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上)
22128500000043

第43章 性格的故事(3)

〖不伦不类〗

【释义】表示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正派。“伦”即类。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次,薛蟠从江南带来了两大箱东西,送给母亲薛姨妈和妹妹薛宝钗。一箱是绸缎绫罗、洋货等家常应用之物,另一箱是笔、墨、纸、砚和各种小工艺品。薛姨妈将箱子里的东西取出,一份一份地打点清楚,叫人送给贾母及王夫人等处。

富有心计的宝钗回到房中,将那些玩意儿一件一件过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份一份配合妥当,分送给贾府的姊妹们,就是贾环那里,她也没有忘记。林黛玉的比别人不同,而且又加厚一倍。一一打点完毕,叫人送往各处。

赵姨娘见宝钗也送了贾环如此东西,心里很感激,想道:“怪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如此!她哥哥能带多少东西来?她挨门送,一处也不遗漏,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这样没时运的,她都想到了。要是那林黛玉,她对我们娘们儿正眼也不瞧,哪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赵姨娘一面想,一面摆弄那些东西。忽然,她又想起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为何不趁机到王夫人那里去卖个好呢?于是她拿了东西走进王夫人的房中,站在旁边,赔笑说道:“这是宝姑娘才送给环哥的,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得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呢,多大方,怎么不叫人敬奉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天夸她、疼她。我也不敢作主就收起来,特地拿来给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欢喜欢。”

王夫人听了,早知道赵姨娘的来意。又见她说的话不伦不类,但又不便不理她,就说:“你只管收了去拿给环哥玩罢。”

赵姨娘来时很高兴,没想抹了一鼻子灰,心中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地走了。

〖不因人热〗

【释义】“不因人热”比喻性情孤傲、不依赖别人。

【出处】此典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东汉的文学家梁鸿为人孤傲,清贫自守。他和妻子孟光一起隐居在吴地,给别人当佣工。由于生活困难,还常常寄居在别人家里。

有一次,梁鸿夫妇寄住在当地人家里,这家人做完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做饭,就关心地对他说:“我的饭已经做好了,灶里的火还燃着,趁着余火,你接着做饭吧。”梁鸿听后,就像受了羞辱一样,严肃地说:“你的好意,我们心里是知道的,但一个人处世怎么能利用别人的余火来加自己的热呢?”说完,他灭掉灶中的火,再重新生火做饭。

〖不死之药〗

【释义】说明中射之士,以其自身行动揭穿了“不死之药”的诬妄。

【出处】此典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有人把不死之药献给楚王,谒者便捧着它送进宫去。中射之士问谒者说:“这东西能吃吗?”

谒者回答说:“可以吃。”

于是,中射之士便把不死之药夺过去吃了。楚王派人去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托人对楚王说:“我询问谒者,谒者说‘可以吃’,我就把不死之药吃了。说明我并没有罪,而罪是在谒者身上。而且,客人献的是不死之药,说明这是一种死药,是客人在欺骗君王。因此,把没有罪的人杀死了,从而说明客人是欺骗君王的,倒不如把我放了。”

于是楚王便决定不杀中射之士。

〖不死之道〗

【释义】“不死之道”说明大凡迷信什么“长生之术”一类异端邪说,都是很愚蠢的。

【出处】此典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

有人要教给燕王长生不死的,燕王于是派人跟他学。派去学习的人还未来不及学,这个人就死掉了;燕王大发雷霆,下令把派去学习的人也给杀了。燕王不知自己上了骗子的当,反倒认为学的人学得迟而杀死他。

