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焦虑风暴
22158800000006

第6章 探秘焦虑——化繁为简(2)

我虽然是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或者说是一名神经症心灵导游,但是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和所有矗立在无常中的人一样,必定要在这片脾气捉摸不定的人生大海上坚定地航行。与许多我所接待过的“病友”一样,我早年的心路历程也不是顺畅的。在青春期,我的内心也经历过几年的迷惘混乱、精神颓废和逆缘压力,然而每每在一些困难的时刻,不少借由自学而来的伟大自然法则像一座灯塔般持续地协助我向内走。当历经了一些逆流而上式的摸索与践行,一些核心烦忧开始发生真正的扭转。而后又在多年心理学专业精进与求知的道途中,借由深刻的实践与领悟不仅了却了残留的心病,也掌握了许多十分有用的“医心术”。此外,在具体的心理疏导工作中,也已经协助不少来访者打下蜕变的基础,且有部分来访者做到了过去从未想到过的事情。蓦然回首,我发现“向内走”的确是所有内在精神本质获得根本蜕变的途径及奥秘,一颗迷惘的心灵越是向外走就越是远离自己,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愈发徘徊和焦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进入正确的自我认识的道路,我们就能够让一些烦恼“各归其根”,也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看到内在的畅然和律动。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蛹动式发展和螺旋式升降的,这一条实在是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宇宙间没有一种事物是直来直往的,都是沿着蛹动曲线发展的。也没有一种事物是直上直下的,都是沿着螺旋曲线运行的。而且这条定律最关键的是启发世人一切事物有升必有降,不可能只升不降,也不可能只降不升。所以,顽固的卡点一定有机会可以流动起来,低谷前面必是高峰,逆境之终必是顺境。

一旦掌握了谛听烦恼的正见与科学的辅助策略,而后清醒明理地突破一些深层的无意识阻抗力量,再适当地磨掉一些不良习性,那么严重的冲突一定有机会被调和,极端的两点也一定有机会相连接。一颗具有正见的苦痛心灵,只需忍耐和等待,前面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赢在初始心态——第一步即最后一步

在深山里面住着一位老人,他能预测未来,几个调皮的年轻人就想戏弄一下这位老人。他们抓着一只小鸟去问老人:“你不是能预测未来吗?请问我手上的这只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人回答:“如果我说这只鸟是死的,你手一松,这只鸟就会飞掉;如果我说这只鸟是活的,你就会将它掐死。因此这只鸟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你的手上,而非他人的嘴巴里呀。”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是否也已经看到了一些真相呢?我认为所有的心灵自助者也都需要突破一些世间法(喻指社会所有的限制性观点)的阻滞,坚信命由己造,直面承担,抛弃宿命论等假说,以自然法则为目的地,以正能量和正念为拐杖,不断扭转自己的颓势。

有一位才能杰出的女士,任职某合资公司的财务总监,在公司里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充满热忱的,工作总是处理得干净利落,团队成员也都认为她简直就是一位效率模范。因为她身上的这种正面磁场,所以同事们都乐于亲近她。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她已经深受一种无明的焦虑侵袭两年多了,她也已经有好几个月睡眠质量不佳,时常陷入梦魇。在公司里,她尽量掩饰这份疲惫不堪,而回到家就有点招架不住了,她会避开幼小的孩子,独自藏在卧室,一个人趴在床上不由自主地啜泣,有时也会自言自语地发泄一些暴躁的话。而她的先生对发生在她身上的这些现象单纯地理解为其工作压力大,因此他在下班后总是尽量承揽一些家务活,又做饭又哄小孩,尽量克制自己不去烦她,不发脾气。不过几个月下来,这位情商不算低的先生也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抑,而这位敏感的女士对其先生的内心感受也一定是有所觉察的,这反而加重了她的自责心理,只是她的确被一种莫名的“漂浮性焦虑”奴役得已经近乎恍惚,但为了在这座大城市生存,她还是硬着头皮去上班。这种表面上的坚强是因为她在潜意识中对自我一贯的高要求,即便内心充满了焦虑的苦楚,也不愿意将其表现出来,她认为这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在浑浑噩噩的对烦恼的抗拒与挣扎中,她尝试了不少正统疗法,但因急于求成,都只有三分钟热度,静不下心来完成心理辅导师布置的一些家庭作业。后来她自己也发明了一些自救性的暗示口诀,一开始有点用处,时间久了,自感不得要领,更是迷惘。

