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社会病
2233400000010

第10章 公平正义:比太阳有光辉(6)

“在最困难时得到了爱心学院的支持,中国报恩网也将会走得更顺更远。”眼下的段非重拾自信,但对同行仍不乐观,“其实,并非所有的民间公益网都像我们那么幸运。由于自身缺乏‘造血’功能,不少民间公益网支撑一段时间后就难以为继,纷纷选择关闭。”

段非说:一个专业的民间公益平台,需要专职人员去做,就会产生费用,但又不能挪用善款,因此,如何解决运营资金问题,是民间公益网最大的困难。

谈方也表示,民间公益网站还没有一种成熟的资金来源模式,只有靠企业和慈善人士赞助,否则就只能创办者自己掏钱维护。“短期内,民间公益网运用个人力量可以维持运转,但时间一长往往就难以为继了。”

对于中国好人网的运转状况,谈方也坦言经费压力依然很大。但他说:“我坚信,只要真心做公益并且产生好的效果,就一定会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我们当中,民间公益网站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除了房租、人员工资、服务器费用、水电费等,民间公益网站还会产生很多隐形开支。

一家民间公益网站的负责人张强告诉记者:“求助人发布求助信息后,如果有人想捐助,我们会让求助者和救助者直接对接,这主要是为了减少中转成本。但出于信任,还是有人执意把善款直接打给我们,让我们转交给需要帮助的人,转账又需要手续费,积少成多,每个月都是不小的开支。”

为节省开支,平时就张强自己一个人维护网站,不但要负责技术方面的保障,如果有人在网上发布寻人信息,还要多方核实真伪。除完成本职工作外,他的业余时间基本耗在网站运营上。

因为经费紧缺,无法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张强的网站系统漏洞较多,经常受到黑客攻击,甚至黑客还在网上发布一些不良信息。这让他很苦恼。

据了解,有些民间公益网站想学商业性网站的一些办法解决经费问题,比如刊登广告,但现实中很难操作,主要原因是对广告的内容难以审核,一旦遇到虚假广告,网站将会承受不起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尴尬的身份

对一些民间公益网站负责人来说,组织起来做好事,并不是谁都能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当前的民间公益网站基本都是私人设立,仅仅作为网站登记注册,而非正式的民间公益机构。

安徽青年袁方热心于慈善事业,耗费了几个月时间建成一个芜湖义工网,目标是帮助芜湖所有孤寡和独居的老人,2010年1月正式开放。

运转仅两个月,2010年3月1日,安徽省芜湖市有关部门给袁方打电话,称因为涉嫌非法运作,要求他停止芜湖义工网及“芜湖义工联合会”的运作。

芜湖市有关部门认为,市民自发进行的公益活动可以支持,但“芜湖义工网”打出“芜湖义务工作者联合会”这样未经注册的机构名号开展活动,涉嫌非法。

长期以来,国内民间组织实行双重管理,须找相关业务单位为主管单位,再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这把很多草根组织挡在了“合法”的门外。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7月4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2011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表示,民政部门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这就意味着,上述三类社会组织将可直接登记,改变了之前的双重管理门槛。

“民间公益网最大的困境就是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谈方以中国好人网为例说,虽然网站已正式注册并备案,但由于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很多事情往往只能说不能做,或做了也容易被质疑合法性,不仅大大影响筹款,而且随时随地都可能被制止。”

“好在目前有关部门对中国好人网还比较宽容、甚至是支持的,当然前提是不能出任何问题。这是民间公益网最脆弱、最尴尬、最无奈的地方。”谈方说。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民间组织在注册时,须填写活动范围,如在某地注册,组织的活动范围就限定于某地。

“民间公益网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活动,范围不可能仅仅限定于某地。”谈方说,如果不能突破这个限制,几乎无法开展工作,“怎么突破这个限制,还需要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政策调整。”

“目前民间公益网站的各种接受捐款活动基本是以私人、家庭或志愿者的名义进行,并没有取得合法的受捐主体资格,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北京中盛律师事务所杜立元律师说。《公益事业捐赠法》明确规定,只有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才可以依法接受捐赠。

如果涉及到向公众募集资金,门槛则更高。按《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只有正式登记的公募基金会才有资格向公众募集资金。而成立公募基金会,又有数百万的原始基金等高门槛。

