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菲定律
22153500000028

第28章 管控情绪:让自己时刻保持最佳状态(2)

在今天,人们也经常将空虚效应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如在挑选和训练宇航员时,会把他们长时间安置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专门的实验舱内。进行这种检验,目的是考察宇航员的抗寂寞能力。因为如果宇航员没有较强的抗寂寞能力,将难以完成艰巨的太空飞行任务。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虽然从事的工作枯燥而烦琐,但他们并没有感到空虚寂寞。他们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享受工作的乐趣。相反,有些人平时情绪很正常,一到了星期天却感到郁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星期天沮丧征”。在忙了一个星期后,到了周末可以好好休息,参加一些活动,对此人们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却会感觉到寂寞呢?

出现这种状况,大概有两种原因,一是单身人士,周末他们看到别人约会、外出活动,自己却孤单一人,对比之下,不可避免地出现寂寞感。另一种情况是因为周末过后,人们又将面对接下来一周的紧张工作,于是在星期天便开始感到心情烦躁,特别不想上班做事。对于这些状况,心理专家给出的建议是:提前准备,搜集信息,尽早做好周末活动的安排,或者去郊游,或者去娱乐,或者去学习充电,总之要让自己过得充实。对于新的一周的工作,要坚决按照制订好的工作计划去执行,全身心地投入,始终有个信念,那就是把工作完成得最出色。

空虚感能够消磨人的斗志,侵蚀人的心灵,使人的生命变得毫无价值。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防止和排除心理上的空虚呢?

1.多读书

每本书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发现色彩绚丽、令人陶醉的新世界,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充实,使我们跳出狭小的天地畅游在宽广的知识海洋中。因此,无论你有多忙碌,都应尽量抽出一点时间去享受读书的乐趣。这样即使你一人独处,也不会感到空虚和寂寞。

2.学会谨慎交友

社交圈的大小与空虚没有多大的关联。真正的朋友总是互相帮助、互相勉励,他们在你遇到挫折时开导你,在你情绪低落时激励你,在你春风得意时提醒你,在你空虚寂寞时陪伴你。与他们在一起,你还会感到空虚吗?

3.专注地去做事情

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就会忘却空虚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并从工作中看到自身的价值,使人生充满希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并投入其中,就能够远离所谓的空虚寂寞。

【心理摆效应:做情绪的主人】

传说,在古老的以色列,有一个叫作雷蒂亚的人。每次和人发生矛盾生气的时候,他从不和人争执,而是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气顺之后,便更加勤奋地劳作,结果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宽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了,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雷蒂亚为何每次生气都这样做呢?有人无数次问他,他一概拒绝回答。雷蒂亚很老时,有一次与家人生气了,他又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围着宽广的房子和土地艰难地走了起来。等到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后,太阳已经落山。孙子就劝他回家。可他坚决不肯,一心要坐在地边喘气。孙子无法,只好在一旁陪他。期间,孙子说:“您看,附近的人数您年龄最大,房子和土地也没有人比您的更大了,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啊!最让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呢?”

雷蒂亚禁不住孙子的再三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也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斗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孙子又问:“可是现在您年纪大了,又成了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地跑?”

雷蒂亚叹了口气说:“我是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也这么多了,我又跟人计较什么?一想到这儿,气就消了。”

这种心理现象后来被心理学家总结为情绪的“心理摆效应”。多数人都不理解,一个正常的人为什么会产生心理摆效应呢?这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心理存在着一种起伏现象。这是说,人的心理变化犹如大海的波涛,潮起潮落,经常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而这种变化总是在心理的两极来回摆动,从而产生心理摆效应。

第二,心理摆效应的产生与个人的两极循环人格密切相关。有些人的人格特征总是两极心理状态很明显,一会儿狂喜,一会儿宁静;一会儿激情万丈,一会儿心灰意冷;一会儿快快乐乐,一会儿哭哭啼啼;一会儿爱,一会儿恨,等等。这些人特别容易产生心理摆效应。

第三,与环境、角色反差较大有关系。一般来说,环境与角色反差较大的人,心理摆效应易产生;反之,不太容易产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每一种感情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

要想让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平和的状态,就必须学会调控情绪,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控制情绪需要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这种心理素质的人,能够非常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

纵观世界上那些伟大的人物,他们在面对突然变故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会表现出抓狂、歇斯底里等情绪失控的状态。因为这些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旦情绪失控,在心理上就已经处于下风,因而就无法思考应对的策略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集团的领导人在面临突变的时候情绪失控了,他的那些手下会怎么样?一定也会随着领导变得歇斯底里而慌作一团。所以说,这些伟大的人物总是能够统领大局,运筹帷幄。

可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懂得如何让自己避免情绪失控,在面对突变时也依然能处事不惊,那么他的内心一定会是稳固而强大的。这样的人往往都有一种统率众人的能力,让周围的人不自觉地信任他、依赖他、听从他的安排。所以说,这样的人是最具有成功者素质的。

那么,在面临自己无法驾驭的事态时,我们要如何避免情绪失控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避免情绪失控的具体方法。

1.想要避免情绪失控,我们就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情绪

换句话说,我们要学会躲避这种突发事件带给自己的刺激,将注意力引到别处。

有一家制作皮鞋的工厂,因为谈判失败,眼看就要面临倒闭,全厂上下都陷入了一片恐慌。而这时,老板却在自己的办公室给一个在国外非常要好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其间并没有提及自己快要破产的事情,只是与老友叙旧,并询问他在国外过得好不好等相关情况。挂断电话后,老板将员工召集起来,和大家说:“因为两次生意的失败,我们企业已经快要破产了。大家努努力,在工厂倒闭之前,我们要做出最好的皮鞋,证明我们曾经存在过!”正是老板的这种气势,带动了大家的情绪。员工们加班两天,终于赶制出了一批质量非常好的皮鞋,帮助工厂摆脱了这次危机。

