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247900000050

第50章 论脚弱状候不同

人之病腳气与气腳之为異(腳气:古病名。现首见於本篇,又见於《诸病源候论》卷十三。证见腿腳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萎枯,或肿胀,或胫红肿发热等。甚至可入腹攻心,见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言语错乱。气腳:古病名。现首见於本篇。证见突然视物不明,耳鸣耳聋,胸腹惴闷,腰背酸痛,关节不利,足软无力等。),何也?谓人之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自内而注入於腳,则名气腳也;风寒暑湿邪毒之气,从外而入於腳膝,渐传於内,则名腳气也。然内外皆以邪夺正,故使人病形颇相类例。其於治疗,亦有上下先後也,故分别其目。若一揆而不察其由,则无理致其瘳也。

人患脚气与气脚的差异是怎样的呢?总的说来,人身结聚的喜怒忧思,以及感受的寒热邪毒之气,从内注入到脚所产生的病,就称为气脚;风寒暑湿邪毒之气,从外直接侵入到脚膝,渐渐传入于内所产生的病,就称为脚气。但是,无论来自内外都是邪气侵夺正气,所以使人患气脚与脚气的病状很相似。这两种病在治疗方面,也有上下先后的区别,因而分别叙述它们的治法。如果用同一法度治疗而又不审察它们的病因,那就没有办法使疾病痊愈了。

夫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流入肢节,或注於腳膝,其状类诸风、历节、偏枯、痈肿之证,但入於腳膝,则谓之气腳也。若从外而入於足,从足而入藏者,乃谓之腳气也。气腳者,先治内而次治外;腳气者,先治外而次治内。实者利之,虚者益之。

大凡结聚的喜怒忧思,以及寒热邪毒之气,流入四肢关节,或注入脚膝,病状相类于各种风证、历节、偏枯、痈肿等证,如果只注入脚膝,就称它为气脚了。假若病邪是从外侵入到足部,从足部传入五脏的,于是就称它为脚气了。对于气脚,应先治内而后治外;对于脚气,应先治外而后治内。属实的泻实,属虚的补虚。

又,人之病腳气多者何也?谓人之心、肺二经起於手[起:疑为“止”字之误。],脾、肾、肝三经起於足;手则清邪中之[清邪:中医病因名词。现首见於《金匮要略·臟腑经络先後病篇》。指雾露之邪。],足则浊邪中之[浊邪:中医病因名词。现首见於《金匮要略·臟腑经络先後病篇》。指水湿之邪。]。人身之苦者手足耳,而足则最重艰苦,故风寒暑湿之气多中於足,以此腳气之病多也。然而得之病者,从渐而生疾。但始萌而不悟,悟亦不晓。医家不为腳气,将为别疾。治疗不明,因循至大,身居危地。本从微起,浸成巨候,流入藏府,伤於四肢、头项、腹背也。而疾未甚,终不能知觉也。特因他而作[特:宽保本作“时”。疑是。],或如伤寒,或如中暑,或腹背疼痛,或肢节不仁,或语言错乱,或精神昏昧,或时喘乏,或暴盲聋,或饮食不入,或藏府不通,或挛急不遂,或舒缓不收,或口眼牵搐,或手足颤掉[颤掉:证名。即振掉。现首见於《素问·脈要精微论》。指行走时晃动不定的证状。]。种种多状,莫有达者。故使愚俗束手受病,死无告陈。仁者见之,岂不伤哉!今述始末,略示後学,请深消息。

又问,人患脚气的很多是为什么?总的说来,人的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这两条经脉止于双手,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经脉起自双足;双手是清阳之邪易中伤的部位,双足是浊阴之邪易中伤的部位。人身最受劳苦的部位就是手和足啊,而双足的受累又最繁重艰苦,所以风寒暑湿的邪气大多侵害在足部,因此脚气的患者就多了。然而,得脚气这种病的人,是由渐渐受邪而产生疾病的。只是开始萌生疾病的时候没有发觉,发觉以后也不知道是患了脚气。医生们往往不认为是脚气,将会诊断为别种疾病。治疗不能明晓病因,犹疑延误造成大病,使身体处在危险的境地。这种病本来是从感受微邪而起,渐渐深入形成危重证候,病邪流入脏腑,伤害于四肢、头项、腹背。但疾苦尚未显著的时候,病人始终不会知觉。独独因为其他的疾病引起而发作,表现为有的像伤寒,有的像中暑,有的腹背疼痛,有的肢体关节麻木不仁,有的语言错乱,有的精神昏沉迷乱,有的时时喘促乏息,有的突发目盲耳聋,有的不能进食,有的脏腑不通,有的肢体痉挛拘急不能随意运动,有的四肢伸展弛缓无力收持,有的口眼牵扯抽搐,有的手足震颤抖动。多种多样的证状,没有真能明达的人。所以使不知医理的民众束手无策,任受疾病折磨,至死也无处辨明。具有仁德的人见到这种情形,岂能不伤感啊!现在从头到尾讲述了这种病,大略告知后世的学者,真诚地希望能够仔细琢磨。

