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舌尖的缠绵(聂作平美食语录)
2215800000023

第23章 想起美食家孔老二

孔老二一生想『出将入相』,『达则兼济天下』,可他这伟大的理想也败在一块肉上。

这两天忽然想起孔老二。

孔老二就是孔子,大名叫做孔丘。孔老二这个大不敬的称呼源于“文革”,当初为老夫子取这小名的人想必带着极度的不屑:不就是孔家的二娃子么?但令我疑惑的是,孔老二其实并没有一个叫孔老大的哥哥呀——当然,这是题外话,且现在以孔老二称呼孔老夫子,其实还有点异样的亲切。

孔老二除了是教育家和思想家,大概还算得上美食家和营养学家。孔老二不曾入仕的时候,在家里教书。那年头能读书的都是贵族子弟,因为穷人根本交不起昂贵的学费。孔老二破天荒地将学费降低为每个学生每年交十条干肉——这一方面可以看作孔老二为了普及义务教育做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孔老二对干肉——就是腊肉——有着某种异于常人的喜爱。干豇豆炒腊肉或是豌豆尖炒腊肉都是我所爱吃的,这两种食物在孔老二时代已经进入了古人的食谱,想必老夫子在教书之余也会炒上一盘,喝上一杯,边吃边喝,还要摇头晃脑地念几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的诗句吧?

据说,孔老二临死前几天,鲁国的国君曾派太医来问疾,太医问老夫子的饮食,孔老二蜡黄的脸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他一向是沉默少言的,这回却对他的饮食主张侃侃而谈:总体方针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具体来讲,粮食如果发霉,鱼和肉一旦腐败变质,坚决不吃。割得不方正的肉和颜色不正常的肉,也不能吃。不是生产那种食物的季节,更不能吃(这令吃惯了温室培养的反季节蔬菜的我辈大为惭愧)。在有丧的人家里吃饭,食物再精美,也不能大吃大喝。酒可以喝,但不能喝醉。桌上即使上了再多的肉食,但吃的肉也不能超过主食。这位太医听了暗暗吃惊,孔老二所说的比他所知道的养生之道更有道理得多呀。太医连连说:先生您所说的就是良药了,我还有什么能力开药方呢?我还是回家抱孙子吧。

其实,孔老二虽然看上去像中国第一位美食家加营养学家,但这可怜的夫子一生委实没吃过几回丰盛的宴席,他的那一套,不过是纯理论加想象罢了。想当年,当孔老二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几天里连口饭也吃不上,哪里去讲究什么“割不正,子不食”呢?

孔老二一生想“出将入相”,“达则兼济天下”,可他这伟大的理想也败在一块肉上:孔老二在鲁国做大司寇,国家举行惊蛰祭天典礼,典礼上,必定要杀一头肥肥的猪,然后烤好了由国王派人给所有大夫以上的官员送一份。可孔老二在家里一直等到天黑,那烤肉也没有送来。一气之下,孔老二挂印而去,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去了。

这块传说中的烤肉毁掉了鲁国一位高级官员的仕途,但中国对一个家庭而言,每餐饭桌上总是有一碗汤,那才会让男人感到这是家,因为这是幸福和温暖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