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金江儿女
22136200000015

第15章 骨肉同胞

会理县古城西街的马家祠堂门口摆放了几口大锅,煮了稀饭,蒸了馒头。

马敬豪正在指挥管家陶光清和几个帮手为难民施粥。

“慢点吃,别噎着。”马敬豪和善地劝解难民。

马敬豪做善事由来已久,凡是讨口、要饭的,他总是要给一些饭菜,让人吃饱了再走;见有人衣不蔽体,他也会送上一两件衣裤让人穿上再走。

人们都说他是一位“大善人”。

抗日战争爆发,半壁河山沦陷敌手,北方的难民逃到会理来,他就搭起了施粥棚,救助难民,受到大家的赞誉。

马家在会理县算得上大富豪。只要一提起西街马家,会理县没有不知道的,人们会竖起大拇指赞美马家。

说到马家,还得从马敬豪祖父马见田说起。

马见田出生于官宦世家,家住在城郊挂金梅。他一生博览群书,知识广博,喜交朋友,热衷旅游——北到黑龙江,南至海南岛,西至雅鲁藏布江畔,东到东海、黄海之滨。中国的名山大川、有名胜古迹他都游遍看够,尽收眼底。

马见田还潜心研究艺术,精于绘画、书法、园林设计。

清咸丰十年(1860),会理县古城被战乱所毁。

会理县新任知州邓仁垣急于治理战争创伤,恢复古城旧貌,他慧眼识英才,特聘马见田、康寿春担负起维修、恢复会理古城的重任。

马见田不负知州邓仁恒期望,筹资金,做规划,请技师,仿照古城原样,精心设计,精心管理,精心施工,不出两年,一座原模原样的古城出现在人们眼前——钟鼓楼穿上了新衣,七街三关二十三巷道整齐有序。四座城门洞上重新挂上匾额:东门“扶桑”,南门“南纪”,西门“洗甲”,北门“望帝”。

马见田家在挂金梅的房屋也被战乱所毁,于是他带领全家迁入县城。他购置了明朝初年原八大指挥之首邓龙官邸的全部宅基地,其东邻上巷子,南接西大街,西紧靠西城墙,北连仓圣宫,占地数十亩。他精心设计,请来能工巧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修建成了会理县第一座苏州园林式的马家祠堂。

马家祠堂设计精巧,布局合理,修建精致:清一色琉璃瓦、青砖墙;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小阁流水、玲珑剔透;形成了多个院中院、园中园。

其大厅、正厅、堂屋、甬道、长廊、亭、楼等处,都在廊柱上挂有匾额或楹联,会理有名的风景名胜,如“玉屏朝霞”、“北桥观柳”、“东来飞瀑”、“东山晨曦”、“西岭琴泉”、“金江夜月”、“塔峰翠霭”等都被一一描绘其上。可以说,此处俨然就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后来,马见田又仿新都桂湖公园的园林结构,将马家祠堂后院大水塘改建成江南园林式公园,起名为“小瀛洲”。

马见田为修复会理县古城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立下了汗马功劳,会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马敬豪的父亲马守仁,以仁、义、道德著称,他修庙宇,建寺院,办义学,乐善好施。

马敬豪继承了祖辈、父辈的美德,做好事,做善事,赢得“大善人”的美誉。

1942年5月,日本军队侵占了我国滇西大片土地,占领了滇西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畹町、芒市、龙陵、腾冲等地。畹町到腾冲的沿途市镇,日军分兵驻守,仿照华北日军占领区设立军政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并组织汉奸维持会,收买汉奸维持地方政权,同时还强征大量壮丁民夫在腾冲、龙陵之间赶修腾龙公路,稍有不从或反抗,即格杀勿论。一时间,日军杀人如麻,滇西百姓纷纷举家逃难。

会理县历史悠久,地美物丰,民风淳朴,历来有着舍己为人、助民为乐、锄强扶弱、乐善好施的好传统。在当地,有着多家民间慈善团体,如马秉常、李润田、冯思敬承办的乐善堂,杨庆堂、杨震庭、杨用臣兄弟三人转交给杨品尚、杨杰生经办的恤独会,苏相臣、苏炳臣弟兄、花兴成、花正卿兄弟、李荣丰、李耀衡叔侄、刘子谦、冯思敬、钱树成等人承办的全善会,以及抚婴所、育婴堂等。他们收救幼失所育、老无所养者,为失业者、无业者、逃难者排忧解难,为无钱治病者送医送药,对冻死荒野、饿死街头、死不能葬者,施棺购地安葬。这些慈善团体还集资修桥补路,修建学校,乐助公益事业。像苏相臣老先生在县、乡交通要道杉松坡、夹马槽、石关门、望城坡等地安放石水缸,常年雇人挑水装满,供行人饮用,为会理做了很多善事。