正因为如此,民间公益网站经常会遇到“募集者身份不明确”的质疑。多位民间公益网站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避开这个“雷区”,他们更多只是作为促进求助、援助双方联系的一个平台,捐助者在网站上看到信息,他们会建议捐助者直接与受助者对接,无需经过民间公益网中转。

未来的图景

多位受访者认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民间公益网站应进行合法社会组织的注册,然后再谋取发展机会。只有获得注册后,才能够合法地获得捐赠等支持。

杜立元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对民间公益网等民间公益事业大力扶持,不断加强管理和监督,强化并完善注册管理制度,既不能挫伤公众热心公益的积极性,阻碍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在公益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又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使之成为诈骗、非法集资、挪用侵占等违法犯罪发生的渊薮。同时,民间公益网站也要加强自律。

对于多数民间公益网站因经费问题而难以持续运营的情况,李炜表示,网站可以考虑与公募基金会合作,这样既解决生存问题,募款也更容易。

段非认为,民间公益网站可以与正规基金会合作或争取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支持,企业支持公益网站也能获得美誉度,可达到双赢。

李炜还对民间公益网站的定位提出以下建议:“现在有些网站内容很宽泛,扶贫、助学、医疗救助等什么都做。但是作为公益机构,要想科学持续地运营,还是要专注,不要贪求大而全。专注了才能做得专业,这样既有利于身份注册,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在谈方看来,如果民间公益网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四方面:提升公益慈善理念、加强公益慈善能力;打造公益慈善公信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搞好与政府、企事业、其他民间公益组织以及社会其他公众的关系;取得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身份。

谈方说:“中国好人网团队目前做公益,用的是‘巧劲’,找老百姓、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关注的点来做,社会效益才会好。”

“与政府部门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合作氛围,做慈善往往事半功倍。”谈方说,民间公益网要尽量争取政府的支持,在哪里搞活动,首先要告知当地,如果能合作就更好。民间公益慈善应该作为国家管理民主化、社会管理多样化、政府管理民间化和对政府管理的补充的角色出现,是给政府和社会补台而不是拆台,是为了建设社会而不只是批评社会,更不是破坏社会。这样才能够出现政府、社会、民间的理性和良性的合作发展局面。

谈方介绍,中国好人网的“搀扶老人风险基金”,从设立之初到现在,不仅没有受到任何部门干涉,还得到了创办人所在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教育厅乃至教育部社科司的大力支持。

社会上广泛而积极的反馈,使谈方对该项基金的前景更是充满了信心。

富人为什么要移民

法律风险、高税赋、子女教育、医疗质量、食品安全、环境品质等软实力的缺失,导致了富人移民潮。

近年来,中国富人移民已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根据胡润联合私人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14%的千万富豪目前已移民或正在申请移民当中,还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

尽管这些富豪在中国人中所占比重较低,但作为财富精英,他们却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移民潮正在形成,而主体则是国内的富人群体。按照改革开放决策层最初的预想,先富起来的人要带动后富起来的人,可是这批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移民。

有关专家认为,富人移民潮应该引起警惕,因为这次富人移民潮不但偏离了原来的政策预期,也偏离了社会公众对富人群体的热切期待。“对那些靠权力或权力裙带关系致富的人,政府有必要对他们以移民方式转移财富加以限制。”

挡不住的移民潮

据《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通过对全国18个重点城市资产千万元级别以上富人980份有效问卷调查,60%的富人有移民意向或已申请移民,其中东部和南部有移民意向的超过7成,亿万财富人群的海外投资比例更是超过50%。

这意味着,如果上述比例的人群全部完成移民手续,那么,在5个中国富人中,就有3个是外国国籍。

中国超级富人的移民比例甚至更高。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的研究报告发现,在2万名拥有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的中国富人中,27%的人已经移民,另有47%的人正在考虑移民。超级富人群有着高达74%的移民比例。

据美国移民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接受投资移民的外国人中,中国人占了75%。中国富人移民堪称世界之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过三次移民热潮。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一批人以寻亲、劳务、留学以及偷渡等形式出国,并陆续定居国外,其中劳务移民是主体;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一批中国人以留学、技术劳工等形式走向世界各地,不少人最终实现移民,主要体现为技术移民;第三次是2002年美国投资移民新政策出台后,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掀起了以投资移民为主要形式、以富人为主要移民群体的移民潮。

