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借鉴法】
(一)
1918年2月,驻扎在中东前线的英军第60师奉命进攻杰里科。该师收到司令部指示,先拿下密奇曼希村,为进攻杰里科作准备。师长派某旅脱离主力部队,去攻占密奇曼希村所在的险要山头。
该旅指挥官感到任务艰巨,再加上地形不熟,觉得难上加难。这时,一位叫吉尔伯特的年轻少校帮助了他。这位少校熟读《圣经》,记得里面提到过密奇曼希这个地名。他打开《圣经》发现其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腓力斯人在密奇曼希扎营……某日,索尔之子乔纳森对替他提盔甲的青年说,来,让我们到另一边的腓力斯人的驻地去……乔纳森在小径上行走,寻找去腓力斯人驻地的道路。小径的一边有块陡峭的岩石叫博泽兹,另一边也有块陡峭的岩石叫塞尼。博泽兹石朝北与密奇曼希村相对,塞尼朝南面向吉比。乔纳森对年轻人说,让我们到他们的驻地去……乔纳森和那位年轻人在半英亩土地上进行第一次冲杀,杀死了20人左右。”
这段具体的记载使吉尔伯特得到了关于密奇曼希路径的重要情报,他建议旅长仿效乔纳森。旅长派人经过侦察,发现道路恰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那样,于是采用了少校的建议,改变了以整个旅作正面进攻的计划,派一连人去袭击土耳其人。结果,这次袭击完全成功。英军只有极少数人丧生。
时隔数千年,英国部队重演了《圣经》中乔纳森作战的神话,竟然取得了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了。
这个奇迹怎么会产生呢?原来这个少校所用的动脑方法好。这个动脑方法就叫做善于借鉴法,即借鉴和利用别人的经验为自己所用的方法。这一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为人们所运用。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借鉴法乃是利用他人经验中与自己面临问题中的类似、相近、相通之处来动脑解决问题。如面包发酵后变得松软多孔,这是食品制作中习以为常的事情。有一家橡胶厂的老板,从这里得到了灵感,将面包发酵原理移植到橡胶制造中,竟发明出一种海绵橡胶。这种新材料的性能比普通橡胶还要优越,新产品上市后销路极佳。另一家水泥制品厂看到海绵橡胶脱颖而出后,也尝试用发泡原理进行技术革新,结果开发出质地坚而轻的“发泡”水泥制品。这种多孔混凝土内含有空气,是理想的隔热、隔音材料。还有人在生产合成树脂时吹入空气,让树脂发泡,结果得到的是超轻型纱布代用品。也有人把吸管插进肥皂液中吹气,然后将发泡的皂液凝固,便发明出一种能漂浮水面的松皂。
借鉴如同移植,就是将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中成功的原理、方法、结构等,转移、应用到新的领域以求创新的一种方法。这是科学发现的一种主要方法,大多数的发现都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而应用于新领域时往往有助于促成进一步的发现。历史上重大的科技成果有时就来自借鉴。
古希腊时,叙拉古国王叫一个工匠做一顶纯金的皇冠。皇冠做好了,式样精巧别致,重量也跟给的黄金一样重,宫廷上下人人称好。可是国王却起了疑心:工匠有没有在皇冠里掺进银子?国王想起了阿基米德,便将他请来,要求他在不损坏皇冠的前提下,想办法测定出皇冠里是否掺了假?
这可是个难题。阿基米德回家苦思冥想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天,他在洗澡的时候发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而且,他觉得入水越深,体重就越轻。“找到了!找到了!称量皇冠的办法找到了!”他跳出浴盆,欣喜若狂地喊起来。
阿基米德立即进宫,他对国王说:“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实验,然后才能把结果报告给你。”国王同意了。
于是,阿基米德将与皇冠一样重的一块金子、一块银子和皇冠,分别放在水盆里,只见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阿基米德自信地对国王说:“皇冠里掺了银子!”
