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出土的谜团:地下出土的奇特世界与簇簇谜团
2213300000042

第42章 消失的古城之谜(1)

先前的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建造了一个又一个豪华的城市,沧桑巨变,远古的城市有的尘封于地下,难见天日;有的化为废墟,只有枯草和乱石做伴。悠悠岁月,人们不断地追寻;这些尘封于地下的废城埋藏了怎样的文化?那千古的废墟隐没了多少的繁华?残垣断壁,不断地向人们散发出无尽的迷光。

土耳其的格尔里默谷地,状如月球,光秃秃的地面上,矗立着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石堡,这些石堡是怎样形成的,人们难以确切知道。石堡的下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远古城市,地道林立,气孔随处可见。这不可思议的地下迷宫是谁建造的?又是怎样建造的?它有什么用途?人们只有纷纷猜测而难以解答。走进那地下城市,不解的谜又会升腾而起:这是历史上哪一代人所建造?他们为什么住在地下?仅是躲避天灾?还是外敌入侵?建造如此大的地下城市,仅靠钻孔技术就可完成?这是一个个的难解之谜。

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湾地区,远古时候,曾有两个商旅云集的城市,庞见城和赫库兰尼姆城,然而一夜之间,两城却神秘地消失了。尽管史书记载了其名和其地址,但却没有人知道它们的确切位置,这是人们难解的谜,消失的城市到底在什么地方?那满城的人群又移到何处?难道是葬身火海?千百年来,人们仍不断地搜寻着。

在湄公河岸的丛林中,远古的城市塔尖在夕阳中闪闪发光,消失的吴哥城就在这丛林的塔尖之下。人们惊疑雄伟的吴哥城何以消失于丛林之中?繁华的古城又怎样深埋于地下?那全城的市民又魂归何处?

还有那神奇的特奥蒂瓦坎城何以变成一座废墟?神秘的冥街是怎样建造的?云母窖顶是怎样起作用的?迷云不断,人们难以解答。

消失的古城,并不因为其沉没于地下而淡化了人们的记忆,重见天日的古城依然迷雾不散,向人们展示一个个难解的谜团。

1闪米特人的地下迷宫

土耳其卡帕多基亚的格尔里默谷地,看起来和月球表面很相似。这里的火山沉积物上矗立着奇形怪状的石堡。石堡是由火山熔岩硬化后,经风蚀雨浸而最终形成的。

早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就开始开凿空石堡,将其改装成居室。人们甚至在凝灰岩体上凿出富丽堂皇的教堂,在其中供奉色彩绚丽的圣像。然而,卡帕多基亚真正引起轰动的发现埋藏在地下,那就是巨大的可居住成千上万人的地下城市。其中最着名的一座坐落在今天代林库尤村附近。通往地下城市的通道隐藏在村子各处的房屋下面。人们在这里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到通风洞口,这些通风洞从地下深处一直延伸到地面。

整个地带布满了地道和房间。地下城市是一种立体建筑,分成许多层。代林库尤村的地下城市仅最上层的面积就有4平方公里;上面的五层空间加起来可容纳1万人。今天人们猜测,当时整个地区曾有30万人逃到地下躲藏起来,仅代林库尤的地下城市就有52口通气井和1.5万条小型地道。最深的通风井深达85米。地下城市的最下层建有蓄水池,用以储藏水源。德米尔先生是地下迷宫--地下城市的发现者,这一发现纯属偶然。在代林库尤村,房子下面的地下室被用作冷藏室。有一天,德米尔在冷藏室偶然发现一个洞口,好奇心促使他向下挖掘……到今天为止,人们在这一地区发现的地下城市不下36座。其中并不是所有的都像卡伊马克彻或代林库尤附近的地下城市那么大,但都称得上是城市。现在,人们已经绘制出了这些城市的俯视图。熟悉这一地带的人认为,地下城市的数量远不止这些。现在所发现的地下城市相互间都通过地道联接在一起。联接卡伊马克彻和代林库尤的地道,足有10公里长。

不可思议的地下城市确确实实存在着,可谁是建造者呢?它们是什么时候建成的?用途又是什么?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见解和推测。当然也有人举出具体的史实加以考证。史实之一是在基督教早期,这一新生宗教的信徒寻求避难并最终选中了这里。最早的一批大约在公元2世纪或3世纪,以后一直延续到拜占庭时期,也就是阿拉伯军队困逼坚固的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的时候。当时的基督教徒确曾在这里避过难,然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建造者。

地下城市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已存在。地下城市到底是谁在何时修建的呢?推测如下: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一带的地基是由凝灰岩构成的,因为附近就矗立着火山。只要有黑曜岩,即火石,地基就很容易被凿空,而火石在这一地区并不鲜见。就这样,也许花了不仅仅一代人的时间,地基就被掏空了。地下城市大多是超过13层的立体建筑。在最低的一层,人们甚至发现了闪米特时代的器物。

有人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人类为什么要把自己隐藏起来?一个明显的原因是由于对敌人的恐惧。谁会是敌人呢?