因机缘巧合,我与之建立了咨询关系。在前两次的对话交流中我很慎重地告诉她:心理指导师无法代替你去穿越那些烦恼,更无法协助你消除任何东西,只能以手指月,提供更多的正见启蒙,最终要靠你自己一步一步地先从相对简单的地方切入,而后耐心、精进地在身心紧绷感得到一定舒解时,再逐步配合心理指导师的一些提示和引导而不断加深对烦恼的认识与领悟。同时,心理指导师在此过程中也会适当加入一些调和焦虑的方法。所以,在整个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指导师的作用如同“助产士”,仅仅能给予辅助性协助,并且也无法对治疗结果做出任何包治根本的草率承诺。

当事人对我所讲的心态上的一些观点十分认可,她已经意识到面对一些无明的条件反射式的“卡点”,需要保持一个相对弹性的心态。而后,我把重点都放在诱导其深刻领悟焦虑背后的隐意究竟是什么,以及焦虑背后的“幼稚型幼年情感”究竟是如何在影响着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启蒙与正能量关怀,该女士的“漂浮性焦虑症”的症状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

系统疏导的过程自然不会是简单的,有很多针对性的语音启蒙和指导师的肢体微语言、人格特质和持续性关怀等因素对当事人的成长与领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候同一个道理,即便当事人听说过,但从自己相对信任的指导师口中以正解的方式表达出来时,往往会引起其更强烈的共鸣与进一步的契合。同时,任何一种科学的策略有时候也难免带有指导者个人的一些主观特征与独有的演绎方式,许多时候一位有经验的指导者在对当事人整体了解的前提下,并非说得越多越好,等待契机通过一些善意和巧妙的安排来间接让其意会一些正见,往往比单纯的言传效果更佳。

此外,在具体的疏导工作中,我最重视当事人面对烦恼的初始心态,因为一颗苦痛的心灵若是缺乏一定的平常心与科学的烦恼观,很容易因为自身的顽固习性与无意识阻抗机制致使自己无法逆流而上,稍遇到一些小痛苦或反弹就容易半途而废,更谈不上最终拨云见日了。所以,在初始阶段,我时常会让来访者充分领会平常心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对“黑暗”的包容心。可是我们必须针对“光”来下手,却无法对“黑暗”做什么,因为“黑暗”实际上并不存在,它只是“光”的不及之处,所以只需要将“光”打开,“黑暗”就不存在了。

总之,在我看来,正确的心态犹如一道智慧的白光,射入幽暗的心堂。犹如《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所启发的一些重要的:准备事宜乃兵家成败的关键。同样,在心理疏导的初阶,任何一颗苦痛心灵最好都能深刻了解到:许多积重难返的心灵修复,其过程没有捷径,唯有相对螺旋之曲径,但在曲径中只要拥有一定的正见基础,便会带来快速的精进。因此,我认为在最初的疏导阶段传递如下七条观念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心态上的认识便是上文中那位女士最终相对顺利地达成咨询目标的关键。

哲人说第一步即最后一步。在心理疏导中,往往也是如此,方法总比问题多,而心态却比方法更加重要。若没有正确的心态,再好的方法也会被心魔的阻抗机制与我们的烦躁习性挡在门外。因此读者不妨多阅读几次以下七条初始建议,让它们渗透到我们的潜意识,才会对改变我们的固有思维模式产生“剥阴取阳”之效。

一、不论我们当下沾染了何种心灵“业习”(喻指症状背后的习性基础),都不要自责懊恼。请不要怪罪自己,因为你也不想这样。许多无明烦恼的本质就是焦虑,焦虑背后就是一份恐惧的感觉;恐惧的感觉背后一定是一份深深的失落;失落背后是我们自己所坚持的一些深层价值体系,或许现在这份价值体系需要做一些调整。从禅学或儒家心学角度而言,许多焦虑情绪的最初是我们不恰当的执着心或分别心延伸出来的“幻相”,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我执”的反应。这些反应最初来自于我们的“小我”没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以及对于拥有的永远无法感到满足的习惯。长此以往,个体潜意识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负荷,以及面对失去时的恐惧,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思维根部的沉重压力。

