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外国名人故事荟萃(下)
22128700000173

第173章 柏拉图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的教育家和哲学宗师。无论是作为苏格拉底的得意学生,还是亚里土多德的老师,都足以使他名垂青史。

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克勒(Aristocles)。这是他袭用祖父的名字。父亲叫阿里斯通。他母亲的家族是雅典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亲戚多系当时的达官显贵。

相传在12岁那年(前415),巴来斯特拉体育学校教师阿里斯顿见他前额宽广,身体强壮,给他一个绰号plato,即宽阔、壮伟之意,后来成为他的正式名字。

由于出身贵族,柏拉图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柏拉图文学造诣极高,一些名著不仅在哲学领域大放异彩,而且写出了许多文学杰作。

柏拉图青年时代曾想从事政治活动,他的家庭也允许他比较容易地登上显要地位。然而他却走上学者的道路,这与雅典的衰落和政治的腐败不无关系。

当然引导柏拉图走上哲学道路不仅仅是这些。柏拉图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多方面才能,很早就对哲学产生了兴趣,尤其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苏格拉底被认为是当时雅典最有智慧、最有教养的人。他对柏拉图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柏拉图忠实地跟随这位导师学习长达8年之久,深得苏格拉底哲学的真谛。他是苏格拉底学生中最有名气的一位,并被称为惟一的继承人。

苏格拉底喝完毒药,静静死去以后,雅典的政治气氛使人窒息。为了免于遭受迫害,柏拉图和他的挚友们纷纷逃离雅典,侨居墨加拉,与他的好友欧克里德到处避难。在这里,柏拉图经常和他的朋友们在一起讨论哲学问题。这时他28岁。以后12年侨居他乡的生活不但在哲学方面,而且在政治上对柏拉图的生活都有不同的影响。

柏拉图与叙拉古僭主狄奥尼修一世及其姻亲第翁的交往,对他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柏拉图一生3次访问叙拉古。公元前368年,柏拉图第一次来到叙拉古,在那里他结识了第翁。第翁是狄奥尼修一世的妻弟,又是他的女婿,那时他天姿聪颖,喜欢哲学,与柏拉图一见如故,他仰慕柏拉图,希望柏拉图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改善叙拉古的状况。但是,第翁主张开明政治,厌恶宫廷的奢侈习气,因此在宫廷中不受欢迎。狄奥尼修一世是一个在政治上、军事上野心勃勃、踌躇满志的君主,他结识和接待柏拉图在很大程度上是附庸风雅,博取礼贤下士的美名。柏拉图和第翁之间的亲密友谊已使他不快,加之柏拉图为了实现自己培育“哲学王”,用哲学思想来改革国家的目的,往往直言不讳,发表刺耳的言论,这样他并不能受狄奥尼修一世的宠爱。柏拉图后因与狄奥尼修一世发生冲突,而返回雅典。

柏拉图返回雅典后,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公元前387年,柏拉图40岁时,创办了一所学园。

柏拉图的“学园”影响了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并从而影响了后来发展起来的学院和大学。但是不能简单地从现代大学的角度看待“学园”。当时的“学园”还具有某种宗教团体的气息,以主管学术和艺术的诸女神“司”做为“保护神”,全体人员过着集体的生活。在“学园”自己的“礼拜堂”中举行宗教仪式,在公共食堂中一起用餐。一部分个人财物归集体公用。学园的课程主要有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和声学,以及社会、政治、伦理等。但是所有这些学习,只是为学习辩证法奠定基础。在柏拉图看来,最高深、最高尚的学科是哲学即辩证法。柏拉图十分重视数学学科,据说学园大讲堂的门前写着这样的话:“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柏拉图亲自授课,采用的主要方式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即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自由研讨。

“学园”的创立,使得雅典不仅像伯里克利骄傲声称的在政治、艺术的意义上是全希腊的学校,而且名副其实地在哲学和学术上成为“全希腊的学校。”“学园”创立以后,吸引了诸多外邦青年到雅典向柏拉图和伊索克拉底等人求教。柏拉图学园培育出了不少卓越的学者。比如亚里士多德,欧多克索、克塞诺拉底,赫拉克利特、泰阿泰德、斯彪西波等等。