国王没弄明白,要阿基米德解释一下。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我把这个道理用在金块、银块和皇冠上。因为金子的密度大,银子的密度小,那么同等重量的金块和银块,必然是银块体积大于金块的体积,放入水中,金块排出的水量就比银块少。刚才的实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说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块密度小,从而证明皇冠不是用纯金制造的。国王听后信服了。
这里,阿基米德从洗澡中得到了灵感,把同等重量的木头与铁块在密度和体积上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排水量大小关系上的道理,借鉴到同等重量的金块、银块和皇冠上,通过观察三者排水量的多少,来判断皇冠里有没有掺假,以事实证明了那个工匠私吞了黄金。阿基米德的这种动脑方法就是“善于借鉴法”。
(二)
那么,要使用这一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要认识到借鉴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及三教九流等等都可以借鉴,中外各国的历史、人和事,各行各业的有关材料都可以借鉴。
第二,在进行借鉴时,要注意确切性、适当性,这样才有说服力。
古代,有些地方十分信奉鬼神,即使在军队中也不免如此。大将狄青出征时,大军才走到永林的南边,狄青就祈祷说:“出兵打仗,全靠神明保佑。”说着,就从袋子里取出一百个铜钱来。狄青把钱拿在手里与神明相约道:“这次出征我军果真能大获全胜的话,那么,我朝地上掷下这一百个铜钱,就让它们全部都是正面朝上吧。”
这时,狄青的左右随从赶紧劝阻说:“倘若不是全部铜钱都正面朝上,岂不会动摇大军取胜的信心。”
狄青不听劝阻,成千上万的官兵正敬重而惊疑地注视着。只见狄青把手举起,急速一挥,将一百个铜钱朝上一掷,落地一看,铜钱竟个个都是正面朝上!消息传开,全军上下即刻欢呼雀跃,声浪震动着山林旷野。狄青命令左右,叫他们拿一百个钉子来,依照铜钱散布在地上的位置,用钉子钉好,再用青纱笼罩上。狄青还自己亲手给它们逐一加封,然后说:“等我们大军得胜归来时,拜谢神灵之后再拾起这些铜钱来。”
以后,狄青挥师扫平了敌兵,率领军队归来,按照出征前说的话前来拜神取钱。当将帅大夫们都来看这一百个铜钱时,他们找到了铜钱之所以全部正面朝上的原因。
原来,这一百个铜钱是狄青为了鼓舞士气特地定做的,它们腹背都一样,全是正面。
狄青的这个主意是十分巧妙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了达到鼓舞军队士气的目的,他动脑时善于借鉴和利用了民间的迷信活动和将士们对鬼神的虔诚心理,巧妙适当地使用并取得了成功。
【以小见大法】
(一)
商朝殷纣王即位不久,命工匠为他琢了一把象牙筷子。纣王的庶兄、贤臣箕子见了叹息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野菜汤和粗豆做的饭,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葛短衣,也不愿再住茅草陋室,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室。这样下去,我们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还要去征收远方各国珍贵奇怪之物。从象牙筷开始,我看到了以后的发展,禁不住为他担心!”
