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226600000005

第5章 老子小传

战国时期。一日,一位长须飘然的老者骑在一只鹿上,旁有一个年仅十余岁的小童相伴,两人缓缓而行,来到了函谷关。这时,已近黄昏。残阳如血,马蹄声咽。

函谷关的一名关尹(名喜)见到老者,急忙近上前来,作揖道:“先生将归隐山林,请为我留下几句话作为座右铭吧。”老者笑而不答。关尹命人取来笔墨,老者略一沉思,挥毫写下五千言,这就是中华文化经典《老子》,又叫《道德经》。关尹展读之后,决意辞去官职,追随老者。此三人出函谷关而去,世人莫知其所终。

这位老者就是老子。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东)人。世人尊称老聃为老子。老子在周朝任柱下史(又叫守藏史),负责管理国家图书,因而知识渊博,名震寰宇。孔子久仰老子大名,曾专程来到周宫廷所在地拜见老子。以至后人盛传,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之一。

见面之后,孔子向老子请教周礼。老子所答非所问,说:“你所问及的制订周礼的那些人都已离开人世了,连骨头都腐烂掉了,但其思想却是永恒的。君子身逢其时,就应该努力奋斗,宛若一匹奔驰的骏马。如果君子不逢其时,就应该侧身而退,宛若一根蓬草般自由地飘摇。一个优秀的商贾,一定是深藏若虚的人;一个盛德的君子,一定是大智若愚的人。摒弃你身上的骄气与多欲吧,因为姿色与野心都有害于你的身体。我能够告诉你的,就是这些。”孔子连声道谢,躬身而退。

回去之后,弟子们都围住孔子,问老子其人是何方神仙高人。孔子长叹一声,娓娓道来:“鸟,我知道它能够飞;鱼,我知道它能够游;兽,我知道它能够走。人们可以编网捕兽,可以垂钩捉鱼,可以张弓射鸟。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直上九天的。我今日见到了老子,他正是一条龙啊!”老子精修道、德,其思想以清静无为为特色,是一位大学问家。

据悉,老子在周朝为官许多年,后见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周朝日趋衰败,便毅然辞职而去,成为著名的“隐君子”(司马迁语)。老子享年一百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

老子的生卒年月及其人生历程均湮灭不可考,因而司马迁在为老子树碑立传时一连提出三个人:一是周朝守藏史老聃;二是与孔子同时的楚人老莱子,著书十五篇;三是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的周太史儋。这位周太史儋告诉秦献公:“秦国与周朝先合后离,分离五百年又合。复合七十年后必有一位霸王横空出世。”霸王者,秦始皇也。有人说,周太史儋就是老子,有人说不是。司马迁也只好说“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之子名宗,是一名魏将,曾率军驻扎段干。宗之子名注,注之子名宫,宫之玄孙名假。假在汉代孝文帝时做官,假之子名解,是西王ǖ奶傅。

虽然孔子曾向老子询问周礼,宣称“克己复礼”,并最终建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但是,这种学术宗师之间的交情并未能化解后学之间的攻讦。儒、道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两大思想流派,互相辩难、考问、诋毁,极尽自我标榜之能事,诚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作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对此作何感想呢?他一向主张“绝圣弃智”,可是弟子们偏不听老师的话。当然,老子毕竟是老子,他早已抽身而去,避开滚滚红尘,在一处纤尘不染的地方,悠然地聆听历史演进的巨大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