从历史上看,第三次移民潮与前两次相比,呈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鲜明特点。比如申请移民的数量多、增速快;不少移民是国内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移民热伴随着大量社会财富向国外转移,等等。

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和加拿大是最受中国千万元以上财富人群青睐的移民目的地,有40%的人选择移民美国,37%的人选择移民加拿大,14%的人选择移民新加坡,5%的人选择移民中国香港地区,2%的人选择移民英国。

富人何以移民?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和正常。但现实是,目前中国富人移民潮的背后,却折射出社会建设的紧迫性。

经济学研究表明,国际移民的主要驱动力,基本是国与国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但是,中国富人的财富,已超过了移民目的地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与财富水平。因此,他们移民海外的主导因素并非经济收入。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富人竞相移民,是因为现实社会还有让他们不满意、不放心的一面。

首先,法律风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变得更加稳定、安全和自由。私营经济与私人企业家的社会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中国法律体系仍不完善,对私人财产的保护还较薄弱,政治与政策风险依然存在。司法的独立性欠缺,加上腐败的蔓延,令中国的富人产生了较强的不安全感。这是中国富人移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高税赋。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是国际上最高的个税率之一,不仅高于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也高于美国、加拿大等最受中国富人青睐的移民国。虽然在中国也有机会避税逃税,但对于不少富人而言,这并非可靠之计。移民到低赋税率的国家,是更为安全、长久的方法。

第三,子女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过于死板僵化,重考试唯分数,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美英等国一流私立寄宿学校与高等学府的教育模式,对中国的富人阶层具有强大吸引力。让子女享有真正一流的教育,是中国富人移民的一个重要动机。

第四,医疗条件。中国的公立医疗体系与公立教育体系类似,弊端百出。如果中国低收入人群抱怨“求医难、看病贵”的话,那么中国富人则是对现有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可靠性缺乏信心。

除了上述原因外,不少富人还通过“取得别国国籍”的方式,获得计划生育豁免权。对实施了近30年的“独胎化”计划生育的国度而言,“多子多福”的传统文化在富人这里,显然遭遇了尴尬和现实阻碍。

大量富人移民说明,社会的中坚阶层不准备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最近,某位中国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称“企业家要懂政治但不能参与政治”,这也是中坚阶层逃避社会责任的典型心态。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富人移民不断,这至少说明他们对未来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富人移民的原因,则是对自己财富原罪的严重担忧。

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富人大量移民,已经对********的发展造成隐忧。

记者调查发现,公众对富人移民几乎一边倒地持质疑态度,指责“贪腐论”者有之,指责“为富不仁”者有之,甚至指责“变相叛国”者也有之。

在受访者普遍看来,富人大量移民,不但造成大量财富外流,也影响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富人获得巨大财富之后,不但不感恩于国家所提供的财富庇护和低成本机会,反而不计财富获得过程中伴随的环境污染、财富原罪等问题,一心裹挟财富远赴海外,感觉很寒心。”一位北京普通市民与记者聊起富人移民话题时这样说。

多位受访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热衷于推动经济建设而忽视社会建设,在“积极公民”的培育和社会参与平台建设上给力不足。改革开放政策本身,更多的是考量“富起来”的目标,对于社会建设、政治发展等议题明显缺乏规划。

以往很长一段时期,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对资源缺乏合理有效的分配,导致社会阶层差距拉大,富人阶层被置于一个优越却“危险”的地位。

同时,社会建设迟缓,导致国内综合生活条件缺乏吸引力。频繁的公共性事件,比如“三鹿奶粉”、“动车事故”等,极大地削弱了公众的社会安全感。

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最紧要的不是对“富人移民”进行道德挞伐,而是要思考如何实现社会整体进步、提高社会吸引力的问题。

当前,决策层应该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中层社会精英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理性发言“唤醒”公众;而普通公众要以开放心态来接触新的观念,懂得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并非做“小富即安”的旁观者。

非法行医直戳医疗体制痛点

要彻底消除“黑诊所”,必须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加快医疗体制改革,从源头上消除市场对“黑诊所”的巨大需求,这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