〖不识时务〗

【释义】“不识时务”意指认不清当前形势与时代潮流,有时也指不知趣。

【出处】此典出自《后汉书·张霸传》:“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道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东汉献帝时,大臣掌握着大权,汉室已面临危险的地步。刘备是皇室的子孙,就想找机会挽救汉朝的危机,但是东奔西走,总是没有好的根据地。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访隐士司马徽,司马徽是当时才能优异的人,他对刘备说:“我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你为什么总是东奔西走的没有一个好的根据地呢?”刘备说:“这也许是我的运气不好,八字生得不巧呀!”司马徽道:“不是这样的,是因为你的身边没有优秀的人才。”刘备说:“我自己虽然没有才能,但是我的身边都是能干的人,如文有糜竺和简雍,武有关羽和张飞,不能说没有人才。”司马徽说:“糜、简二人只能说是普通的文人,对你没有多大帮助。关羽和张飞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们毕竟只是武将,不是通权达变的人才;至于糜竺、简雍二人,我刚才说过,他们对你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他们都是白面书生,是不识时务的人;只有识时务的人,才可以称得起是俊杰,你要找到识时务的人来辅助你,才能成就大业。”

〖不知天寒〗

【释义】“不知天寒”来讽喻养尊处优、脱离百姓的人,是不会懂得百姓疾苦的。

【出处】此典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齐景公时,大雪接连下了三天还没停。景公穿着狐皮大衣,坐在大厅一侧的台阶上。晏子进来拜见,侍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呀!下雪三天而天气一点也不冷。”

晏子反问道:“天不冷吗?”

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却知道老百姓受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老百姓忍受寒冷,自己安乐却能知道老百姓劳苦。如今您却是一点不知道。”

〖不受一钱〗

【释义】“不受一钱”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出处】此典出自《晋书·邓攸传》:“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

邓攸(公元?~326年),字伯道,晋代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西晋时曾任河东太守。西晋末年,朝廷内讧,爆发了八王之乱。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石勒(公元274~333年,羯族,上党武乡人,字世龙,东晋列国后赵的创造者)消灭东海王司马越全军,攻克陷洛阳城,邓攸当了俘虏。石勒欣赏邓攸的才能,就任用他为参军,让邓攸跟着他东征西战。邓攸乘机带着妻子儿女逃跑,又遭到贼人劫掠,失去牛马,只好扔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只带着妻子和侄子邓绥逃亡。后来经友人推荐,得到晋元帝(司马睿)的任用。

晋元帝任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太守缺额,许多人都想去担任这个职务,晋元帝都没有答应,结果却把吴郡太守的职位授给邓攸。邓攸自己带着粮米到郡上任,不肯接受俸禄,只饮用吴郡的水而已。当时吴郡闹饥荒,邓攸上奏请求赈济灾民,还没有得到恩准,就自行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朝廷派遣散骑常侍桓彝慰劳饥民,考察邓攸的政事得失、好坏。这两个使者弹劾邓攸擅自开仓放粮。不久,皇帝有诏令下达,谅情而宽赦其罪。邓攸在吴郡任太守期间,清正廉明,百姓欢悦。后来,邓攸自称身体有病,就辞去太守的官职。郡府里常有用于迎送的金钱几百万,邓攸离职时,不肯接受一文钱。他离开吴郡时,数千名老百姓拉住邓攸乘坐的船,苦苦地哀求他留下来,使他的船无法行进,于是邓攸只好留下来又呆了一段时间,到晚上才乘船离去。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释义】“不痴不聋,不做家翁”用以比喻作为一家之主,对子侄辈的一些小过失,要装痴假聋,不必追究,否则大家庭就难以维系。

【出处】此典出自《北史·长孙平传》:“平进谏曰:‘谚云:不痴不聋,不做大家翁。此言虽小,可以喻大。邴绍之言,不应闻奏。’又见《资治通鉴·卷二二四·唐代宗大历二年》:子仪闻之,囚暖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唐代,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又接连发生了回纥、突厥等少数民族入侵,唐皇被逼得几次逃难,郭子仪,多次打败乱军,使唐王朝转危为安。唐代宗李豫为了酬劳郭子仪,除了给他高官厚禄外,还把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他的儿子郭暧为妻。小夫妻吵架的时候,升平公主摆起了公主架子。郭暧气愤地说:“你是公主又有什么了不起!皇帝不是全靠我爸爸出力才能坐稳皇位的吗?我爸爸还不稀罕做皇帝呢,要不然早就做了!”升平公主气得立刻跑回皇宫去向皇帝哭诉。郭子仪恐慌不已,郭暧的话如果被追究起来,是要满门抄斩的啊!于是他连忙把郭暧捆绑起来,并向皇帝李豫请罪。谁知李豫却不以为然地笑道:“俗谚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子、媳妇吵嘴说的话,大人何必计较呢?”一场天大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专横跋扈〗