首先,假设地面上的敌人拥有军队,在地面上,他们肯定能看到耕种过的土地和空空如也的房屋。而地下城市里建有厨房,炊烟将通过通气井冒出地面,而被敌人发觉。人们无不知道,把呆在鼠洞般的地下城市里的人们饿死或者封死通气口憋死他们,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人们恐惧的不仅仅是地面上的敌人,他们在地下岩石中开凿避难之所,是因为他们害怕能飞行的敌人。这个猜想是否有道理呢?

当然有。闪米特人在他们的圣书《科布拉·纳克斯特》中就已描述过,所罗门大帝怎样利用一辆飞行器把这一地区搞得鸡犬不宁。不仅他本人,他的儿子,所有恭顺他的人,也都曾乘坐过飞行器。阿拉伯历史学家阿里·玛斯乌迪曾描述到所罗门的飞行并大致介绍了他的部族。当时的人类对于飞行现象产生恐惧,我认为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许他们曾被剥削、奴役过,所以每当报警的呼喊“他们来了”响起来的时候,人们就逃进地下城市。这和我们今天挖筑地下掩体防护自己的情形是一样的。

上述说法虽然只是一种猜测,但人们完全可以持这种看法。我们还掌握这样的事实,即有时候30万人曾一齐涌进地下城市;此外,还有大量有关飞行器的古代传说,详细地描述了古代的统治者们怎样带着家眷在空中飞行。

2葬身火海的远古城市:庞贝城

庞贝城是意大利半岛西南角坎佩尼亚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北离罗马约240公里,它位于维苏威火山西南脚下10公里处,西距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约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地。

据记载,庞贝城是由奥斯坎斯部落兴建的,早在公元前7世纪,它已是一座人口稠密、商旅云集的小城。公元前89年,庞贝城被罗马人占领,成为罗马帝国的属地。到公元79年为止,这里已成为富人的乐园,贵族富商纷纷到此营建豪华别墅,尽情寻欢作乐。庞贝城人口超过2.5万人,成为名闻遐迩的酒色之都。

维苏威火山海拔1277米,据地质学家们考证,它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数千年来,它一直在不断喷发,庞贝城就是建筑在远古时期维苏威火山一次爆发后变硬的熔岩基础上的。可是,在公元初年,着名的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根据维苏威火山的地形地貌特征,断定它是一座死火山,当时的庞贝人完全相信斯特拉波的这一论断,对维苏威火山满不在乎。火山的两侧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平原上到处遍布着柠檬林和桔子林,还有其他果园和葡萄园,他们万没料到这座“死火山”正在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公元62年(或63年)2月5日,一次强烈的地震袭击了这一地区,造成了许多建筑物的毁塌,我们今天在庞贝城看到的许多损坏的建筑都是那次地震造成的。地震过后,庞贝人又重建城市,而且更追求奢侈豪华,然而,庞贝城还没来得及完全从那次地震中复苏过来,在公元79年8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了。

瞬息之间,火山喷出的灼热岩浆遮天蔽日,四处飞溅;浓浓的黑烟,裹挟着滚烫的火山灰,铺天盖地降落到庞贝城;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硫磺味,熏得人头昏脑胀。很快,厚约5.6米的熔岩浆和火山灰就毫不留情地将庞贝城从地球上抹掉了。历史的记载也从此中断。

那时的庞贝城有2.5万居民,虽然大部分人逃离灾区,但是还是有2000多人葬身在火山灰和熔岩之下。待烟消云散,土地冷却之后,一些劫后余生的庞贝人曾经返回维苏威火山脚下的故城所在地挖掘他们的住所,希望能找到一些他们未来得及带走的物品,结果什么也未能找到。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逐渐将庞贝城淡忘,庞贝城就这样失踪了。

1592年,有人在庞贝城所在地修建水渠,偶然发现一些大理石碎块和古钱。1689年,有人在那不勒斯郊外掘井,发掘出一些刻字的石块,其中有一块刻有庞贝的名字。据此有人推测,庞贝城就在这一地区。

1748年,当地农民在庞贝古城遗址偶然发现一些遗物,于是寻找庞贝古城的工作就此开始了。4月6日,从棕红色的火山灰堆下发现了第一幅奇妙的壁画。4月19日,挖出了第一具人体残骸,残骸旁边散落着一些古代金币和银币,从死者留在地上的痕迹来看,这个死者正在急匆匆地去抓滚落的金币时,就因火山爆发,厄运突降而暴卒了。这一年的11月,发掘工作进展到一个椭圆形洼地,即原先的露天剧场,但由于没有能找到任何雕像、黄金之类的物品,挖掘工作又转移到别处去了。

1763年,出生于德国的约翰·温克尔曼(1717-1768)被任命为罗马城内及附近地区的文物总监,他以这一身份访问了庞贝和赫库兰尼姆,未几,出版了《文物艺术史》一书,给予古城出土的文物极高的评价,并成功地将无数零散的文物整理出一个头绪,勾勒出古城庞贝的历史轮廓,从而掀起一股寻找庞贝城文物的热潮。