如果这个工厂的老板没有及时地转移自己的情绪,也和员工一样恐慌、歇斯底里,那么他就有可能在冲动下将自己一手建立的工厂拱手让人。所以说,当你觉得自己的情绪快要失控时,不妨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也许就能渡过这次情绪危机。

2.适当宣泄自己的情绪

当然,这里的宣泄情绪并不是说,在自己的情绪濒临失控时宣泄,那样只会彻底引发情绪的失控而已。我们说的适当宣泄,是指不要将自己的恶劣情绪积攒下来,而是时不时地找人倾诉一下,这样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就不至于让自己的情绪突然失控,变得歇斯底里。

3.养成经常思考的好习惯

如果一个人经常思考,他的思维就会变得非常开阔,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他就会很容易分析出问题出在哪里。这样,他就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会情绪失控了。同时,一个经常思考的人,他会很清楚自己什么事情可以解决,而什么事情无法解决。为避免这些无法解决的事件发生,他一定会做出很充足的准备,这样自然就避免了这种“突然性”刺激,也自然会避免情绪的失控。

在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内心如果足够强大,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承受住冲击,他就很难被打倒。这样的人能够主宰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的心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稳定。他们知道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也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那些突发事件。对他们而言,所有的这些意外和挑战,都只是走向成功必然要经历的一种磨砺而已。而这些人,最终都会走向自己事业的巅峰。

【齐加尼克效应:让行动有条不紊的智慧】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由于时间紧迫,往往不能等到完成一项工作再去做另一项工作,而要几项工作重叠在一起来完成。但你是否想过,这样会带来多大的压力,又会对自己的情绪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吗?

看看身边那些忙碌的人:为尽快赶出稿件,报刊编辑下班回到家里依然面对着电脑在组稿、编排;科研人员没有休息的时间,那些研究课题占据了整个生活……或许你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总是被一大堆的工作弄得焦头烂额,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未完成的工作像“恶魔”一样困扰着自己,使自己心理紧张、疲惫不堪。这时候,你就应该反省一下,工作固然重要,但不能为此而牺牲生活的全部。如何既能不耽误工作,又能让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状态呢?找对方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指出,当人们面对一项工作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工作结束之后,紧张才会消除。假如工作没有完成,紧张的状态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这种因工作导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就是“齐加尼克效应”。为了更好地了解齐加尼克效应,我们先来看看齐加尼克做过的一个实验。

齐加尼克找来了一些人,将他们分成两组,然后让他们完成20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齐加尼克从中“使坏”,干扰其中的一组,使他们不能完成任务;另外一组则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齐加尼克发现,一开始的时候,面对将要完成的任务,两组人都出现了一种紧张的状态。实验结束后,受到干扰的一组由于没有完成任务,仍然表现出紧张状态,而顺利完成任务的那一组人则没有出现紧张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人,他们被未完成的工作所困扰,紧张的心理状态难以消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在加快,这也使得人们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以脑力劳动者为例,脑力劳动是以大脑的积极思维为主的活动,具有持续而不间断的特征,一般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所以脑力劳动者的紧张感往往是持续存在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紧张的心理状态非常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俗话说,有其因必有其果,面对工作,人们出现紧张的状态的原因主要包括不恰当的工作方法以及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因素。

不恰当的工作方法,如前面提到的,有时候人们要同时做好几件事情或者完成几项任务。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安排不合理造成的。面对多项任务对,应该做一个总体规划,对所有任务进行排序,这样哪些必须先完成,哪些又是可以缓一缓的,就一目了然了。

凡事要分轻重缓急,在某个时间段只做一件事情。当我们凝聚心神、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做起事情来既轻松、高效,又能把事情做好。相反,如果同时完成多项任务,频繁地从一项工作转换到另一项工作,这样不仅浪费精力和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好。从心理角度来说,面对一大堆没完成的工作,人们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变得心浮气躁,而且任务拖得越久,紧张的状态就会越严重,最终可能导致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当一项任务完成以后,人们的内心往往会有一种解脱感和满足感,即齐加尼克效应中的“紧张状态消除”。保持这样的轻松状态,我们才能去完成下一个任务。

其实,无论是做一项工作还是同时做几项工作,人们都免不了会出现紧张状态,感觉到压力。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是哪些因素导致紧张、压力的产生,然后有效地去限制或者消除它们。对于多数人来说,导致在工作中出现紧张、压力的因素包括工作时间长、对工作与生活失望、得不到同事的支持等。

有的时候,由于任务量大,时间紧,为保证任务按时完成,人们通常要加班加点,甚至是通宵达旦。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下,人们往往会产生厌烦心理,于是便产生了工作压力。有些人一心只想着工作,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完全忽略了必要的休闲娱乐以及社交活动,无形之中给自己带来了莫大的压力。此外,工作中缺乏与同事的沟通与合作,得不到同事的支持,或者与同事的关系紧张,更加重了工作压力。人们与周围人的关系和谐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工作心情的好坏,如果一个团队能够相互支持,有效沟通,和谐共处,那么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利于工作压力的减轻。

在了解了这些导致紧张、压力出现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缓解和消除紧张状态。

首先,客观地认识压力的存在,正确面对工作中的压力。从某种角度而言,如能有效地将压力转换为动力,将有助于个人的成长。

其次,不要忽略了生活,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以获取心理支持,增强自信,舒缓压力。

最后,合理地安排时间,把最要紧的工作先完成。同时,改变拖拉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做好这些,并不断地去总结与实践,就可避免被紧张状态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