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社会病
2233400000039

第39章 附录(1)

李松民生对话录

“阳光”照不到的隐性权力

文/《深圳特区报》记者钟润生

涉及话题敏感而又是大众关注、调查方式科学而严密、观点鲜明而颇具建设性,这样的一本“调查类”图书,一定是受读者青睐的。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隐性权力调查》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一面世,就被新浪网推荐,同时在微博上也被博友们热议和推荐。为此,记者采访了该书的作者、新华社记者李松先生。

关于内幕调查:最大困难来自相关部门对信息的屏蔽

深圳特区报:李松先生,您好!手里拿到您的新书《中国隐性权力调查》,首先感觉这是一本“大书”,不仅开本大、页码厚,而且里面的内容也“大”,沉重、敏感。首先特别想了解是什么样的一个机缘,让您开始关注“隐性权力”这方面的问题?

李松:权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相对于制度规定的权力运行,人们更加愿意关注隐在各类事件背后的权力运行轨迹--也就是说隐性权力的问题。

我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起始于2005年。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在北京接触到不少“驻京办”工作人员,从而有机会了解到这个机构大量鲜为人知的内幕。

当时,我先发了一篇新华社内参,引起了多位高层的重视,并做了相关批示。2005年7月25日,《瞭望》新闻周刊发表了我的《驻京办:地方“第二行政中心”?》这篇深度调查报道,首次公开详细披露“驻京办”内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媒体做了全面、及时的跟进报道。

就是从这年开始,我逐步减少了以前一直坚持的文学创作,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对隐性权力的调查中。

深圳特区报:您是揭露“驻京办”内幕的第一人。2010年,有关部门发文撤销“驻京办”。书中您关注的领域从驻京办到公务接待、从官员出书到官员出国、从秘书升迁到秘书腐败,这些问题不仅社会关注,而且也很敏感。您通过什么渠道获取这些内幕?调查中的困难有哪些?

李松:公共领域中公众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一直是我最关注的领域。

因为有些问题比较敏感,这无形中增加不少调查的难度。

做观察的有心人非常重要。首先,要学会细心观察,并且善于从平凡的事件和表面的现象中去发掘事件背后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善于在社会的信息中筛选有用的深层次的信息。其次,要注意积累平时的人脉资源,注意与各界专家、人士交朋友,他们往往会成为最好的学习对象和沟通渠道。第三,要注意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保护他们的隐私,善于保护为自己提供线索和观点的人士,这也是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

在调查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自于相关部门对信息的屏蔽。即使一些比较正面的内容,也很难获取,只能以一些特殊途径得到,这样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深圳特区报:揭露内幕一类的书,最难的是“情感”与“理智”。写作时,对于这些敏感问题,您又怎么做到不偏不倚,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李松:由于涉及问题大多比较敏感,这就需要我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扎实,不能有任何纰漏。在调查性报道中,我尽量做到报道平衡,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在证据的使用上,尤其避免“一边倒”的证据筛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选取事实,平衡、客观地使用证据。

关于隐性权力:很多权力运行走向“地下”

深圳特区报:请您告诉读者,到底什么是“隐性权力”?李松:对于隐性权力,之前学界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我个人认为,任何公权力都应在一种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行。但是,在政治权力的角逐场上,博弈让很多权力的运行走向“地下”,从而为权力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权力腐败之癌细胞逐步向政治肌体转移渗透,变成更多更难根治的腐败顽疾。而这些“阳光”照耀不到的公权力,就成为了隐性权力。

尽管中国在2008年5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事实是,在如今有些地方,信息屏蔽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权力运作的黑箱还比比皆是,这就为公权力的滥用提供了土壤。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领导干部秘书的隐性权力。近年来,在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的背后,有的“拔出萝卜带出泥”地牵出秘书不少肮脏的活动。秘书利用领导干部“身边人”的身份进行腐败,已逐步成为一种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腐败新形态。说到底,由于秘书地位特殊,往往拥有一种领导干部延伸下来的隐性权力,级别越高的领导干部的秘书,活动能量和空间就越大,而腐败起来造成的影响也更大。

我在书中,很细致地分析了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秘书腐败案,如“河北第一秘”李真收受贿赂、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等共计人民币1051万多元,被判处死刑……深圳特区报:那您的这部书对遏制隐性权力和腐败问题提出的反思或建议是什么?

李松:本书中的这些作品虽独立成篇,但有着内在紧密的必然联系,涉及中国公权力多个领域的隐性权力问题,包括其形成的制度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案。这本书的核心观点认为,中国很多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高度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尤其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更成为难中之难。当前,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应该成为政府权力运行的一项基本制度。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应向社会公开,让所有隐性权力逐渐显性化。有国家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有纪检、检察机关的严厉惩治,有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腐败必然会得到有效的遏制,腐败的概率将会逐步减小。

关于文学创作:目前没想过用小说表现调查的内容

深圳特区报:扯句闲话。2005年7月,您就写过关于揭露驻京办内幕的新华社内参,并引起中央高度关注。这两三年市面上有关“驻京办”的小说也很火爆。您是否想过用小说的形式表现您调查过的热点内容?因为您之前也搞过很多文学创作嘛。

李松:2005年7月我写了关于驻京办的新华社内参后,市面上陆续出现一些有关“驻京办”的小说,而且很火爆。这些小说和我的调查报道,我个人认为是对“驻京办”内幕两种不同的揭露方式。

小说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有些情节的虚构在所难免,其表达的是主观情感;而我的深度调查报道,作为新闻,真实就是生命,反映的是客观事实,是以真实作为准则,因而永远拒绝虚构。

我曾经写过小说,但我目前没想过用小说的形式表现我调查过的热点内容。我相信会有其他作家去做这事,而且会比我去做要做得更好。

(本文转载于2011年5月13日《深圳特区报》)

我们的诚信出了什么问题

文/《中国商报》记者郑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