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菲定律
22153500000048

第48章 生活智慧:用心品味生命中的每一天(4)

角色与心理表现理应存在对应关系。若是两者之间一致的,称作“相符角色”。例如,一个人,在提拔担任领导干部前,他只是一个普通职工,平时说话可能比较随便,对同事中一些不良现象碍于情面而不敢大胆批评等。但一旦提拔后,意识到领导角色的要求,于是努力改变那些诸如讲话随便、嬉笑失度等不合领导角色的表现,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原则性要强些,对于那些有违职业道德的行为需要直言批评。这就是相符角色。如果不是这样,还是像一般工作人员那样,这就是角色与心理表现不相符。这里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虽然角色与心理表现不相符,但其心理表现还是能为人们所接受,甚至受到称赞。例如,此人在担任领导后,一如既往与同事亲密相处,但不徇私情,坚持原则,虽然同事对这种“一本正经”感到不习惯,但还是受到大家欢迎。另一种是角色与心理表现不相符,同时又违背社会生活准则。如担任领导后,主观武断,处事不公,以权谋私等,那么理所当然受到谴责。因此,随着角色的转换,角色心理也要随之转变,使之与角色相符,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角色效应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1.正确进行角色定位

人们对一定的角色总有一定的角色期望。在单位里,领导是职工的领军人物,在职工和社会各界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效仿的楷模,因此,理应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发扬民主,待人和善,处事公正,努力做到“学问为师,身正为范”,言必行,行必果。但回到家里,他对于爱人来说不再是“领导”角色了,就是家庭一员,所以要协助爱人做家务,平等相待,生活上相互关爱,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倘若还是像在单位里那样处处摆领导架子,把爱人当成下属一样对待,凌驾于爱人之上,久而久之,一定会出现婚姻危机。一些人担任领导后,忘乎所以,自以为是,高踞他人之上,甚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忘记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为公众服务,那么势必与公众拉大心理距离,最后为千夫所指。何时、何地、何事当何角色,就要想该角色该做的事,千万不要角色错位。

2.经常进行角色转换

由于个人一定时期、场合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其心理状态也可能迥异。有些人常常仅仅从自身的角色地位去思考问题,没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因此难免与他人产生矛盾和隔阂。所以,人们应善于角色转换,多站在他人的地位想想,进行心理置换。这样容易理解他人、了解他人,从而有效地相互沟通,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工作实效。

不忘自己的角色,又善于忘掉自己的角色,进行角色转换,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位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人。

【蔡氏效应:实现目标的好帮手】

蔡氏效应是指当我们的任务没有完成,目标还未实现,我们的大脑中就有一个声音不断提醒我们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任务一旦完成或目标一旦实现,我们脑海中的那个声音就会消失。

20世纪20年代中期,柏林大学的一群学生到餐厅用餐,他们告诉同一个服务员自己要吃的食物,这个服务员没有用纸笔记录,凭借自己超强的记忆力为每个学生端上饭菜,并且完全没有出错。学生们吃完饭,离开餐厅。其中有一名学生将一些东西丢在餐厅,于是返回去寻找,但是他一无所获。接着他找到那个服务员,希望服务员凭借超强记忆力帮自己找回东西。但是这个服务员不知道他当时坐在什么位置,因为他都不记得这个学生来餐厅吃过饭。这名学生问服务员为什么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事情全部忘记了?服务员说,他的任务是把顾客的单子记到上了菜为止。

服务员的目标为让顾客吃到饭菜,所以当他准确记忆每个人的单子后,他的任务并没有终结。因此他的大脑就会有个声音不断提醒他具体的下一步行动,也就是将每人的饭菜毫无错误地送到他们面前。当顾客准确无误地享用到饭菜后,服务员的大脑意识到任务完成,目标实现,因此不会再提醒他去记忆,这也是为什么当一名丢失东西的学生找到服务员时,服务员却不记得这名学生曾经来过。

对于蔡氏效应的形成,心理学家们一直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说无意识脑在向有意识脑求助,就像孩子拽着大人的袖子希望引起大人的关注和帮助一样。这说明无意识脑是在催促有意识脑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还有一种解释是无意识脑一直在跟踪并了解目标实现的进度,人之所以会出现扰乱思维的事情,是因为无意识脑为防止目标中断,一直催促着你。既然蔡氏效应对人们未完成的目标有提醒与监督作用,那么利用这一点能有效促进人实现目标吗?

来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生马西坎波和鲍迈斯共同完成了一项实验。他们召集一群学生作为实验被试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人员告诉第一组被试者去想最重要的期末考试,将这一组命名为实验组。实验人员告诉第二组被试者去想各自将要参加的最重要的派对,将这一组命名为对照组。接着他们让第一组中的一半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要具体到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进行学习。

之后,实验人员让每个被试者完成一个任务,就是让他们将一些不完整的单词补充完整。这些不完整的单词可以补充成与考试有关的单词,也可以补充成与派对有关的单词。例如“re”可以补充成“read”、“real”、“rest”,还有“reek”,而“ex”可以补充成“exam”、“exist”等。实验人员猜想,如果蔡氏效应起作用,那么脑海中时常想着考试的被试者,会将不完整的单词补充成与考试有关的词语。

等被试者完成单词补充任务后,实验人员发现,这些跟考试有关的词汇,更容易出现在那些重视期末考试,但是没有为此制订学习计划的被试者中;而为考试制订了学习计划的被试者没有出现这样的反应。虽然他们也知道期末考试重要,但是他们的大脑已经将写下计划这个动作视为整个任务终结。