公元前367年,叙拉古的狄奥尼修一世去世,他的儿子狄奥尼修二世继承了王位。他受教育不够,因此完全不适合担当起他父亲抑制迦太基人扩张的伟大事业,而迦太基人的扩张正威胁着西西里西部希腊文明的存在。狄奥尼修二世不得不借助他的姐夫第翁。第翁和他的妻弟狄奥尼修邀请柏拉图到叙拉古,帮助他们维护政权。柏拉图虽然觉得成功的希望不大,但仍接受了第翁的邀请。

但是不久,狄奥尼修性格暴力的一面就表现出来,同时对比他年纪较长的第翁也心怀不满。第翁后来被放逐。柏拉图失望地返回雅典。这是他第二次访叙拉古,仍然没有实现他的所谓理想的国度的目标。

柏拉图离开叙拉古后,仍同狄奥尼修二世保持个人通信联系,并试图缓解狄奥尼修与第翁之间的紧张关系。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狄奥尼修不但没收了第翁的个人财产,而且为了王朝的利益,迫使他的妻子改嫁。柏拉图出于对第翁友谊起见,再次航行到叙拉古,并在那里度过将近一年时间,希望能挽救这种局面。在这段时间,柏拉图为提议中的希腊城市联邦起草了一部宪法的序言。但是旧体制的影响太强大了,柏拉图曾一度处于危险的境地,狄奥尼修的野蛮侍卫一度敌视他。依靠阿启泰以塔伦托人的名义强烈干预下,他才得以逃离虎口,回到雅典。柏拉图对西西里的政治亲自介入才告结束。

从此以后,柏拉图在学园里继续他的教学事业。

公元前347年,这位80高龄的老哲学家与世长辞。他亲手创立的学园前后持续了916年之久。这个学园可称为欧洲第一所固定的学校,为晚期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柏拉图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以柏拉图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35篇对话、13封信札和一本定义集。这些著作包括:《申辩辞》《克里多》《理想国》《智者》《法律篇》《政治家》等。其中《理想国》最为著名,其次是《法律篇》。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描述和设计了一个等级森严的理想国度。他认为人的灵魂有理性、意志和欲望(情感)三个部分,一个理想的国家也是相应地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统治者阶级;第二等级是武士阶级;第三等级即劳动者阶级。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国中,三个等级的人应安分守己、各守本位,尽力尽职,国家才能“和谐一致”,成为理想的国家。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主张实行“共产”制度,并对第一、二等级严格的教育、训练。取消第一、二等的私有财产,取消家庭、实行共妻共子,无论男女都住公共房子,吃公共饮食;为了保持种族优良,由统治者决定婚配。子女一出世便离开父母,由国家养育和施行教育、训练,使之成为优秀人才。这就是最早的“共产”社会。

在柏拉图看来,理想的实现,关键在于哲学,即要有哲学家来当国王。他十分强调哲学家的作用,强调国家权力与哲学理性的合一,认为只有以哲学为工具来治理国家,才能实现对武士和劳动者进行智慧的统治。

柏拉图第一、二次叙拉古之行,就是想实现“哲学王”的观点,但种种原因使他最后丧失了对实现理想国的信心。

柏拉图后期的对话如《法律篇》和《政治家》中所提出的主张,已经和《理想园》中的政治主张有所不同了。在《政治家》和《法律篇》中,较强调法律的作用。

柏拉图的哲学,提出了以理念为核心的一系列哲学思想。柏拉图的理念哲学主要强调三点:

第一,在理念和事物的关系问题上,他认为理念是惟一真实的存在,是事物的原因;而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是理念的产儿。人们日常感觉到的具体事物都是易变的、相对的、不真实的,而只有通过理性认识到的理念才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真实,进而根据两种不同的认识对象把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

第二,吸收了“摹仿说”,并且提出了“分有说”来阐述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所谓“分有说”就是指出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它(或它们)有了理念的结果。

第三,在理念与理念关系上,他又把理念分成了若干等级,形成理念的等级系统。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最低级的理念;数学或科学的理念是较高一级的理念,艺术和道德的理念如美、勇敢、正义等是更高一级的理念;最后,善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善是“超于存在之上,比存在更尊严更有威力的东西”,也就是说,善是至高无上的神的化身。

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由柏拉图所创立的以理念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把理念推向了古代思辩辩证法的顶峰,而且一直影响、制约着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他是西方传统文化的奠基者和杰出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