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2227000000061

第61章 一代爱国风范(3)

1947年2月,李济深秘密到达香港,与正在香港进行反蒋活动的民促领导人何香凝、蔡廷锴等会合,公开举起反蒋旗帜,使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3月9日,李济深在香港《华商报》发表了《对时局意见》,明确指出,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愿望,撕毁了政协决议,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实行内战独裁政策,已使整个国家民族陷入了异常严重的危机。1947年11月12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在香港开幕。大会推举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冯玉祥等20人为主席团成员,宋庆龄为总主席,李济深为副总主席。l948年1月1日正式通过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等,从此,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便正式宣告成立。李济深为“民革”的创立发挥了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重要作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规定,“本会以实现革命的三民主义,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为最高理想”,“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的对内对外政策为基本原则”,“当前之革命任务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民主与和平”。“民革”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内民主派与反动派的彻底决裂,是我国当时政治斗争中的一件大事,立即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视和欢迎。1948年3月8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对民革的成立发表评论,对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宣言和行动纲领表示欢迎。发言人还表示共产党愿意和所有一切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团体携手前进。

李济深在香港领导民革和各民主党派,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了大量的活动。他积极建立民革各级组织,和各民主党派一道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号召国内外各界同胞起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他对国民党军队大力进行军事策反。1948年夏秋之际,为配合人民解放军发动济南战役,“民革”派人对吴化文将军进行了策反。吴化文将军率部两万多人在战场举行起义,济南西部门户被打开,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济南,歼灭国民党军队10万余人,并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平津战役中,李济深在战役开始前,就派彭泽湘带了自己的亲笔信给傅作义,劝其脱离反动政府,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合作。经过多次交换意见,共产党和傅作义直接谈判成功,使北平获得和平解放,40多万国民党军队接受了改编。除成功地策反了大大小小的国民党将领外,李济深还在国统区南方各省组织反蒋武装,打击反动派,配合人民解放战争。

194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了联合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各界同胞,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8年5月1日,毛泽东又致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沈钧儒,就加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合作,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提出正式倡议。5月8日起,李济深邀集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代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以“目前新形势与新政协”为题,连续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意见,一致认为中共中央的“五一”号召是及时的、正确的,这一号召对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动员广大民主力量,促进革命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从6月份起,各民主党派以香港为中心,开展了一场新政协运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主张。6月25日,李济深领导的“民革”中央发表了响应“五一”号召的声明。1948年8月1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复电给李济深等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对他们深明大义之举表示钦佩,并进一步表达了共同协商召集会议的时机、地点等问题的意愿。1948年12月,李济深接受共产党的邀请,离港北上赴解放区。1949年1月12日,李济深在沈阳致电毛泽东和周恩来,表达了对共产党的拥护。当晚,李济深就收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联名复电:表示欢迎。1949年1月30日,北平获得和平解放。2月1日,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56人,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庆祝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电文还表示“愿竭力追随,加紧团结,为中国之建设奋斗到底。”2月2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回复电,表示:“诸先生长期为民主事业而努力,现在到达解放区,必能使建设新中国的共同事业获得迅速的成功。”2月25日,李济深等人抵达北平。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开幕。会议由毛泽东、李济深、沈钧儒等人主持。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隆重开幕。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李济深和朱德、刘少奇、宋庆龄、张澜、高岗一道,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在李济深等人的领导下,1949年11月12—16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李济深向大会作了报告。参加大会的有四个方面的代表,即民革、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共58人,所以大会简称“四方会议”。会议决定:民革、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统一组成为一个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民促同时宣告结束。会议根据四方代表协商提名的候选人,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民革中央委员会,李济深当选为主席。他还先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民革中央主席。

1956年开始,李济深的身体越来越差,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但他仍带病坚持工作。1959年9月,李济深在北京医院经过检查,发现患有胃癌。9月15日,毛泽东主席邀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人举行会议,李济深还抱病参加。会后,毛泽东关心李济深的病情,要他安心休养。10月9日,李济深因病情急剧恶化,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作者点评】

李济深先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可敬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老朋友,也是一位享有很高声望的国家领导人。他亲身参加了推翻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重大贡献。

回顾李济深先生的一生,“爱国”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少年时,他便发出了“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的慷慨之辞。而他临终前所关心的依然是祖国的统一问题,他逝世前四天还在诗中写道:“我与全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李济深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立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他参加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后的革命工作,致力于扫平军阀,统一全国,实行孙中山的主张;抗日救亡和抗日战争时期,他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实行倒蒋救国,虽屡遭挫折而始终不悔;在争取实现民主时期,他强烈反对蒋介石的独裁专政,并毅然与蒋决裂,成立民革,支持共产党反对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与行动;新中国成立后,他热烈拥护共产党,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李济深先生担任民革中央主席十多年,是民革的深孚众望的领导人。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推动民革工作,巩固和发展民革组织,团结和动员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关系的人士,参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为巩固和扩大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李济深先生待人宽厚诚恳,对朋友始终如一,不管是反对他的人还是追随他的人,都很尊敬他。他一生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但自己爱好艺术,而且在战争年代曾保护过许多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建国后仍继续关心文艺事业的发展。有一次,李济深和毛泽东检阅游行队伍,当文艺工作者代表走过来时,毛泽东开玩笑地说:“你的队伍过来了。”足见李济深对文艺的重视及他和文艺工作者的密切关系。

李济深先生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他为民主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不仅永久载入史册,而且将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常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