果然商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他抓了成千上万的劳工修建占地三里的鹿台和白玉为门的琼室,搜罗珍宝、奇禽怪兽以之充塞其中。同时在鹿台旁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命一群男女在其中相戏逐,而纣王狂笑着观看取乐。这时,不仅宫中的人反对他,士兵倒戈反商,全国老百姓也都纷纷起来造反。最后,纣王死在鹿台的熊熊烈火之中。
从一把小小的象牙筷子,箕子就能看到商纣王必将贪欲日增,一天天地腐败下去,商国最后要灭亡。类似于这种动脑的方法叫以小见大法。以小见大法是从小的地方或不显著的地方能看出包含在其中的大的方面或者后果方面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
从前,有位小朋友,一次走路不小心,踩着别人扔在路上的香蕉皮,一下滑倒了。过路的人哄地一笑,停下来望他。这位小朋友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土,红着脸跑走了。后来,这位小朋友长大了,成了一位工程师。有一天,他回忆起小时候的这件事,忽然想到:为什么香蕉皮那么滑,而梨子皮、苹果皮等其他水果的皮没有那么滑呢?这里面一定有个奥妙。于是,他用显微镜观察香蕉皮,发现一块香蕉皮由几百个薄层构成,层与层之间结构松弛,含有丰富的水分,所以十分滑。这位工程师意识到,如果把这一原理应用到工业中,一定会出现奇迹。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发明了最好的润滑材料——二硫化钼润滑脂,并被誉为“润滑之王”。这位工程师就是运用了以小见大法动脑筋,仅仅通过小时候踩香蕉皮摔倒这件小事,就联想到工业上润滑材料的大的革命,实践证明他的这种以小见大的大胆联想是正确的。
(二)
那么,我们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第一,要认真地对待任何事物,哪怕是小的方面也不能忽略。
公元前627年,秦国的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军去攻打晋国的邻国郑国时,在崤山被晋国的大将先且居等捉住了,装在囚车里押往晋国的太庙关了起来,等待晋襄公的处置。
晋襄公的后母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听到了秦国打了败仗和孟明视等全被逮住的消息,恐怕晋国和秦国的冤仇越结越深,就赶忙来见晋襄公。她对晋襄公说:“秦国和晋国是亲戚,向来彼此帮忙。为了孟明视这群年轻的武人自己要势力,弄得两国伤了和气。我想秦伯一定也恨他们三个人。要是我们把他们杀死了,恐怕两国的冤仇越结越深,不如把他们放了,让秦伯自己去处治他们,他必定会感激咱们的。”晋襄公说:“已经逮住了的老虎怎么能放回山去呐?”文嬴说:“成得臣打了败仗,就给楚怀王杀了。难道秦国没有军法吗?再说咱们的先君惠公,也给秦人逮住过,可秦伯把他们放回来了。你爸爸全靠人家秦国才做了国君。难道咱们连这一点情义都忘了吗?”晋襄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把秦国的三个败将放了。
这时候大将先轸正在家里吃饭。等到他手下人把晋襄公放走秦国败将的消息报告给他时,他赶快吐出嘴里的饭,三步当两步地跑去见晋襄公,怒气冲冲地问道:“秦国的败将在哪儿?”晋襄公一听慌了神,他结结巴巴地说:“母亲让我把他们放了。”先轸一听,直气得青筋暴跳,朝晋襄公面前啐了一口唾沫说:“呸!你这个小毛孩子,任事不懂!将军们费了多少心计,士兵们流了多少血汗,才逮住了这三个人。你就凭妇道人家一句话,把他们给放了。唉!晋国必遭后患。”晋襄公很抱歉地说:“这是我不好。可怎么办呐?不知道能不能追上去?”大将阳处父自告奋勇地说:“我去追!”先轸对他说:“你要是能追上他们,好言好语地请他们回来,就是一等大功!”阳处父手提大刀,上了战车,连连加鞭,飞也似的追上去了。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恐怕晋襄公后悔,就拼命地跑,连吃奶的劲儿全使出来了。等到阳处父追上来时,他们已经上了秦国蹇叔安排在黄河边的渔船中,小船刚离开岸边。阳处父连忙嚷道:“秦国将军慢点儿走,我家主公一时忘了给你们预备车马,叫我追上来送给你们。请你们收下吧!”孟明视站起来,向阳处父行了礼说:“蒙晋侯不杀之恩,我们已经万分感激,哪儿还敢再受礼物?要是我们回到秦国还有活命的话,那么再过三年,我们理当亲自到贵国来道谢。”阳处父还想说什么,只瞧见那只小船越去越远了。果然,到了公元前624年,也就是秦晋崤山之战后的第三年,孟明视等率大军前来攻打晋国,最后晋国战败了,不得不向秦国俯首称臣,晋襄公想起当初后悔不迭。
面对同一件事,先轸以小见大,从晋襄公放走三名秦国败将就知道晋国必将大祸临头,时间证明了他的动脑是正确的,并不是杞人忧天。相反,晋襄公不会小中见大,悟不到“放虎归山,后患无穷”的道理,直落得个向秦国俯首称臣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