至如醉入房中,饱眠露下,当风取凉,对月贪欢,沐浴未乾而熟睡,房室纔罢而衝轩,久立於低湿,久竚於水涯,冒雨而行,渎寒而寝,劳伤汗出,食饮悲生,犯诸禁忌,因成疾矣。其於不正之气,中於上则害於头目,害於中则蛊於心腹,形於下则灾於腰腳,及於旁则妨於肢节。千状万证,皆属於气腳。但起於腳膝,乃谓腳气也。

甚至如果醉后即行房事,饱食后沉睡在雾露中,当风求得凉爽,对月贪取欢娱,沐浴以后水湿未干就熟睡,房事刚结束就推开窗户引来冷风,长时间站立在低湿的地方,久久站立在水边,冒雨而走,藐视寒意而就寝,劳伤过度汗出不止,饱食饮酒醉中悲伤,触犯各种养生的禁忌,因此形成疾病了。那致病的不正之气,中伤在上部就损害头部和眼睛,损害到中部就侵毒在心腹,显现在下部就祸害在腰脚,伤及到旁侧就妨害四肢关节。这许许多多的证状,都属于气脚。只有起于脚膝的才称为脚气。

形候脈证[证:宽保本作“理”。义长。],亦在详明。其脈浮而弦者,起於风;濡而弱者,起於湿;洪而数者,起於热;迟而涩者,起於寒;滑而微者,起於虚;牢而坚者[牢:牢脉。脈象名。现首见於本篇,又见於《千金翼方》。指以脈来沉实有力、弦长不移为特徵的脈象。多主阴寒内积、风痉拘急、疝气癥瘕、心腹疼痛等病证。],起於实。在於上则由於上,在於下则由於下,在於中则生於中。结而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

形候脉证,也要详辨明白。病人脉来浮且弦,病起自风邪;脉来濡且弱,病起自湿邪;脉来洪且数,病起自热邪;脉来迟且涩,病起自寒邪;脉来滑且微,病起自虚邪;脉来牢且坚,病起自实邪。病脉出现在寸脉,病变就发生在上部;病脉出现在尺脉,病变就发生在下部;病脉出现在关脉,病变就发生在中部。脉结是由于气积,脉散是由于忧思,脉紧是由于郁怒,脉细是由于悲伤。

风者汗之而癒;湿者溫之而癒;热者解之而癒;寒者熨之而癒;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气者流之;忧者宽之;怒者悦之;悲者和之。能通此者,乃谓之良医。

病由风邪所致的,使他发汗就能治愈;由湿邪所致的,使他温煦就能治愈;由热邪所致的,使他表散就能治愈;由寒邪所致的,使他得到熨烫就能治愈;由虚邪致病的,使他得到补益;由实邪致病的,使他得到泻利;由气积所致的,使气周流;由忧思所致的,使他宽舒;由郁怒所致的,使他愉悦;由悲伤所致的,使他平和。能够精通这些治法奥义的,就可以称他为良医。

又,腳气之病,传於心肾则十死不治。入心则恍惚忘谬,呕吐,食不入,眠不安宁,口眼不定。左手寸口脈乍大乍小[口:此下原衍“手”字,据瓒本删。]、乍有乍无者是也。入肾则腰腳俱肿,小便不通,呻吟不绝,目额皆见黑色,气时上衝胸腹而喘。其左手尺中脈绝者是也。切宜详审矣。

另外,脚气的病邪,传入到心和肾就必死无治。传入到心可见神志恍惚,健忘,言语荒谬,呕吐,不能进食,睡不安宁,口眼掣动。左手寸口脉忽大忽小,忽有忽无,这就是脚气邪毒入心的脉象了。传入到肾可见腰脚俱肿大,小便不通,呻吟不止,眼眶额部色黑,时时气逆,向上冲击胸腹而发喘息。病人左手尺中脉绝,这就是脚气邪毒入肾的脉象了。这些最要详细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