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兴趣学习法
22127900000016

第16章 学生提高理科能力故事推荐(7)

绿色产品在使用中履行着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功能,是绿色技术活动的最终结果。绿色产品与绿色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同一绿色技术可以生产多种绿色产品,同一绿色产品生产可能需要多种绿色技术。产品的绿色包装(能自然分解或易回收)应属于绿色产品,可以这样理解:绿色包装本身就是一种产品,它是某种绿色技术(如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新材料生产技术)活动的产物。但是,绿色包装里面的产品可能不是绿色产品。

绿色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治理污染技术和改善生态技术

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清洁生产是关于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无疑地,清洁生产技术属于绿色技术。但绿色技术不能等同于清洁生产技术。

假定在一个孤立、封闭的地理系统,生态平衡,没有污染。由于地理系统内部的居民一直使用清洁生产技术,从不使用任何污染技术,因此,地理系统中人与自然关系处于和谐状态。这时,清洁生产技术等同于绿色技术。但在今天的地球表面,不存在严格孤立、封闭的地理系统。不同地理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地理系统的污染都会影响比邻地理系统。并且,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一开始使用的技术具有高排放、高消耗和污染性质,造成了环境问题。正因为出现了环境问题,作为一种反思,才提出清洁生产技术概念。在已出现污染和地理系统呈开放的条件下,即使今后都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也只能部分解决环境问题。理由是,清洁生产技术只能防止未来的污染,而不能消除已存在的污染。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洁生产技术只是绿色技术的一部分,而不是绿色技术的全部。

在功能上,治理污染技术与清洁生产技术互补。治理污染技术是通过分解、回收等方式清除环境污染物,即解决存在的污染问题,而清洁生产技术是保证未来不发生污染问题。

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局部自然生态也可能出现恶化,如沙漠化、泥石流、湖泊沼泽化等。自然生态恶化同样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因此,需要相应的技术来改善自然生态,如沙漠植草、土石工程、湖泊疏浚等。尽管这些技术属于常规技术,但在功能上应划入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负载着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强调防止、治理环境污染,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在现代,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那种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观念已经得不到多数人支持。人是生物圈的构成要素,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结果不对称的互动关系。无论人的作用多么大,人对自然的影响只是改变自然的具体演化方式,不可能毁灭自然,更不可能消除自然的存在。但自然对人的巨大反作用就有可能毁灭人类,消除人类的存在。即使全世界所有的核装置同时全部爆炸,毁灭的是人类,不是地球。因此,在最高意义上讲,自然才是人的主宰,人只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作为人的生存环境,人对自然的任何影响最终都转化为对人自身的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也只是相对人而言。离开了人,自然界无所谓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

人是生物经过亿万年进化的产物,是地球自寒武纪以来的演化方式造就了生命,造就了人。受人的生理特征所决定,人只能适应现阶段地球的演化方式或存在方式,而不能适应地球的其他演化方式或存在方式(如没有氧气,没有水)。因此,人类活动不应改变现阶段地球的基本演化方式,否则,地球基本演化方式的改变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以高消耗、高排放、易污染为特征的现代技术,奉行“人类中心主义”,追求的目标是征服自然。实践表明,现代技术正在改变地球的基本演化方式,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必须进行技术范式转换,由现代技术过渡到绿色技术,制止人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维持现阶段地球的基本演化方式。

自然界的各部分紧密联系,地球表面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影响。如果不加控制,点污染会发展为面污染,局部的生态恶化会逐渐影响到整个地球生物圈。绿色技术可以防止和治理污染,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总是在具体的区域进行。那些应用绿色技术的区域,环境问题就得到解决。具体区域环境问题解决了,就是对比邻区域的“生态支持”,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如果现在所有区域都开发、应用绿色技术,那么,困扰人类几百年的环境问题就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将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美丽、富饶的地表自然。显然,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是一种善的行为,绿色技术负载伦理价值。

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在政府法规、市场力量和公众压力综合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选择绿色战略,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生产绿色产品。企业之所以开发、应用绿色技术,主要是绿色技术负载经济价值。这些经济价值可能是显性的、货币化的,也可能是隐性的、非货币化的。

