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丰富多彩的报告开场白
开场白也叫“开头语”,是报告的开头部分,开场白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有时甚至超过讲话的主体部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话中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如果开始就平庸冗长,啰啰嗦嗦,空话连篇,听众就会觉得乏味,进而影响情绪,不能集中精力往下听。因此,领导者作报告必须重视开头,精心构思和组织好开头语,力争先声夺人,一开始就把听众吸引住。
开头语的具体任务是明确报告所要阐述的问题。毛泽东曾指出:“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人以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开头语的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说明会议的指导思想、任务,会议要研究、讨论、解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开场白主要考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明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为什么召开,有什么意义,确定这个讲话有什么背景以及与讲话主题有重要关系的情况;二是揭示会议、讲话的主旨和任务,有的需要表明观点和态度,有的则在主体部分中表明;三是阐述为什么确定这个主旨。当然,在开场白中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可以都讲,也可以只讲其中一两个方面的情况或内容。
明白了开场白讲什么的问题后,还必须考虑怎么讲的问题,也就是开头的方式方法。一般说来,报告的开场白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
(1)交待背景与情况
采用这种方式开场即首先介绍一些与会议或讲话有关的情况与背景,让听众了解会议及讲话的来龙去脉,帮助听众理解报告与会议精神,使之不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引起听众的注意。例(1):这次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中央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先后听取了汇报,讨论研究了纪检监察工作方面重大问题。尉健行同志的工作报告,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例(2):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例(3):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已经出版并且开始在全国发行。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专门作出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今天又组织这场报告会。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县以上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决定,把这件大事抓好。在例(1)中,报告者一开场就简要说明了中央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会前专门听了汇报,作了研究。提醒大家我讲话的内容是经集体研究决定的,并非个人意见。在例(2)中,报告者首先对白求恩同志先作一个简要介绍,使听众对白求恩同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例(3)中,报告者的开场白是简述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中央专门作出了学习决定,举办了高级干部研讨班,今天的报告会是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一个部分,大家要高度重视。
运用这种方法开场,不管是交待时间、地点、人物,还是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背景与起因等,都是为揭示主题作准备。所以讲话一定要从中心论点出发,紧扣会议或讲话主题,不能信口开河,离题万里,使听众不知所云。此外,介绍背景材料要实事求是,不能任意扩大,故弄玄虚,也要防止笼统地使用套话、空话。
(2)直接揭示报告题旨
这种形式的开场白就是开宗明义,开拳就打,一开始就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把讲话的主题或观点亮出来,让听众明白,接着进入讲话主体部分。话一出口,要谈什么内容,赞成什么,肯定什么,批评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观点十分明确,毫不含糊。这样的开头能使听众很快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想听下文的欲望。这是领导讲话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如:(1)我主张将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下……
(2)这次座谈会,重点谈经济工作。我对当前和今后经济中的若干问题,讲几点意见。
(3)现在,我就进一步扎实地开展绿化祖国运动的问题,讲几点意见。这三个开头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报告的主旨。所不同的是第一个把讲话的论点亮了出来,吸引听众去探求为什么、怎么办,而后两个只是揭示了会议及讲话的主题,没有讲论点或观点。
(3)以总结引入主题
这种讲话首先对会议的有关情况及其他同志的讲话进行简要回顾小结,把会议决定的重要事项点一下,把重要讲话的内容归纳一下,然后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引入讲话主题。这种方式一般在会议中间或结束时使用。如:
例一: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在党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我们党多年以来没有开过这样的会了,这一次恢复和发扬了党的民主传统,开得生动活泼。我们要把这种风气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
这次会议讨论和解决了许多有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大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敢于讲心里话,讲实在话。大家能够积极地开展批评,包括对中央工作的批评,把意见摆在桌面上。一些同志也程度不同地进行了自我批评。这些都是党内生活的伟大进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例二:召开这次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很有必要,也很重要。我看了一些会议简报和综合汇报材料,刚才听了吕枫同志和其他几位同志的发言,觉得会议开的是好的。锦涛同志在会议开始时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所讲的内容我都赞成。关于党的建设,最近我已经讲过两次,一次是在纪念建党72周年座谈会上,一次是在外交使节工作会议上,今天没有多少新话要讲了,只是把有些问题再强调一下。
这两个开头,都是对会议召开的有关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并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特别是一中,小平同志首先对会议进行了高度概括和评价,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会议讨论和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后提出了所要讲的话题。让听众感到亲切自然。
