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2227000000050

第50章 齐鲁豪气国画巨擘(1)

齐鲁豪气国画巨擘——李苦禅

李苦禅(1899—1983年),原名李英、李英杰,字励公,1899年1月11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苦禅自幼好画,习武,早年入北大“画法研究会”旁听,从徐悲鸿先生学习西画,曾以夜间拉洋车谋生挣学习费用。1922年,李苦禅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学习油画,改名“苦禅”,不久改习国画,1923年,李苦禅自行上门,拜齐白石为师,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毕业时,其已蜚声画坛。1930年,李苦禅应林凤眠校长之聘,赴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国画教授,兼习京剧。后因为替进步学生奔走得罪当局,离开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回京。1937年北京沦陷之后,他毅然去职,参加了地下抗战工作。1946年,徐悲鸿聘其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后,李苦禅在中央美术学院任国画教授,文革中最先受到打击,后虽复出为国宾馆画画,不久被再次打倒。文革后,李苦禅重新从事创作,出版画册多集。其画作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解放初,毛泽东曾指示对他予以关心,欢迎他经常提出宝贵意见。

【毛泽东评点李苦禅】悲鸿先生:

有李苦禅先生来信,自称是美术学院教授,生活困难,有求助之言,此人情况如何,应如何处理,请考虑示知为盼。

顺致教祺。

毛泽东

(一九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摘自陈晋的《文人毛泽东》第290页,上海人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现在国家经济很困难,一时对美术工作者关心不够,欢迎你经常提出宝贵意见。

——摘自陈晋的《文人毛泽东》第290-29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李苦禅小传】

李苦禅于1899年1月11日(夏历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诞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出生时取名李英杰。李英杰幼时,父母下地,大人在忙农活,他就在地边上独自玩耍,捉蜻蜓,掏昆虫,抓蚂蚱,逗螳螂,田里的小动物成了他童年的伙伴。当冬天来临时,小动物都不见了,英杰就在地上用树枝画起来,他玩过的小昆虫,慢慢地出现在家中的墙壁上、门上、石阶上,出现在他的梦中。

一天,家乡来了一些卖民间工艺品的小贩,泥娃娃、小糖人的生动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小英杰,娘用鸡蛋换一个小糖人给他玩玩,让他爱不释手,玩罢他就能在地上画出那些动物和娃娃了。村里有个古庙,庙里墙壁上画有二十四孝图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图画,他经常一个人在庙里看得发呆。他还偷偷去看本家爷爷李宾老人雕塑的神像。李宾手艺可全了,从搭架上梁、油漆彩绘、扎架塑神到粉壁作画,样样都能干,小英杰看了好多次,默记在心,回来后就学着老艺人在地上为小朋友们画起来,也是各具神态。从此,这位民间老艺人的技艺在英杰心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英杰爱画着迷,让父亲感到不安,要他学点武艺在身,既能健身又防身,并给他讲水泊梁山中英雄好汉的故事,他听了十分入迷。爷爷有时还带他和一些武艺人一起练武,时间一久,英杰也喜欢和小伙伴们练起拳脚,抡胳膊踢腿,空余时就在地上画起打拳练武的人来,一文一武两不落,乐得爷爷在一旁开心地抽着烟袋,心想着该送孙子上学了。

8岁那年,爷爷送他到村里的小学馆上学了。这下开了李英杰的眼界,原来书中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还有那么多精致的画,比用树枝画的好多了。他学会认字、写字之后,就用有毛边的亮纸蒙在书上描起画来。他画画的爱好受到老师的鼓励,学习也刻苦,功课在班上常考第一。几年后,李英杰以优秀成绩考入了聊城省立二中。

1915年秋,16岁的李英杰来到了聊城二中。穷苦出身的他,学习尤其刻苦,由于他的功课成绩门门优秀,图画又超群,学校决定免其学费,这更加激励了他的学习精神。在学校里,他向美术老师请教绘画的原理、技法,并和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又从体育老师那儿学习武术,还读到一些武术理论文章。童年的事情在学校里又一次出现了,但这次的“一文一武”有了理论指导。

1918年夏,李英杰从中学毕业,回到家乡。他向父亲提出要去北京学画,一时气得父亲大骂,说:“一家子人,想吃口饭都很难,哪有钱供你上北京读书?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说别的,连盘缠都没有。”李英杰倔强地说:“没盘缠俺走也要走去!”娘心软,最后同意他去北京学画,卖了陪嫁的首饰,加上乡亲们的支援,他带着衣物,背着娘烙好的大饼,一路上饥餐渴饮,一步步从家乡走到了北京。

他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几天找不到去处,只得暂时投住在寺庙里。几天后,他打听到在北大有半工半读的学校,不收学费,当即报名参加考试,并被顺利地录取了。他一边在校半工半读,课余时间又租了辆人力拉车,仗着身体好,多苦的事他都干下来了,多么苦的生活他也能挺得住,而学画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一次偶然机会,李英杰得知徐悲鸿住处,就贸然登门拜师。徐悲鸿很喜欢这位孔武有力性格爽直的青年,推荐他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旁听。这样李英杰就步入徐悲鸿的画室,开始学习素描。到了1920年,他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攻读中文。

1922年,李英杰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后改名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教画的是捷克籍教师齐蒂尔和法国教师克洛德。北平艺专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中国第一所新型高等美术学府,由林凤眠先生任校长。李英杰进入了高等美术学校,开始学西画,那时画油画,从买材料到卖画都要托人到东交民巷去找外国人办,这一进一出,画家们又受剥削又受气。进校后,李英杰学习更加自觉更加刻苦了,他以夜间租拉洋车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与学业,经常吃不饱肚子。一次去八达岭画画,他竟饿倒在路边。