【释义】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

梁冀是东汉时期一个自高自大的将军,他凭借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担任过朝中许多重要职务。

汉顺帝永和元年,梁冀被任命为河南尹,他上任以后,无恶不作,臭名昭著。当时,梁冀的父亲、大将军梁商有位老朋友吕放,是洛阳令,吕放在一次进京的时候,拜会了梁商,把梁冀的所作所为告诉了他。梁商很恼火,就把梁冀找来,严厉地训斥了一顿。

梁冀怀恨在心,暗中派出刺客,把吕放杀了。他怕父亲知道,又借追捕凶手为名,把吕放宗族亲友一百多人全部杀死。

不久,梁商病死,汉顺帝让梁冀接任了他父亲大将军的职务。从此,梁冀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

公元144年,汉顺帝病死,汉冲帝即位。那时冲帝还是个二岁的幼儿,由梁太后代为执政。梁冀根本不把自己的妹妹放在眼里,更加专横跋扈。

过了一年,冲帝又死了。梁冀为了继续操纵朝中大权,便立当时只有八岁的刘缵做皇帝,便是汉质帝。

汉质帝虽然年幼,人却很聪明。他知道梁冀非常骄横,心中很不满。一天,质帝坐朝,百官朝见毕,他看着梁冀说:

“他可真是个蛮横无理的大将军呀!”

梁冀听了,又气又恨,害怕质帝日后会对自己不利,就指使爪牙把毒药掺在汤饼中送给质帝吃,把质帝毒死了。

接着,梁冀又立刘志为汉桓帝。从此,他更加骄蛮凶横,不可一世。他对反对自己的人,大加杀戮,残酷无情,当时朝中无人敢反对他,因此,他先后专权达二十余年。后来,汉桓帝随着年龄的增加,也逐渐羽翼丰满,最后逼得他自杀而死。

〖为虎作伥〗

【释义】“为虎作伥”意思是引诱、帮助坏人做坏事。

【出处】此典出自《北梦琐言逸闻》:“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古时有这样一则传说:有一只老虎,正在茂密的森林里寻找食物,忽然碰见一个人,就一口咬死了这个人,然后把这个人身上的肉吃光了。老虎虽然把这人当做了鲜美的食物,痛快地吃了一顿,可是却还不准这人的灵魂离开他,一定要让这个人再找一个人给它吃,才可以获得自由。于是这灵魂就引着老虎到处去找第二个人。不久,找到第二个人,这时候,那灵魂便走上前去把那个人的衣服脱掉,又把带子解开,让老虎轻而易举地吃掉赤裸裸的人身。那帮助老虎干这种吃人勾当的灵魂,叫做“伥鬼”,也叫“虎伥”。

〖五斗解酲〗

【释义】“五斗解酲”本来的意思是,用五斗酒解酒病。后来,人们用“五斗解酲”形容纵情饮酒,放浪不羁。

【出处】此典出自《晋书·刘伶传》。

晋代名士刘伶狂放不羁,喜欢饮酒。有一次,他感到口渴难忍,就可怜巴巴地向妻子要酒喝。妻子很生气,反而将酒倒掉,毁掉酒器,痛哭流涕地劝丈夫说:“你喝酒太多,这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戒掉。”刘伶说:“好!可是我自己没有能力戒掉,只有祈求鬼神,我亲自在鬼神面前赌咒发誓才行。你快去准备酒肉,我马上就要祈祷了。”妻子依照他的吩咐去做了。刘伶跪着祈祷说:“老天生我刘伶,爱喝美酒出名。一次喝上一斛,五斗才解酒病。妇人说的话,千万不要听从。”于是饮酒吃肉,又喝得酩酊大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