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
2227200000020

第20章 盘中诗,咏絮才——苏伯玉妻、谢道韫

苏伯玉妻,姓名、籍贯、生卒年均不详,东汉末人(一说是西晋人)。很有诗才。谢道韫,生卒年不详,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很有诗才和辩才,因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之誉。其丈夫被杀后,她寡居而终。对于她们的诗作,毛泽东屡读不厌。

Δ盘中诗

【苏伯玉妻】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希。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可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知四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作者姓名和生卒年月不详。这是一首古代妇女思念丈夫,对爱情表示忠贞的诗。毛泽东在好几本《古诗源》中对这首诗多次圈画。在一本《古诗源》中,毛泽东在作者“苏伯玉妻”旁,用红、蓝两色的铅笔画着着重线,天头上画着一个大圈;全诗都用蓝铅笔画着曲线。“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四句诗旁,除蓝铅笔画的曲线外,毛泽东又用红铅笔加了直线。在诗末的编者注释“使伯玉感悔,全在柔婉,不在怨怒,此深于情”旁,毛泽东也用红铅笔画了着重线。放在故居卧室里的一本《古诗源》中,毛泽东对全诗加了圈点;诗末的编者注释除圈点外,对“使伯玉感悔,全在柔婉,不在怨怒,此深于情”处也画着曲线;在“用意忠厚,千秋绝调”处画着曲线,句末连画三个圈圈。天头上批注:“熟读”,并推荐给别人看。

Δ赠知音

【温庭筠】

翠羽花冠碧树鸡,未明先向短墙啼。窗间谢女(指谢道韫)青蛾敛,门外萧郎白马嘶。残曙微星当户没,淡烟斜月照楼低。上阳宫里钟初动,不语垂鞭过柳堤。

1.千秋绝调

苏伯玉妻,东汉末人(一说是西晋人),擅长写诗。由于丈夫苏伯玉到蜀地作官,久而不归。她住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对远在异地的丈夫十分挂念,同时,她也害怕丈夫忘记了她,另寻新欢,所以,作《盘中诗》相寄,借此倾诉思念之情。

《盘中诗》是一种杂体诗,载于《玉台新咏》中,其诗宛转缠绵、情意新隽。据说因为是写于盘中,屈曲成文,故称“盘中体”。全诗27韵、49句,主要为三字句,也有部分是七字句。它的读法由末句提示的“当从中央周四角”推测,盘很可能是方形,诗在盘中由中央回旋及于四角。虽然近乎文字游戏,倒也无害于诗的完美。

沈德潜的《古诗源》评价说:它“使伯玉感悔,全在柔婉,不在怨怒。此深于情。”并说:“似歌谣,似乐府,杂乱成文,而用意忠厚。千秋绝调。”明人胡应麟也说它“绝奇古”。

苏伯玉妻究竟生活在什么时候,一直众说纷纭。明人冯惟讷的《古诗纪》径题为汉人作。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苏伯玉妻,本晋人,故《玉台新咏》列傅玄之后。”《玉台新咏》把这首诗排列在晋代傅休奕(傅玄)诗后,并未署出作者名字。郑振铎则推测,苏伯玉妻当是太康之际的人物。他还认为:“汉、魏之际,智人颇喜弄滑稽,作隐语;若蔡邕之题《曹娥碑》后,曹操之叹‘鸡肋’,成了一时的风气,至晋未衰。由文字的离合游戏,进一步而到了‘当从中央周四角’一类的文字部位的游戏,乃是极自然的趋势。更进一步而到了苏若兰《回文诗》的繁复的读法,也是极自然的趋势。”显然,这也是女诗人灵慧巧思的一种表现。

2.咏絮才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她是著名政治家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王凝之的妻子,也即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王凝之为孙恩军所杀后,她便寡居以终。

谢道韫自幼聪慧好学,才思敏捷。谢安曾经问她:“《毛诗》何句最佳?”她立即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

一年寒食节,谢安把儿女子侄们召集在一起,谈论文义。不久,大雪骤下。谢安想借此考考他们,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侄子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见叔父露出满意之色,就不假思索地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喜出望外,连连叫绝。从此,这一联句为世人所传诵,并称谢道韫为“咏絮才”。

谢道韫非常清高自负。嫁给王凝之后,根本就不把丈夫放在眼里,总是闷闷不乐。但这并没有妨碍她虚心好学的精神。

后来,孙恩兵临会稽(今浙江绍兴)城下。危难之际,谢道韫举止自若。城破后,她听说丈夫和儿子们都已被乱军所杀,方才领着侍女抽刀出门,手杀数人,最后被俘。自此,她一直寡居会稽。

谢道韫不仅出口成章,而且她的辩才在当时也是第一流的,为时人所仰慕和敬重。

一次,王凝之的弟弟、书法家王献之与宾客辩论,理屈词穷,非常尴尬。谢道韫打发侍女转告他说:“愿为小郎解围。”于是,她隐身青纱后面,暗中指点方略,结果,客人无法辩驳,只得认输。

太守刘柳久闻其名,但不曾领教,就想试一试她。一天,他前来拜访谢道韫。谢道韫也素知刘柳的名声,也有心结交。于是,她簪髻素褥,端坐帷帐之中,等待太守光临。两人见面后,你来我往,谈得非常投机。刘柳佩服谢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实在是前所未见,瞻察她的言谈和才气,真使人心形俱服”。而谢道韫也很钦佩刘柳:“自从丧乱以来,第一次遇见这样的有识之士,听一听他所谈论的问题,使人心胸特别开阔。”当时,还有人这样称赞和评价她:“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所以,后人称妇女超逸之致为“林下风”,追根溯源,就是从这里开始。

谢道韫原有集二卷,但已失传。留存的作品寥寥无几,仅存《登山》、《拟嵇中散咏松》等,见于《艺文类聚》和《古诗纪》。《古诗源》收录了她的《登山》诗: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3.作者点评

苏伯玉妻和谢道韫这两位女诗人,虽然她们的生平事迹不详,甚至有的连姓名都没有,但她们却留下了脍炙人口、感情丰富的佳作,令同时代的人和后人刮目相看。自然地,对于活跃在古代文坛上寥寥无几的女性,毛泽东一向十分注意。特别是《盘中诗》所表现出来的民歌风格和浓烈质朴的感情,更能引起毛泽东的关注,因此,他多次圈阅她们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