1808年至1815年,法国学者缪拉主持了这座死城的发掘工作。从1860年起,人们对庞贝城进行了系统的发掘。1890年,考古学家乌塞皮·菲奥雷利使发掘工作走上正轨,他研制出一种新的发掘技术,使死城中被埋葬的人、动物、家具、木结构建筑物等充分地再现当年的风貌。这种技术是:细心地将火山灰层层剥离,以便保持物体原来的形状,接着把石膏浆灌到物体与火山灰岩之间的缝隙中,然后将物体完整无缺地摘取出来,再将水泥倒入与原物体一模一样的火山灰模子,浇铸后形成的塑像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古城居民当年罹难时的各种姿态。游客可以看到死难者临死百态:或两手抱头,蜷缩一团;或手掩脸部,仰倒在地;或怀抱婴儿,母子同难;或手攥钱袋,仓皇逃跑;还有挣不脱枷锁,死在铁链上的奴隶角斗士……一幕幕悲剧呈现在游客眼前。在一座富豪宅邸,房子正在修缮,主人家和工匠突变时都躲入一条过道里,全部死在一起,惨不忍睹。近郊一座别墅里,主人和奴隶共18人都在灾变时躲入地窖,结果同归于尽。一切都似乎发生在昨天,庞贝城好像沉睡了1900年,刚刚苏醒。

直到今天,庞贝城也只有五分之三被发掘出来,它同赫库兰尼姆城一样,仍有许多死难者、器具和建筑物被深埋在地下,尽管如此,庞贝城昔日辉煌也已充分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了。

庞贝城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城墙用石头砌建,周长4.8公里,有城门7个,塔楼14座,蔚为壮观。纵横的4条石铺大街构成一个“井”字形,将全城分割成9个区,每块地区又有许多大街小巷相通,大街上被金属车轮辗出的深深的车辙,历历在目,仿佛马车刚刚驶过一般。

在大街的十字路口都设有石头水槽,高近1米,长约2米,向市民供水。水槽与城里的水塔相通。水塔的水则是通过砖石砌成的渡槽,从城外高山的泉水引进而来的,然后分流到各个十字路口的公共水槽中,贵族富商庭院的喷泉和鱼池也是依靠这个系统供水的。

庞贝人还修建了3座大型剧场,其中最大的一座位于城东南,建于公元前70年,可容纳观众2万人,兼作角斗场,当年人与人、人与兽的角斗就在这里举行。

这座大型剧场的东侧还有一座圆形体育场,近似正方形,每边长约130米,场地三边围以圆柱长廊,黄柱红瓦,十分华丽,场地正中是一个游泳池,这个体育场估计能容纳观众1万余名。

城西南有一个长方形广场,四周建有官署、法庭、神庙和市场,它是全城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

城内至少建有3座公共浴室,冷热浴、蒸气浴样样齐全,还附有化妆室、按摩室,墙上装饰着石雕和壁画。

庞贝城遗址充分反映了古罗马社会的道德堕落,一部分人耽于酒色,纸醉金迷,生活淫糜。

庞贝城明显有两多:一是妓院多,一是酒馆多。妓院墙壁上画满了不堪入目的春宫画和各种淫荡的场面;城内酒店林立,店铺不是很大,酒垆与柜台都在门口,酒徒可以站在柜台外面喝酒,在一些酒店的墙壁上留下了酒鬼们信手涂鸦的歪诗邪文,至今依稀可辨。

庞贝城埋在地下平均深度为3.6米,比起埋在地下二三十米深且被新城覆盖的赫库兰尼姆较易发掘,但要运走那么多的泥石,也非易事。目前,整个庞贝遗址就是一座博物馆,用外墙围成,不准任何人居住,更不准车辆入内,而在遗址外围,形成了一座几万人的游览城市。

由于庞贝城保存了古罗马时代社会生活的真相和宝贵资料,因而已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它不仅是一座普通城市生活的绝妙写照,而且也是一座珍品的宝库。

3岩浆下的古城:赫库兰尼姆城

公元79年8月24日早晨,那不勒斯海湾晴空万里,阳光明媚。

在海滨圣地赫库兰尼姆城,面包师塞克斯塔斯·帕特卡斯正在面包房烤制着面包和糕点,蔬菜水果贩子奥拉斯·法菲热斯正往水果和蔬菜上洒水,一位雕刻师正在加工一块美玉,一个生病的孩子躺在珠宝店后面的一所房子里,一个粗壮的搬运工正在造船厂搬运一箱货物,一个14岁的小保姆正在照看仅10个月的婴儿……整个城市的居民处在宁静欢快的气氛之中。

中午,赫库兰尼姆城的居民感到大地在震颤,并听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雷声,抬头望去,只见东面4公里远的维苏威火山口冲出一股蘑菇状的烟柱,霎时间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滚烫的岩浆以每小时100公里左右的速度迅速地涌向这座城市,其温度估计高达399℃。

惊恐万状的居民争先恐后地涌向海滩,沿海滨或乘船逃命。

19个小时以后,当维苏威火山平静下来时,赫库兰尼姆城已经被掩埋在厚达20~30米的黑色岩浆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