在这之后,马西坎波还做了另一个实验。他要求被试者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任务,让第一组被试者将最近刚刚完成的任务写下来;第二组被试者将没有完成但需要尽快完成的任务写下来;第三组被试者不但要写下未完成任务,还要为实现目标制订计划。之后,马西坎波告诉被试者现在要做一个单独的实验,其实和前边实验是有关联的:就是阅读一本小说的前十页,并记录自己是否分心,是在哪里分的心。结果发现,那些写下未完成任务的被试者,更难专心阅读小说,他们因不理解材料而多次分心;而写下未完成任务又制订了实施计划的被试者,报告的分心次数较少,他们更能理解小说的内容。

马西坎波通过这两次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大脑对人未完成任务的提醒,并不是直到任务完成才终止。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多次分心,不能表明是无意识脑在监督或控制人去完成任务,而是在催促有意识脑制订计划。这个计划需要具体合理,把时间、地点和可能发生的事情全部要考虑清楚。当我们脑海中有了计划,无意识脑就不会再催促有意识脑,我们也不会受到“提醒音”的干扰。

因此,要想利用蔡氏效应帮助个人实现目标,就应该为目标制订具体计划,这两步被无意识脑视为一项任务的终结。接下来你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就不会想东想西,被无意识脑的“提醒”分了心。

当然,计划一定要具体到下一步行动,例如你的目标是给妻子准备生日礼物,那么下一步行动就是到蛋糕房买蛋糕,或是到服装店选衣服;如果你的目标是弄清财务问题,下一步行动就是给会计打电话。如果没有具体到下一步行动,你的目标就是空谈,你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回避问题或拖延,这样目标也不会很快实现。

还有,列出的目标不能太多,这样蔡氏效应也会让你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维。你会一会儿想这个目标,一会儿想那个目标,令你焦虑难安。你应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将具体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无意识脑就会引导着你做下一步安排。当下一步行动确定了,你的心就能平静下来,此时你就能轻松思考要做的事情了。

【卢维斯定理:谦虚的人更受欢迎】

卢维斯定理是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提出的。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生活中,人们一般都会更喜欢谦虚的人,这是人的寻求地位平衡的心理在起作用。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别人比下去,都不希望被别人忽略。因此,高傲、目中无人的人,往往会让人觉得反感,谦虚的人则更受欢迎。

如果你总以强硬姿态出现,处处显现自己的优越,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处处显摆,别人就会感到反感,觉得被你轻视了,而且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想要打击你,让你的自信和强硬受到挫败。在这种情况下,你做事的时候很可能会遇到障碍和挫折,你的生活就会过得一塌糊涂。

于东东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他不仅能力突出,平时也很勤奋,总经理对他非常器重。不到两年时间,他就做到了总经理助理。尽管名义上他是助理,很多时候说话却比部门经理更有分量。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于东东有点飘飘然,有一次年终聚餐,于东东喝了点酒,说话也就不是很注意:“都看见了吧,我的业绩最好,公司要是没有我……”这时,于东东没有注意到,几个部门经理的脸色非常难看。

没多久,于东东的话就传到了总经理那里,而由于各个部门非常不配合他的工作,于东东平时做什么事情都显得非常吃力,常常完不成日常任务。在两个月之后,公司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请于东东离开了。

真正有内涵、有实力的人通过出色的能力取得傲人的成绩,从而在事业上“高人一等”,收获鲜花和掌声;却又在生活中摆出“低人一筹”的姿态,不开罪于人,不放松自我的修炼与提升,从而收获真挚的友谊和他人的肯定。

很多人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就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仿佛自己高人一等一样,最后却因为丧失大家的支持而失败。而那些保持谦虚的人,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一段时间后,所有人都会发现他们杰出的成就,因为真正的成功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时间长了,越来越大,不拿出来显摆大家也能注意到。这个时候,以事业和能力服人,以谦虚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何愁做不成领袖呢?

中国历史名人中,若论及谦虚,那上古帝王“舜”绝对算得上是典范中的典范,他功高盖日也从没有显露出高傲,反而一直保持着谦恭。

舜的家世因没落而寒微,虽然是颛顼的后裔,但是他的家族连续几世都是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他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瞽叟续娶,继母对他极为刻薄,父亲待他也不像父亲的样子,弟弟更是心术不正。

为了生活,舜从小就进行繁重的劳动,又经常得不到饭吃。舜是至孝之人,但在家里却屡遭陷害,并被多次赶出家门。

舜只身一人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制作陶器,在顿丘、负夏一带做生意,经常过着颠沛流离、到处奔波的生活。由于他品德高尚,每到一个地方都是一年而成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令人钦佩,被百姓称之为君主。在那个年代,帝尧只要下令,就可以赏赐平民一块土地而成诸侯,舜完全具备这个条件。

但是,舜从来没有表现出高傲的样子,而是依旧谦虚做事,诚实做人。经过勤奋努力,而得到帝尧的赏识,命其摄政,后来执掌天下。尧、舜执政时期是历史上最艰难的年代,洪水滔天,但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足见舜之德。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高官,能够虚心向农夫请教农业知识,并且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农民会觉得这个官员谦和亲切,会发自内心地支持这个官员。如果将军能够放下高傲的架子,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在战斗中以身作则,士兵们才会尽心护卫他,他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为人处世的时候,我们要记着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谦虚一点,经常赞美别人,收敛自己的光芒。你朴实谦虚,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真实、容易相处;你谦虚顺从,对方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会认为与你很合得来;你有时候表现出愚笨,别人就愿意帮助你……总之,给人谦虚的印象之后,你更容易占据心理优势,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进而在事业上让别人仰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