李英杰自读书以来,除了相知的朋友送他一条裤一件褂他默然接受外,金钱他一概不收。学习和生活费用全是自己刻苦工作挣来的。没钱买画笔时,李英杰就拾取人家丢掉的铅笔头来画素描;冬天他不生煤火,只穿着夹裤夹褂单袜,冷得不可忍耐的时候,便在雪地里打一套拳术;在拉车的冷摊上,一天只吃一顿饭,最难过的时候,只能每天熬一锅粥,撒上些最不值钱的“虾皮糠”,待冷却后一划三份,每顿吃一份。为省钱,他从不坐车,参加一切活动都是步行,从后门三眼井徒步走到西京畿道的北平艺专学校去上课。无论什么时候,他肘窝里都夹着一本速写的册子,随时在路旁,墙根,树下……不要命地画。白天和夜晚,除掉几个小时的睡眠,从未见过他休息片刻。人们见他穿着露出脚指头的破鞋,不介意地昂首发笑;头发长到批肩,李英杰就对镜自剪,用半截的破梳子,刷松一下。可是他从不说穷,从不叫苦,从不发愁。同学林一庐为他的精神感动,送他一个名字——“苦禅”,李英杰欣然接受,声言“名之固当,名之固当!”逐改名李苦禅。

李苦禅由于生活所迫加上对传统艺术的酷爱,决定同时学习中国画。学国画选择谁为入门老师呢?当时的北京画坛虽是人才济济,但死气沉沉,主要原因是当时北京复古之风太盛,不少画都陈陈相因地追摹“四王”,千篇一律,了无生气,忽视了“师造化”的优秀传统,更谈不到创新了。李苦禅发现在众多画师中,齐白石的画却能别开蹊径,自成一家,作品都是描绘自己的生活感受,使古法“为我所用”,虽然当时名气还不大,但“人有人格,画有画格”。李苦禅于是决定拜师于齐白石门下。

1923年的一天,李苦禅冒昧地前往齐白石居处,一进门见到齐白石,李苦禅就说:“我爱你的画,想拜您为师,不知能不能收我?现在我是个穷学生,也没什么贽见礼孝敬您。等将来我做了事再好好孝敬您老人家吧!”齐白石也爱其质朴,悯其贫寒,敬其志向,欣然收纳了这位山东大汉为徒。齐先生对李苦禅很好,不收贽见礼,也不收学费,还很体谅他的生活处境,有时候还留他吃饭并买些颜料送给他画画。于是李苦禅成为齐门之下的第一位弟子。李苦禅勤奋学画的精神,使齐白石十分感动,后来曾写诗赠他说:“怜君能不误聪明,耻向邯郸共学行。若使当年慕名誉,槐堂今日有门生。”诗后又记曰:“余初来京师时,绝无人知,陈师曾(字槐堂)已名声噪噪,独英(苦禅名英)也欲从余游。”言外之意,说李苦禅没向陈师曾拜师,而向齐白石学画,是李苦禅不慕虚名,学画有眼光。李苦禅也不仅尊崇老师齐白石的画品,更尊敬齐老师的人品。齐白石一生只知砚田耕作,靠自食其力度日,丝毫不懂巴结权势,决不会逢场作戏,巧伪钻营,其坚贞品质对李苦禅影响极大。

在齐白石的精心指点下,李苦禅画技日进,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毕业那年的毕业生绘画作品展上,他的画受到林凤眠校长的好评,并鼓励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说要收藏他的作品。林校长的一席话让李苦禅十分激动,也使他的画名在北京传开了。不久,他在画店卖的画价也涨上来了,这样他就放弃了拉洋车的活,用更多的时间来画画。

1925年,李苦禅从北京艺专毕业,应聘担任北京师范学校与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美术教师。此间,他认识了王森然,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契,他立刻搬进了王家住在一起,与他切磋画技。间或带着画去齐白石师处请教,深得白石老人称赞。1929年,李苦禅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画册《苦禅画集》。6年后,他重返北平时,王森然为其写了序文,称他“独具艰苦卓绝之精神,不袭雅人名士之行径,为白石山翁之高足。字工汉隶魏碑,于规矩谨严之中,极神明变化之妙。近画山水花卉虫鸟,无不精绝,以纵逸之笔,寓朴穆之神,研精覃思,尽变古法,沉郁雄浑,大气磅礴,扫除蹊径,另辟幽异,白石先生谓‘英也过我’。又曰‘英也无敌’。又曰‘若老死不享大名,世无神鬼’。可谓推崇备至。诚晚近以来,艺坛不可多得之杰才”。

1930年,已迁任杭州艺专校长的林凤眠来信聘请李苦禅到杭州任国画教授,于是李苦禅辞去北京师范学校的教授之职来到了杭州。他在这里拜访了著名画家潘天寿,二人初次见面如见故友,侃侃而谈,相见恨晚。后来,二人在绘画上彼此互相影响,各有建树,在画坛上相映成辉,被人称为“南潘北李”。在教学中,李苦禅将西方雕刻、绘画技法、审美精神融入中国国画教学之中,并率先将京戏作为“传统美学与文化艺术之综合”艺术引进教学,还亲自粉墨登台,现身说法。当年《晨报》评论说:“年来北方艺坛上创造派的先锋,异帜独标,要算这位大名鼎鼎的李苦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