具体说,绿色技术的经济价值包括三部分:一是内部价值,指绿色技术开发者或绿色产品生产者获得的价值。如绿色技术转让费,清洁生产设备、环保设备和绿色消费品在市场获得的高占有率等。二是直接外部价值,指绿色技术使用者和绿色产品消费者获得的效益。如用高炉余热回收装置降低能源消耗,用油污水分离装置清除水污染,使用绿色食品降低了人们的发病率等。三是间接外部价值,指未使用绿色技术(产品)者获得的效益。这是所有社会成员均能获得的效益(如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也是绿色技术负载的最高经济价值。

41.新型生态住宅

美国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生态住宅,这种住宅水、电自给自足,使用生态环保材料,室内空间围合随意,宽敞、明亮、宁静、舒适。

新型生态住宅的特点是:收集雨水,循环利用——雨水汇集到房下的储水槽然后送到厨房,在厨房使用后还可冲洗厕所或浇灌植物;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太阳能电池及时为电器设备供电,不用电或用不了的电由蓄电池储存,即使太阳能电池不工作,蓄电池可以保证5天用电;房屋结构灵活多变——外观呈圆柱形,坐落在矩形的轻钢质平台上,平台上的房屋由各种可拆卸组合的构件组成,空间分割围合随心所欲,房间更新只需变换隔墙板。

这种新型的生态住宅之所以走俏市场,除了能满足消费者强烈的生态环保需求外,更重要的是住宅本身功能完善、安静舒适且节约能源,实现了环境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与消费群体需求的统一。

42.沙尘天气的形成原因

浮尘、扬沙与沙尘暴统称沙尘天气。扬沙与沙尘暴都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特点是天空混浊,能见度明显下降。扬沙天气风较大,能见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间;沙尘暴天气风力很大,能见度小于1公里。而浮尘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出现时能见度小于10公里,大致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前后。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沙尘天气共发生13次,80年代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30多次,并且波及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严重。沙尘天气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面上要有沙源;二是要有大风。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区可分为境外源区和境内源区。境外源区主要有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境内源区主要有内蒙古东部、新疆南疆的沙漠地区。当沙尘从境外源区进入中国时,境内源区则成为加强源区。对北京地区影响最大的沙尘暴源区和路径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河北北部。造成这次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夏天至今我国北方持续干旱使草场等的沙化面积扩大。

43.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原由,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由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的速度计算,每1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0.1℃~0.26℃;一个世纪后即为1.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44.节水科技

1.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但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也最严重,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70%,灌溉过程中半数以上在中途渗漏,采用漫灌又要浪费30~35%。今后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对灌溉农业区,节水灌溉技术应以改进地面灌溉为主,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如平地、沟灌、间歇灌等)。在北方渠灌区推行并渠结合的灌溉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喷灌和滴灌。应使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相配合,进行节水的轮作制度,推广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抗旱高产优质品种。对旱地农业区,应按照水旱互补的方针,充分利用雨水集蓄节灌等现代旱地农业技术,进行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无效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建设土壤水库,增加贮水。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当地水资源条件,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

2.推广工业节水技术

工业生产也是用水大户。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压缩工业用水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降低工业用水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如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若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可提高钢的产量,而且可降低用水量86~90%。(2)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国外先进工业企业的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企业的用水绝大部分都在一次利用后作为废水排放。虽然我国一些缺水大城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高,但地区差别很大,进一步挖潜可节约大量用水。(3)探讨利用海水、微咸水的技术。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沿海城市可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和生活冲厕水,华北和西北地区可开发微咸水资源。

3.推广城市生活用水节水技术

城市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水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据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的资料表明,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1/3由于水资供给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而白白损失了。由于许多城市自来水管道老化和质量低劣,每年我国由于管道漏损的水量就占自来水管网供水的20%以上,达到60亿立方米。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城市应通过节水技术改造供水管网,开发推广节水器具,宣传并鼓励节水,创建节水型城市。

4.开发、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治污技术

除了在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中节水外,开发、引进先进的治污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再利用率也是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首先应从战略上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积极开发和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治污技术,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深度,将城市污水开辟为“第二水源”。这种再生水可用作城市用水、工业冷却水、环境用水、地面冲洗水和农田灌溉水。这是保护供水水质和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