二、一些焦虑障碍在某种层面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问题,还是一个哲学问题。倘若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而言,那些症状事实上都不是“病”,那些负性情绪都是无意识给我们的一个积极的讯号,这个讯号是要我们爱自己,让自己用心谛听恐惧背后纯真的心,而后成为一个彻底了解恐惧真相的人。

当我们的心开始培养出一定的正念觉察能力与顺应自然的底气时,我们就慢慢地离开了对预期恐惧的执着。那纯净的一刻有时在早期虽然短暂,却非常强有力。它开始成功挑战了一个人旧有的许多烦恼习气,只是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牢牢护持一个必不可少的正见:一定要提前了解长久累积的习性反应开始被搅动时,偶尔会跳出来进行一下“报复性”的反弹,进而阻碍心灵沉淀的开展。此时我们千万不要对暂时的下落感到不耐烦、生气或沮丧,这会动摇我们精进的意志,甚至对自己的调心能力起到固执且不理性的阻抗。

三、大部分沾染慢性焦虑情绪的心灵一方面想要解决痛苦,一方面对那些造成烦恼的习性又不愿意丢弃。这真是矛盾,令人惊讶。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个体无意识留恋那些“症状”带来的一些说不出的“好处”。此外,阻抗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源自于我们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外在压力的逃避,对此我们需要勇敢地去应对它们、觉察它们、转化它们。

许多时候,一些起伏现象也都源自这些埋藏在心底深处的“阻抗机制”,它们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的深沉习性。我们一定要了解这种阻抗习性会对成长过程与蜕变过程带来较大的拉扯性阻碍,因为这些阻抗习性并不希望“主人”立刻清醒过来。如果个体蜕变了,它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所以当我们逆流而上时,它们一定会出来干扰我们。而此时我们一定要正确识别这种阻抗的声音,认识到通过这个“声音”所传递出来的痛苦都是假象。如果个体被这些阻抗的声音拉着走,那么都是中了“头脑陷阱”与“心魔”的圈套。在这个时候,务必正确领会一些难过的原因,这意味着我们自我初级调心的成功,意味着某些不良思维习惯已经从心灵的表层动摇了。如果我们坚持下去,持续少想多做,习以治惊,对一些拉扯性的“诱惑”抱视而不见的态度,那么它们就会渐渐消退。因此,我们要有智慧,在面对这些小困难时不可即刻就灰心丧气,而应该了解,如果想改变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烦恼习性,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四、面对一些积重难返的烦恼习气,自我修复的确没有捷径,唯有相对之曲径,但在曲径中只要拥有一定的正见基础,又会带来快速的精进。各式焦虑障碍的成长、蜕变的时间虽因人而异,但的确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自我积极的调心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满足与感恩任何微小的进步。“宇宙律动螺旋定律”(该定律在此书的其他章节有重点阐释)告诉我们,心灵的成长注定是弯弯曲曲向上发展的,因此当我们在前进时颠簸了也该高兴,偶尔的挣扎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总之,我们需要以退为进,以精勤为师,以耐心为师,一定要明白“心灵疗伤”是一个再教育、再成长的过程。同时,美丽的蜕变只会发生在那些不急于寻求结果的人身上,只发生在享受过程的人身上。心灵蜕变没有时间表,它或许总是在我们没有期待它出现的时候出现。唯有如此,才有机会去深入破解这本“心灵难经”(喻指心路历程与症状)背后的本质与智慧妙用。

五、关于“反弹”这个现象。如果我们在过去生活中因某个充满执着的分别知见卡在了某个妄念上,或卡在了某件想不通的事情上,攀附在胸口里的那股不平衡的“嗔气”就会将它输入到潜意识中。一段时间后,潜意识为了更好地提醒主人“拨正”错误的习性反应时,会时不时地给他出这道题,看看他这次能得几分,如果主人还是依照旧有的解题方式(排斥、抗拒、患得患失),那么这道题的考分则会继续下降,当潜意识下一次再考他的时候,就会开始更加恐惧。反之,如果潜意识给他考题时(涌上之前的那股焦虑的能量),他能够让自心的“无明识”少一些分别知见的干扰,那么潜意识就会觉得主人往正确的方向前进了,就会给他打一次较高的分数;如果考他两次,他每次都能做到减少一些对症状的“分别心”,那么很快就会获得70分,75分或85分,届时,症状就会觉得自讨没趣而溜走了。所以,当症状偶尔反弹时,一旦我们拥有了对症状的更多平等心与平常心,就意味着为最终的胜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正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