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2249600000079

第79章 郑和下西洋

(清)张廷玉 等

【导读】

本文选自《明史》卷三〇四《郑和传》。

很早以前,古代的航海者就开辟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间的航线。此后,商人、传道士、旅行家留下了南方航线的许多记载。宋元时期, 中国与东南亚、印度的贸易十分兴盛,泉州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贸易枢纽。数百年间,大批华人逐渐定居东南亚。

朱棣以“靖难”之名,自北平起兵攻下南京,建文帝在兵乱之中不知所终。夺位自立的朱棣大肆清洗政治反对派,后来又发动对蒙古、安南的远征。这位篡位者企图以显赫的军事、政治胜利建立威望,从声势上制服政治反对派。出于同样的考虑,朱棣向南方派遣了庞大的武装船队。率领船队的郑和,因此成为航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郑和是朱棣的亲信宦官,他奉命完成了六次远航,在第七次航行途中去世。郑和航行持续了数十年,先后抵达今日的东南亚、印度、非洲东部海岸。这些航行并非是向未知海域的探险,而是沿着自古以来已经开拓的海域,进行政治、军事示威。一些士大夫反对郑和的远航,因为远航耗费甚大,除了满足皇帝的虚荣以及宫廷的挥霍外,其实无益于国计民生。郑和远航后,在官办朝贡贸易的打击下,中国向东南亚、印度的民间贸易逐渐衰落。与此同时,欧洲商人开辟了东方贸易的通道,逐渐后来居上。

更令朝廷士大夫失望的是宦官地位的提高以及宫廷对朝廷的排挤。郑和的浩大远征,暗示着君主专断的意志,让朝廷的士大夫处于十分难堪的地位。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燕王: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惠帝:即建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1399年即位。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永乐三年:即1405年]。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占城:今越南。],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郡县其地:在其地设郡县。震詟:震惊,害怕], 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晏驾:旧指君王去世]。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喃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儿,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延伸阅读】

郑和下西洋的传奇

明朝的士大夫们将郑和下西洋视为君主炫耀武力、宫廷肆意挥霍的弊政。明清两代的舆论承袭了这种观点,是以《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时不无微词。

清末,欧洲地理大发现的故事逐渐传入中国。1904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在此文中,梁启超从海洋探险的角度,重新叙述了郑和下西洋。他将郑和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欧洲航海家们相提并论,称赞郑和的成就有过之而无不及。梁启超的原意是提倡探险者的开拓勇气,鼓舞近代中国的国民舆论,为政治改良张本。梁启超的观点并非严肃的历史研究,却意外地感动了几代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