日军侵占滇西,使云南由战略大后方一下子变成了抗日战场的最前线。

国民政府紧张了,全国人民紧张了,云南境内的老百姓更是人心惶惶,纷纷逃亡外地躲避战祸。

会理与云南省一江之隔,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会理县。一时间,会理县城中的大街小巷、城周边的寺庙、学校中挤满了逃难、讨口要饭的难民,各慈善团体开展了广泛的救济活动。

马敬豪全家老幼倾巢出动,一天24小时为难民施粥。

这一天,马敬豪召集全家开会商议如何扩大规模救济难民。

马敬豪说:“眼看难民越来越多,是不是多买几口锅,多买些粮食,多请几个帮手,多接待一些难民。”

“老爷,”妻子李如秀说,“你说得对,我们是应该多请几个帮手,多煮一些饭,多蒸一些馒头。大伙儿再分一下工作,一天24小时轮流值班。”

“爸,妈,我们家接待的难民已经够多了,”大儿子马雯义提出不同意见,“我们哪能把难民接待得完啊?还是让其他人家也分担一些吧。”

“大哥,你的意见不对。”二女儿马雯雅反驳马雯义,“现在是国难当头,大家都在为国家分忧,你看人家苏家、杨家、花家、刘家等,都在为难民施粥救济。我同意爸爸妈妈的意见,多请些帮手,多支几口锅,多垒几眼灶,多救济一些难民。”

三儿子马雯孝、四儿子马雯礼、五儿子马雯忠、小女儿马雯静都是在校学生,学校也动员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为国分忧,为民解难。这四兄妹一致同意父母和姐姐的意见。

“好啊!我们全家这样团结一心,为国分忧,”马敬豪高兴地说,“我和你妈很高兴。这些逃到会理县来的难民们,饱受战争的摧残,无家可归,实在可怜。他们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我们不救他们,谁救他们!我们要多为国家承担一些义务,这是行善积德,是应该的。”

马敬豪和妻子李如秀带领全家支锅垒灶,煮饭烧菜接待难民。

管家陶光清跑前跑后指挥帮手们,忙个不停。马雯义从粮店中拉回大米、白面;马雯雅每天下班回家就去帮忙打杂;小儿幼女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为难民们端水,送饭。

马敬豪全家助人为乐,忙个不停。

难民越来越多,急坏了蜀南会理银行行长周汝言。

周汝言进到财务室,问:“张主任,最近从云南逃过来的难民太多了,我想支一笔钱救济难民。”

“你要支多少?”张孝文问。

“支五千元吧。”周汝言说。

“周行长,我有一个建议。”陈林说。

“什么建议?”

“救济难民,做慈善事业是一件大好事,”陈林说,“马雯雅父母亲带领全家搭棚施饭,苏相臣、杨品尚、刘儒培、花景春、花正卿、花成兴等多家都在施救难民,你也准备拿出五千元来救济难民,这实在是解了难民们的燃眉之急。但这些都属于民间慈善团体或个人慈善之心所为,如果是政府出面或者某个组织,例如商会,把大家组织起来,把财力和人力集中起来,有计划地组织救济,这样的社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好啊!”周行长很高兴地拍了一下陈林的肩膀,“你这个精灵鬼,为什么不早说呢?”

“我也是一时想起的。”

“走,你同我一起去找江县长。”周行长说干就干。

新任县长江雨湘听了周汝言和陈林的建议,立即召开了县政府各机关负责人、全县士绅、各商会负责人、商界各老板会议。会上达成一致意见,成立一个会理县慈善会,将原有的全善会、乐善堂、恤独会、抚婴所、育婴堂等民间慈善团体统一管理起来。大家一致推选马敬豪为会长,杨品尚为副会长。

会理县慈善会在县城设立了十多个难民接待站点:城内有城隍庙、关帝庙、九莲寺、火神庙,城外有会迎庵、南阁寺、杨家祠、新花寺、南华宫、土主庙等。依靠这些站点,会理县全面展开救济难民工作。

为了全力支持会理县慈善会工作,县政府拨款一万元,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捐资十万元,全县士绅、商家老板踊跃捐款捐物,达数十万元之多。

全县上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尽所能。会理卫生院、宏济国医院、天主堂公教医院、福音堂诊所、西医馆等为难民免费就诊,免费治疗。抚婴所、育婴堂收养、救治难民孤儿二百八十多名,天主堂法国大主教史密斯在元天巷设置难民接待点为难民发放实物、食品,把教堂变成避难所。他每天都为难民们祈祷:“上帝,我的主啊!快给予这块土地和平,不让战争再骚扰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