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2228500000048

第48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16)

方学渐.东游纪.《四库未收书辑刊》四辑第21册所收清光绪十四年刻桐城方氏七代遗书本

吕坤.呻吟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3册所收明万历二十一年刻本

袁黄.两行斋集.东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刻本

管志道.师门求正牍.明万历二十四年管志道自序本

管志道.从先维俗议.明万历三十年自序本

管志道.惕若斋集.明万历二十四年自序本

管志道.问辨牍.《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7册

刘斯原.大学古今本通考.台北:中国子学名著集成所收明万历间刊本

邹德涵.邹聚所先生外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57册

王时槐.友庆堂合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14册所收清光绪三十三年重刻本

史桂芳.史惺堂先生遗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27册,明万历二十七年史简等刻史氏增修本

王之垣.历仕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27册收清康熙四十一年王氏家塾刻本

沈懋学.郊居遗稿.明万历三十三年序刻本

李豫亨.推篷寤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5册

伍袁萃.林居漫录.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刊影印本

唐鹤徵.宪世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2册

杨时乔.杨端洁公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39册

许孚远.敬和堂集.东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二十二年序刻本

顾宪成.顾端文公遗书.清康熙年间曾孙贞观集成刻本

顾宪成.小心斋札记.台北:广文书局,1975年刊影印本

叶向高.苍霞草.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4

袁宏道.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二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

黄景昉.国史唯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刘宗周.刘子全书.清道光年间刻本

吴柴庵.寤言.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刊影印本

王启元.清署经谈.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年影印,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明天启三年序刊本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黄宗羲.明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5

黄宗羲.宋元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

黄宗羲.黄宗羲全集.增订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李颙.二曲集.北京:中华书局,1996

全祖望.黄云眉选编.鲒埼亭文集选注.济南:齐鲁书社,1982

全祖望.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孙静庵.明遗民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陆世仪.陆子遗书.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汤斌.汤斌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李光地.榕村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绂.穆堂别稿.《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21册

邵廷采.思复堂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焦循.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

章学诚.仓修良编.文史通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恽敬.大云山房文稿.《续修四库全书》第1482册

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2

陈子龙等辑.皇明经世文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657册所收明崇祯刻本

陈仁锡.皇明世法录.《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4册所收明崇祯刻本

【今人论著】

陈荣捷.论朱子之仁说.朱学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82

陈荣捷.朱子评老子与论其与“生生”观念之关系.朱学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82

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陈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陈来.古代宗教与理论———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三联书店,1996

程玉瑛.罗汝芳诗文事迹编年.台北:广文书局,1995

杜维明.钱文忠,盛勤译.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杜维明.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古清美.慧庵论学集.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

龚杰.王艮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侯外庐.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上海:生活书店,1947

侯外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黄宣民.颜均及其“大成仁道”.中国哲学,第十六辑.长沙:岳麓书社,1993

黄淑龄.明代心学中“光景论”的发展研究: [硕士论文].台北:台湾大学中文所,1995

嵇文甫.左派王学.上海:开明书店,1934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再版.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梁启超.朱维铮校注.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三版.台北:三民书局,2003

李明辉.儒家与康德.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

李剑雄.焦竑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刘师培.李妙根编.刘师培论学论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刘述先.论宗教的超越和内在.二十一世纪.香港:1998年12月号

刘述先.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增订三版.台北:学生书局,1995

林其贤.李卓吾事迹系年.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

吕妙芬.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罗秉祥.未知宗教,焉知道德———一个有关生死学的考察.宗教与道德之关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台北:学生书局,1979

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蒙文通.中国历代农业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古史甄微.第五卷.成都:巴蜀书社,1999

彭国翔.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北京:三联书店,2005

彭国翔.周海门的学派归属与《明儒学案》相关问题之检讨.台北:清华学报,新三十一卷第三期,2001年9月

彭国翔.王心斋后人的思想与实践———泰州学派研究中被忽略的一脉.见:北京大学国学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第十四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钱穆.宋明理学概述.台北:学生书局,1977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第7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钱明.王一庵的主意说及其对泰州王学的修正.见:北京大学.哲学门,第二卷第二册,2001

钱茂伟.姚江书院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容肇祖.容肇祖集.济南:齐鲁书社,1989

容肇祖.何心隐及其思想.容肇祖集.济南:齐鲁书社,1989

任继愈主编.儒教问题争论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台北:学生书局,1984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台北:正中书局,1979

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王汎森.明末清初的人谱与省过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3本3分,1993年7月

王汎森.清初思想趋向与《刘子节要》———兼论清初蕺山学派的分裂.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8本第2分,1997年6月

王汎森.明代心学家的社会角色———以颜均的《急救心火》为例.郑钦仁教授荣退纪念论文集.台北:稻乡出版社,1999

吴虞.吴虞文录.上海:上海东亚图书馆,1921

吴虞.吴虞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吴汝钧.儒佛会通与纯粹力动理念的启示.见:“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1期,2002年9月