(4)引起听众思考
这种方式是报告一开头就提出问题,吸引听众的关注,引导听众去思考。而问题的答案则正是讲话要揭示的论点。听众听到这些问题,就会关注讲话内容,主动去思考,从而有助于激发听众欲求对问题解答的情绪。如:
例一:怎样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是个大问题。现在党内外、国内外很多人都赞成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什么叫高举?怎么样高举?大家知道,有一种议论,叫做“两个凡是”,不是很出名吗?凡是毛泽东同志圈阅的文件都不能动,凡是毛泽东同志做过的、说过的都不能动。这是不是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不是!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例二:现在有一种风气,就是民主作风不够。我们本来要求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做。现在却有好多人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
这两个例子都是首先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听众去思考。尤其是(1)中,小平同志紧扣主题,运用设问提出了一连串相关的,又是听众关心的重大敏感问题和原则问题,异常尖锐和突出,让听众不得不集中精力,留心静听。这个开头,不仅问题提得尖锐,发人深思,而且接下去的回答,也是旗帜鲜明,坚决有力,切中要害,为正文的讨论,拉开了架子,亮出了路子。
(5)紧扣会议任务
这种形式的开场白首先讲明主要任务或主题是什么,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等,然后再提出所要讲的话题。现在领导作报告时普遍采用这种形式。例如:这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党中央召开的又一次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研究和部署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通过这次会议,使党的各级领导和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进一步认清大局、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更好地动员、团结、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个开场白,一开始先简要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然后重点介绍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和要达到的目的。让听众一听即知道会议的中心任务和主题是什么,会议是干什么的。便于听众吃透和理解会议精神。
综上所述,报告的开场白多种多样,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形式。领导应根据报告的内容和听众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开头方式,都必须做到简明扼要,开门见山。或切入主题,或交待任务。
2.准确把握报告的主体内容
主体即整个报告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是否成功直接决定着报告的成败。看一个报告有没有水平,是不是有分量,有没有特点,主要是看这一部分,所以领导者必须下功夫讲好。
报告主体部分具体包括讲什么,怎么讲以及讲到什么程度等。这些都要根据会议的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应当紧扣开头语提出的论题或主旨,展开具体的阐述、分析、论证。既要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要有典型具体的事例,从多方面、多角度,透辟地阐明报告的主旨。应该像元代乔梦符所说,一篇文章应像“凤头、猪肚、豹尾”那样。主题部分就是“猪肚”了,应该饱满充实。
报告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要讲好这一部分,关键是把握好三点:
(1)内容充实,分析透彻
一个报告只有内容饱满充实,占有丰富的材料,详细的例证,充足的信息量,才能有效地论证观点,给人以启发、教育和力量。反之,如果一篇报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则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没人愿意听的。内容饱满充实主要是指有新鲜、深刻的思想观点,有具体、生动的事例。
一个报告有没有说服力,内容是否充实,关键是看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有力。事实胜于雄辩,如果论据不充分,观点就立不住脚,就没有力量,很难去打动人、感染人、说服人,就会给人一种“空”的感觉。要使论据充分,有效地证明主旨,就要选用大量有价值、有内容、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历史的、现实的,也可以是本地的、外地的。所选用的材料要典型、真实、贴切、有新意,这样的材料才具有说服力。
但报告仅有大量的材料还不行,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自然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现象、事实,进行深人分析、判断,揭示其本质,抽象概括其规律。具体的理论分析主要在于指出现象的本质属性、产生的影响、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如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时,运用大量的事例列举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毛病在党内的表现及危害,深刻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听后很有说服力。在《反对自由主义》中,列举了自由主义存在的事实,分析了自由主义对我们党的事业的危害及产生的根源,指出了克服自由主义的方法。其分析深刻透彻,入情入理,入木三分。
(2)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报告的思想内容要有一定的次序和步骤,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都要有一个总体的设想。通常我们把这种从总体上安排讲话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讲话结构的步骤,叫做层次。层次又叫“意义段”、“逻辑段”或“部分”、“大段”等。也就是说主体共分几大部分。
安排层次要着眼于讲话思想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必须先有个合理的、清晰的讲话思路。讲话层次混乱、颠三倒四的主要原因是思路不清。要使讲话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就需要讲话者有清晰严密的思路,把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用例、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衔接都考虑清楚,精心组织,从而紧紧抓住听众,使听众一步一步地掌握报告的内容。
为了使讲话听起来条理清楚,通常可采用以下办法:
序码排列。将报告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前面标以数码,依次排列下来,每一部分的内容都紧扣一个中心。一般情况下,每一部分内容的第一句话,提炼为论题句或论点句,用以表示出每一部分讲话的内容范围或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