理脆弱,受到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

“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

这位专家指出,生命与死亡教育在我国教育中仍然是一片空白,而在国外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有了关于死亡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