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公务员培训系列丛书)
2223100000036

第36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贯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理论,而且对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概述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邓小平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创造性地回答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早在70年代后期,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自告奋勇分抓科学教育工作的时候,他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就开始孕育了。在1977年8月召开的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针对林彪、“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对社会风气、秩序和纪律的破坏,明确提出:“我们现在要把风气扭转过来,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好的风气。”(《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54页)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强调要在建设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的同时,抵制和消除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影响。同年4月,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同上,第105页)他提倡在广大群众中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还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邓小平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著名讲话,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他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上,第164页)在拨乱反正,全面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命题,确立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08页)邓小平在1980年12月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重要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1982年4月讨论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等会议上一再强调,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态度,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是否高度重视并且身体力行,是能否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问题。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今后一个长时期,至少是到本世纪末的近二十年内,我们要抓紧四件工作: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在这一阶段,邓小平还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加强思想教育、加速教育科技发展等问题作了全面阐述。

尽管邓小平和党中央一再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并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但各地在贯彻执行中确实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失误。1985年9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针对当时某些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突出强调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在会上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很早就提出了。……不过就全国来看,至今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是全党没有认真重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43页)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在现实中造成了严重后果,致使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酿成了1989年政治风波。邓小平亲自领导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并深刻阐述了对人民对青年加强思想教育,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加强民主法制教育,保障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性。

面向21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加快了前进步伐。邓小平立足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形势,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严峻局面,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社会主义生存发展的高度,从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科技、人才、民主、法制、纪律、党建诸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的要求,从而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此作了高度概括: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现代化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贯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要贯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搞自由化就是要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道路,就会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强调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实行开放政策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我们用教育和法律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和其他各种专家,思想文化和教育战线上的同志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决不能削弱,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不闻不问。强调党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关键是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08页)在198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尽管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但在实践中确实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邓小平敏锐地洞察到这一倾向,他在1985年9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然而,在当时国内外大气候下,这一倾向在一段时间内仍纠正不得力,以至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1989年政治风波后,邓小平严肃地批评道:“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同上,第306页)他在以后的多次讲话中一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0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提出:“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上,第378页)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特别是针对“文化大革命”带坏了一代人的情况,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明确提出了培养“四有”公民的思想。“四有”的观点最早见于1981年11月邓小平与美国财政部长里甘的谈话,邓小平指出:“所谓高度文明,就是人民要有理想,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个国家的和民族的利益,要守纪律,要有道德,要坚持我们历来的艰苦奋斗的传统。否则我们的事业是不会有希望的。”(《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08页)1982年7月在中央军委召开的座谈会上,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408页)根据邓小平这一重要思想,党的十二大把“四有”确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邓小平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的。他不只一次地阐明了这个思想:“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1977年,中国正面临着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在《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讲话中,非常明确地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42页)他后来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教训多次阐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论是思想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个真理,有些同志已经不那么清楚了。这样,也就很难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第63页)同样,马克思主义也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改革开放的关系改革开放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时代新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邓小平对此非常重视,他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现在搞两个文明建设,一是物质文明,一是精神文明。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不放松,认真抓,就会有办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他指出,斗争是长期的,所以我们不搞运动。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也不是运动能解决的。主要是进行教育,必要时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同上,第154页)纠正不正之风中属于法律范围、社会范围的问题,应当靠加强法制和社会教育两手来解决。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民族文化传统和外来思想文化的关系早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就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思想,他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91页)他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重申了这个一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