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习惯学习法
22128000000024

第24章 学生提高文科能力故事推荐(15)

108.如何训练说话

语文学习除了“认”、“听”、“读”、“写”几个方面外,还应该包括“说”,也就是口头表达能力。不少同学重视前几个方面,而忽略了“说”的训练,这对提高语文水平是不利的。怎样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呢?方法是很多的。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都是很好的训练形式。这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步骤分为以下4个阶段:

1.先成文再背诵。

这是最初阶段,由于同学们尚未经过说话的规范训练,不习惯当众表达,演说时,既要考虑语言、语调、词汇、句子,又要考虑语言的组织,往往显得十分紧张,想好的话也不能准确表达出来。因此,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心理素质,为进一步训练和提高打下基础。演讲前可将其内容写成讲稿,然后背熟。会上,能够比较从容地背诵就算达到目的。

2.先打腹稿再演讲。

这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要求接到话题后,用较短的时间,在头脑中列出演讲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在众人面前表达出来。此时,要说的话还没有全部成文,在说的过程中,需花费较多的精力思考组织语言,难度较大。

3.表情模仿。

经过以上训练,达到能比较流畅地当众演讲的要求后,就要开始注意表情训练。最初可通过电视观察名人演讲时的表情、动作,并加以模仿,渐渐地就会懂得其中的奥妙。然后,就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于自己的演讲过程之中。多次训练之后,就能运用得比较自如。

4.即兴表达。

这是说话训练的最后阶段,要求在基本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后,能根据临时发现的情况,即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要求,在有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基础后,也是不难达到的。

109.“一刹那”是多久

读书看报时,常见到“刹那”、“瞬间”、“弹指”、“须臾”等字眼,这些都是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概念。它们到底有多长时间?它们之间是否有差别?

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梵典中找到明确的答案,在《僧祇律》中即有这样的记载:

“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据此,可推算出具体时间来。即一天一夜24小时有480万个“刹那”,或24万个“瞬间”,1万2千个“弹指”,30个“须臾”。再细算,一昼夜有86400秒,那么,一“须臾”等于2880秒,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刹那”却只有0.018秒。在写文章时,为了表达恰切的意思,对上述概念应斟酌选用。

110.为什么“一点之差,意思相反”

孙犁的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里有这样一句话:“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这是丈夫要去部队参军杀敌的前一个晚上,妻子说的话。如果把这句话的标点改成这样:“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表达效果明显不同。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写出妻子思想的开朗。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句话就产生了相反的效果:说明妻子只考虑家里而不明大义,是阻止丈夫抗日的落后妇女了。

111.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反映实际生活的一种口语。它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巧妙有趣,大多富于讽刺和幽默的意味。

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所组成,前部分是比方,像谜面;后一部分才是本义,像谜底。大部分歇后语的本义均可通过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而得出。所以说话时,往往会说前一部分,让听者自己去领会其本义。这就叫歇后语。这种独特、巧妙的修辞方式,基本上属于比喻的修辞范畴。现在所流行的歇后语一般将后部分一齐说出。

正确地运用歇后语,可使语言或作品生动活泼,增强其表达效果。

112.普通话是怎样形成的

古时候,人们说话各用乡音,南腔北调,不便于思想交流。元、明、清时代,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随着人们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北京话也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当时,这种北京话主要用于官场交际,所以又称为“官话”。清朝雍正皇帝就曾命令官吏“务使语言明白,使人易通,不得仍前习为乡音”。雍正的目的,自然是为封建统治服务。不过,客观上也有助于“官话”的进一步推广。事实上,这种“官话”不仅在官吏之间通用,并且也逐渐为各地的老百姓所接受和使用。

当时的文人,一方面用脱离口语的文言写作,一方面也用接近口语的“白话”写作,《水浒传》、《红楼梦》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种白话文学的语言基本上属于北方话,因此对北方话的推广也起到促进作用。

晚清时候,一些文人致力于“官话”推广、普及工作,其中尤以王照的贡献最大。王照经过认真的考察研究,终于得出了“北至黑龙江,西至陇,西南至滇,南至江,东至海,纵横万里”“皆与京话略同”的结论。他提议“取京话”为“官话”,作为公用话。他还仿照日本文字的“假名”,截取汉字结构中的一部分作为字母符号,创“官话合声字母”50个(即“京音字母”),为我国汉语注音字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四”时期,书面语方面,“白话”逐渐代替了“文言”;口语方面,在历史上流行的“官话”基础上,开展了所谓的“国语”运动,把北京话定为标准的“国语”,作为民族共同语加以推广。

不过,早期的官话和后来的国语,除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外,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范标准。1955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才提出明确要求,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只有符合这个要求,才是规范化的普通话。

113.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

据《语言及语言交际手段问题介绍》说,目前,世界上已知语的语言。其中有500种语言为人们所研究。

除此之外,有1400多种语言尚未得到承认或正处在衰亡阶段。有250种澳大利亚地方语言,使用人数总共只有4万人。有170种印第安地方语言,使用人数更少,而且大多只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