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2226600000014

第14章 庄子小传

庄周梦蝶是梦,是诗,是成人世界里的美丽童话——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其优美的寓言丝毫不亚于格林童话。这位不辨自己与蝴蝶的庄周,就是人们通常指称的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是我国战国时代的著名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史地位等同于儒学“亚圣”孟子,都是承上启下、绝无仅有的学术薪火传人。庄子的籍贯是宋之蒙(今河南商丘县),其生存年代与齐宣王、梁惠王同时。庄子虽然一度做过漆园(地名,属蒙县)的一名小吏,却终生潦倒,贫苦不堪。他曾穿着草鞋和满是补丁的衣服去见魏王,也曾向管理河渠的官吏借米,常以钓鱼、编草鞋为生,过着“困穷织屦,槁项黄馘”(项枯面黄)的生活①①参见张恒寿的《庄周》,见唐宇元主编的《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第3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当时,齐国稷下学官收纳天下贤士,庄子以其才学本可前往,享受优厚礼遇,但他对此嗤之以鼻,不愿与这些“赐列第为上大夫”的游学之士为伍。清高的庄子朋友很少,最要好的挚友恐怕是惠施了。惠施何许人也?竟能得到睨傲天下、放达自恣的庄子的赏识呢?原来惠施与庄子同为宋国人,曾为梁惠王之相。惠施与庄子年龄相仿,约生于公元前370年,比庄子大一岁。他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书五车”,“遍为万物说”,“以善辩为名”①①见《庄子·天下》。

虽为朋友之交,惠施对庄子仍暗怀嫉妒之心。据说惠施为梁相时,误传庄子将替代自己,于是此人忐忑不安,在国内搜寻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听说此事,便径直去找惠施,说:南方有鸟名凤凰,由南往北飞行,非梧桐树不歇息,非竹子之果实不吃,非甜美之泉水不喝。但是,猫头鹰找到一只腐臭的死鼠,担心凤凰争食,便发出怒声。你现为梁相,害怕我夺去你的官职,竟搜查我三天三夜。你可明白我所讲故事的含义?惠施听罢,面红耳赤,连赔不是,庄子一笑置之。

虽然朋友之间难免有些小隙,但庄子始终以赤子之心对待惠施,视其为思想上自由交锋的诤友。惠施死于公元前310年,庄子为之送葬,并对周边的人讲述一则故事——

有一位楚国郢人,鼻尖沾上了一点白土,薄如蝇翼,请石匠为其砍去。石匠抡圆斧头,尽垩而鼻不伤,郢人面容如初。宋元君闻之,也让石匠为他修鼻。石匠说,我虽然能够再做一次,但是我施展技艺的对象已经死了。

这表明,技艺精湛的石匠必须有镇定自若的郢人配合,才能施展圆熟的妙技。庄子接着感叹道:惠施死后,我失去了施展技艺的对象,我失去了可以交谈的人啊!庄子虽然贬斥惠施的名辩之学,但却因惠施亡故而陷入悲叹之中,足见他对朋友之情谊的尊重。《庄子·天下》记载了惠施的“历物十事”,即十个名辩命题,使其思想得以传承于后世。

尽管庄子可能出身于没落贵族①①参见夏宁等编写的《中华杰出人物传》庄周篇,新华出版社1982年出版。,但他对官场却丝毫不感兴趣。据司马迁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楚威王久闻庄子才华卓绝,便派人拿着金银、帛锦去迎接庄子,请他出任楚相。庄子笑着对来使说:“千金,重利也;卿相,尊位也。你们看见过祭祀时的牛吗?把这头牛养了若干年,养肥后杀掉,盖上绣花的单子,抬进宗庙。那时,这头牛想成为自由行走的小猪,可能吗?你们快滚吧,不要用官位和厚币玷污我的人格。我宁可游戏于小水沟中以自娱,不愿为官爵所羁绊,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这就是庄子,纯洁如玉的庄子,毫无浊臭气的庄子,对那些炫耀权势的小人,庄子极尽谩骂之能事。《庄子·列御寇》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宋国有一名使者,名叫曹商。此人出使秦国时,宋王给他几辆车子。后来,秦王又增赏他一百辆车子。曹商回国后,在庄周面前喜不自禁,并嘲笑庄子:“瞧你这个人,住陋巷,穿草鞋,脖子饿得细长,面黄肌瘦。你看我多好,秦国君王赏给我一百辆车子……”庄子不动声色地对他说:“秦王有病召医,能把他身上的脓疮弄破者,可以得到一辆车子;能用嘴去吸舐脓疮者,可以得到五辆车子。越是不要脸的人,得到的车子也越多。你何止是吸舐秦王的脓疮呀,恐怕更下作的事都干了吧?否则,哪能得到这么多的车子呢?快滚吧,别玷污了这块地。”

庄子的语言真是鞭辟入里、痛快淋漓。对人世的洞察,对天地的体悟,对功名利禄的唾弃,对至美的追求,使得庄子异常达观。这突出表现在他对死亡的看法上——

庄子之妻病亡,惠施前往哀悼,竟然发现庄子正盘腿而坐,鼓盆而歌。惠子说:“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答道:“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至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饼比凰娑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①①见《庄子·至乐》。”

不独对其妻,对其自身也复如是。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表示反对,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万物为斋送,我的葬具不是很完备吗?又何必如此呢?”弟子们说:“我们担心乌鸢会叼食先生。”庄子答道:“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①①见《庄子·列御寇》。”

从思想流变的角度看,庄子之说本于老子之学,以故司马迁将两人并为一传,并以洗炼之笔勾勒出庄子的思想特征——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丑妗罚以诋纯鬃又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元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①①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