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2247900000116

第116章 寒类(五)

或燥热太甚而肠胃郁结,饮冷过多而痞隔不通,留饮不能传化浸润,而寒极蓄于胃中,燥热太甚,郁于胸腹而月真胀满[月真胀满:月真,胀起、胀大;满,通“懑”,懑,烦闷;月真胀满,即胀满烦闷。],烦渴不已,反令胃膈冷痛,呕哕浆水[呕哕:哕,呕吐;呕哕,即呕吐],而水浆难下。欲止其渴而强饮於水,则满痛呕哕转甚,而渴亦不止。不强饮之,则烦渴不可以忍,令人烦闷绝,而但欲死。若误治之,即死不治,亦为难已。每用大承气汤热服,下嚥而肠胃郁结痞膈即得宣通[膈:通“隔”。],而留饮传化浸润,则寒湿散去,肠胃之外得其润泽,热退而烦渴满痛呕哕遂止,须臾得利而已矣。

也有因为燥热过盛,郁结于肠胃,饮用了较多的冷水,致使胸腹痞塞阻隔不通,停留的水饮不能布化浸渍滋润脏腑,寒冷的饮邪蓄积于胃中。过盛的燥热郁结于胸腹,因而胸腹胀满烦闷,烦渴不止。反而使胃脘冷痛,呕吐浆水,饮食难下。想要止渴而勉强饮水,于是烦闷、疼痛、呕吐加重,而口渴仍然不止。不勉强给他水喝,而烦闷口渴又不能忍受,使人烦闷闷绝,只想死去。如果治疗失误,随即会死,即或不死,也难以痊愈。这种情况,常用大承气汤热服,服药后郁结于肠胃的燥热得以疏通,停留的饮邪能够布化滋养脏腑,寒湿消散,肠胃以外也得到润泽,于是热退,烦闷、口渴、胀满疼痛、呕吐等证均消失,随即肠胃通利而病愈。

然而病诸气者,必有所因,病本热而变为寒者,实亦鲜矣。大凡阳实则脈当实数[脈当实数;实脈,脈大而长,浮沉都有力;数脈,一息五六至,应指疾数],而身热烦渴,热甚则为阳厥。至极则身冷脈微[脈微:即微脈,脈细而软似有若无,欲绝不绝],而似阴证,以至脈绝而死。故阳病见阴脈者死,谓其脈近乎绝也。病虽热甚而不已,则必须厥冷而脈微,以至身冷脈绝而死矣。

然而六气的病变,必定是有原因的。病本来为热证而变为寒证的,实在是很少的。大凡阳热盛实的病证,脉象应当实数,而且身热烦渴,阳热过盛便成为阳厥证。当阳热达到极点时,则又表现为身体冰冷,脉搏微弱等类似阴证,最后发展到脉搏断绝死亡。所以阳病出现了阴脉就会死亡,是指脉搏近于断绝而言的。病虽然阳热严重,但不会死亡,必须出现四肢逆冷,脉微欲绝,以至全身冰冷、脉搏断绝时才会死亡。

或病本热势太甚,或按法治之不已者,或失其寒药调治,或因失下,或误服热药,或误熨、烙、燻、灸[熨、烙、燻、灸:熨,yùn,音“韵”,熨、烙、燻、灸,概指用各种火热的外治法。],以使热极而为阳厥者,以承气汤之类寒药下之[承气汤之类:此指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以及三一承气汤等],热退而寒得宣通[寒:诸本同,然于理欠顺,疑为“气”字之误。],则厥癒矣。慎不可用银粉、巴豆之类性热大毒丸药下之[巴豆:据下文“若用银粉、巴豆之类丸药下之”句,此下当脱“之类”二字。],而反耗阴气,而衰竭津液,使燥热转甚,而为懊忄农喘满、结胸[懊忄农喘满、结胸:懊忄农,àonǎo,音“奥惱”,心胸烦热不宁,不可名状;喘满,气喘闷满;结胸,古病证名,出《伤寒论》,指邪结胸中的病证,有大结胸,小结胸,血结胸及寒实结胸等各种不同名称。],腹痛、下利不止,血溢、血泄,或为淋閟发黄[淋閟:此指小便淋沥、不通],惊狂谵妄,诸热变证不可胜举。由此为破癥瘕坚积之药,非下热养阴之药也,古人谓治伤寒热病,若用银粉、巴豆之类丸药下之,则如刀剑刃人也?

也有疾病本来热势很盛,用一般方法治疗未愈的,也有失于用寒药调治,也有失于用下法的,也有误服热药的,也还有错误的采用了熨、烙、熏、灸等热性外治法的,从而使热达到极点变为阳厥证,这时用承气汤一类的寒药通下,热退气通,于是阳厥证便可痊愈了。切不可用银粉、巴豆之类热性剧毒的丸药通下,反而耗损人体阴气,使津液衰竭,燥热转重。因而出现懊忄农、喘满、结胸、腹痛、下利不止,血溢脉外,留于体内,或出于体外,或小便淋沥不通,身体发黄、惊悸、发狂,妄言妄语等热性病证,举不胜举。因为银粉、巴豆之类,为破癥瘕坚积的热药,而不是泄热养阴的寒药。古人说治伤寒热病,若用银粉、巴豆一类热药通下,无异于用刀剑杀人。

及尝有阳厥,而尚不下,以至身冷脈微,而似阴证[而似阴证:阳热内郁而不能外达,以致出现身冷脈微的真热假寒证。],反误以热药投之,病势转甚,身冷脈微而欲绝,唯心胸微暖,昏冒不知人事而不能言,主病者或欲以暖药急救其阳[主病者:此指医生。],恐阳气绝而死也。答曰:此因热极失下,反又溫补而致之。若又以热药助其阳气,则阴气暴绝[阴气暴绝:阳证而用热药,两热相合,更伤阴气,以致阴气突然衰竭。],阳气亦竭而死[阳气亦竭:阴气衰竭,阳无所附而外散,故尔亦竭。],阳气何由生也。或又曰:何不急下之?答曰:此阳胜伐阴,而阴欲先绝,则阳亦将竭矣,於此时而下之,则阴阳俱绝而立死矣,不救亦死。

也有阳厥证还没用通下法治疗,以至出现身冷脉微的假阴证。这时反而错误地给以热药,热势更加转重,出现身冷脉微欲断绝的危重证象,只有心中微微温暖,神志昏蒙不省人事,不能言语。医生担心阳气衰竭而死,于是想用温热药急救阳气。回答说:这个病本来是热极失于攻下,反而用温补药所造成的,如果再用热药助其阳气,于是阴气暴脱,阳气也随之衰竭而死,阳气又怎样产生呢?也有人问,为什么不马上用下法呢?回答说,这是阳热过盛伤损阴气,使阴气先绝,于是阳气也随之将竭,在这种情况下用下法,会使阴阳两气皆竭而立即死亡,不救治也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