吴震.杨慈湖をめぐる阳明学の诸相.东方学(东方学会),第97辑,1999年1月

吴震.现成良知———简述阳明学及其后学的思想展开.中国学术,第4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

吴震.聂豹·罗洪先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吴震主编.中国理学(第四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

吴震.阳明后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吴震.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1522—1602.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吴震.王阳明著述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吴震.十六世纪中国儒学思想的近代意涵———以日本学者岛田虔次、沟口雄三的相关研究为中心.东亚文明研究学刊(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第二期,2004年12月

吴震.罗汝芳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萧璠.皇帝的圣人化及其意义试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2本第1分,1993年3月

杨儒宾.儒家身体观.二版.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003

杨儒宾.理学家与悟———从冥契主义的观点探讨.见:刘述先主编.中国思潮与外来文化———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

杨天石.泰州学派.北京:中华书局,1980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增订本).北京:三联书店,2000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新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4

余敦康.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游子安.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郑吉雄.易图象与易诠释.台北:喜玛拉雅基金会,2002

张学智.明代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张亨.《论语》中的一首诗.台北:台大中文学报,第八期,1996年4月

钟彩钧.泰州学者颜山农的思想与讲学———儒学的民间化与宗教化.中国哲学,第十九辑.长沙:岳麓书社,1998

朱越利.《太上感应篇》与北宋末南宋初的道教改革.世界宗教研究,1983 (4)

狄百瑞.晚明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中国哲学,第七辑.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3月

狄百瑞:TheLiberalTraditionin China 1983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朱子学と自由の传统(日文版).山口久和译.东京:平凡社,1987

狄百瑞.林文孝译.与人为徒.中国———社会与文化.第六号.东京:东京大学中国学会,1991

包筠雅.杜正贞等译.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日文论著】

内藤湖南.内藤湖南全集.东京:筑摩书房,1969

内藤湖南.黄约瑟译.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92

宫崎市定.黄约瑟译.东洋的近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92

岛田虔次.中国における近代思惟の挫折.东京:筑摩书房,1949。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中译本).甘万萍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酒井忠夫.中国善书の研究.东京:弘文堂,1960

荒木见悟.佛教と儒教———中国思想を形成するもの.京都:平乐寺书店,1963;东京:研文出版,1993年新版

荒木见悟.明代思想研究.东京:创文社,1972

荒木见悟.中国心学の鼓动と佛教.福冈:中国书店,1995

荒木见悟.明末宗教思想研究———管东溟生涯思想.东京:创文社,1979

荒木见悟.赵大洲の思想.东京:二松学舍大学阳明学研究所《阳明学》第4号,1992年,后收入《中国心学の鼓动と佛教》

荒木见悟.邓豁渠的出现及其背景.中国哲学,第十九辑.长沙:岳麓书社,1998

冈田武彦.王阳明と与明末の儒学.东京:明德出版社,1970年。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中译本).吴光,钱明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山井涌.吴震译.《明儒学案》考辨.见:吴光主编.黄宗羲论———国际黄宗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小山正明.关于明代的十段法(一).文化科学纪要(千叶大学文理学部),1968 (10)

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东林党と复社.京都:同朋舍,1996。明季党社考(中译本).李庆,张容湄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藤康信.大礼问题と王阳明の弟子の關与につぃて.王阳明全集.卷一〇.解说.东京:明德出版社,1987

佐野公治.王心斋の资料について.爱知县立大学文学部论集(国文学刊编).第22号.名古屋:爱知县立大学文学部国文学科,1971

佐野公治.明代知识人の一侧面———罗近溪の隐された人间像.东海学园国语国文,第42号,1992

荒木龙太郎.王心斋新论———思惟构造の观点から.见:九州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会.中国哲学论集,第22号.1996年12月

滨岛敦俊.围绕均田均役的实施.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93

三浦国雄.伊川击壤集の世界.见: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第47册,1975

柴田笃:许敬庵の思想———朱子学と阳明学の间をめぐって.荒木见悟教授退休纪念:中国哲学史研究论集.福冈:苇书房,1981

森纪子.何心隐论.见:京都大学.史林,六十卷五号,1977

森纪子.盐场の泰州学派.见: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第58册,1986森纪子.转换期における中国儒教运动.京都:京都大学出版会,2005

吉田公平.陆象山と王阳明.东京:研文出版,1990

丸桥充拓. “唐宋变革”史の近况から(唐宋变革史的研究近况).见:佐竹靖彦主编.中国史学,第十一卷,2001年10月伊东贵之.陈都伟译、孙歌校.“秩序”化的诸相———清初思想的地平线.见:沟口雄三,小岛毅主编.孙歌等译.中国的思维世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伊东贵之.周长山译.从“变化气质论”到“礼教”.见:沟口雄三,小岛毅主编.孙歌等译.中国的思维世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