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智能学习法
22127400000002

第2章 学生提高学习智能理论指导(1)

1.智能学习的主要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在对教学本质及特点的理解上,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有相同之处,即都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的。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习者个体智能的差异对教学的意义。

在加德纳看来,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这个特点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在他的系列著作中,他强调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对学习和教学理解的新视角,决定了多元智能教学的如下特点:

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的过程。加德纳没有直接论述教学过程的这种生成性,但在他的著作《受过训练的智能》一书中提出,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要建立理解的课堂教学,而这种理解的课堂教学就是“重在理解的建构主义者的课堂教学”。

借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为两个方面:其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知识的构建以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其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加德纳的著作中,他倡导和建议学校教育应注意吸收两种非学校模式“师徒模式”和“博物馆”的社会场景化学习过程和社会场景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成份,在教学评估中,他主张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景化评估。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加德纳的观点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并不只是培养学生的智能或基本学科内容和技巧,而是学生必须对待定的学习主题有深入的理解,有进一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智能是达到好的教育的助手,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在帮助学生的学习上有特别的功用,而且在帮助学生达到某种有价值的成人角色状态方面也有特别的功用。

总之,在加德纳看来,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是利用个别差异的心理表征的不同方式。以多元智能为教学上的“多元切入点”,为所有的学生都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实现真正的理解,并使教学与学生的现实及将来的生活真正相联。

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多元智能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解释:其一,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

加德纳在提出多元智能的学校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时,就首先强调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多元智能教学双的根本倡导,这种“中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

其二,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积极的一种实践活动。加德纳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他提倡为学生准备范围更广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学生的自主选择,在多元智能的教学中与建构主义的观点一样,被看为是学习和教学中“建构”过程的开始。

在教学评估中,加德纳更是重视儿童自我评估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评量分析,会产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从而能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更自觉的责任。

2.学生智能学习的现实意义

智能的本质

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智能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经历十几年的潜心研究与思考之后,在1999年出版的《智能的重组:21世纪的多元智能》一书中,加德纳将智能的定义修改为“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

智能新定义不仅是词语上发生了变化。新定义强调了智能的社会文化特性并将智能看作是一种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特定文化环境和教育下可能被激活,付诸实践继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

智能理论的产生背景

(1)新的国际形势带给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初露端倪,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演化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同时,世界经济由衰退走向复苏和繁荣,给教育重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迫切要求被提出,并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最直接的和深层次的动力。

(2)人们对传统智力测验的质疑与批判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首创智力测验,将智力量化。从此智力测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于用智商来衡量一个人智力的高低,进而判断其成就的大小。

然而,传统的智力观和成绩测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整个70年代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开始了反思。传统的智力观不适应人的全面发展是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根本原因。

(3)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证据

神经心理学、脑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证据,证明大脑中各种智能的存在。这些证据构成了对多元智能理论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4)美国教育追求民主化等社会文化

这种社会文化宣扬让所有的儿童都有平等的入学机会,为每个儿童提供使其天赋得以充分发挥的机会,使他们都有平等的成功机会。

(5)加德纳本人的经历

他在博士学习阶段接触到神经学研究,并为之着迷,开始努力去弄清楚大脑中人类各种能力的组织结构。同时,他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零点项目”的主持人之一,该项目小组在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1979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人类潜能研究”项目,多元智能的研究项目由此而来。

多元智能的理论特色

多元智能的核心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都在于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智能个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尊重学生的智能特征并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智能。

多元智能教学给予学生充分选择适合自己智能学习风格路径的权力。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挑战及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智能的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就主要方面来看,人类有七种主要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一项智能仍可以再细分。

人类的认知本领需利用一组能力、才能或心理技能来描述,而个体智能的差异在于拥有技能的程度和组合的不同。个体所具备的智能只有优势之别,并无优劣之分。七种智能都处于相同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观点则将语言与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核心位置,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智能多元承认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认知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并且认为,从这种学校教育中走出的学生在事业上将会更投入、更富有竞争力。

笔者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语文课课堂改革时,首先要求所教班级的学生对自己的强势智力进行自我评价,结果发现有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无法评价自己的强势智力;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自我智力的评价仅限于数理智力和语言智力;有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认为自己智力低下;有些在文艺、体育、绘画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强势智慧。而多元智能理论内容的重大意义在于让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智能的丰富多彩。

(2)提出了智能的文化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智能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脱离一定的文化背景,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智能所具有的情景性。

多元智能理论一方面强调生物本能,另一方面也强调生物本能必须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语言为例,语言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技能,但在一种文化中可能以写作的方式出现,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以演讲的形式出现,在第三种文化里说不定就是颠倒字母的文字游戏。

因此,智能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评价才具有现实意义。这一点与传统的智能理论具有明显的区别。传统的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属性或能力,智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从测试分数中推断出来,而与个体的文化经历没有关系。

(3)揭示了智能的发展轨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来源于原生的模仿能力。比如,音乐智能中分辨音高的能力,空间智能中辨认三维空间的能力等。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智能通过符号系统来表现,比如语言智能通过句子和故事表达,音乐智能通过唱歌这一阶段,儿童对各种符号系统的掌握情况,反映出其各种智能的潜力。

随着智能的发展,每种智能及其符号系统将由第二级的符号系统即数学公式、地图、字母、乐谱等来代表。第二符号系统是个体在接受正规教育时学会的。到了成人阶段,智能则通过对理想职业和业余爱好的追求来表现的。多元智能理论反对过早确定儿童的发展方向。由于智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因而在智能的评估与开发过程中,就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

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要点

(1)每个人的多元智能都以独特、复杂的方式共同地发挥作用。一些人看起来在所有智能方面或大部分的智能方面处于高水平,如歌德,既是诗人、政治家、哲学家,又是科学家、自然观察家。

但是,大部分人只在某个特定领域展现创意,如钱钟书虽然具有极高的语言天赋和才能,但在逻辑-数学方面却几乎一窍不通。多数人在一两种智能上有出色的表现,其余智能处于中间水平。教育要关注这种差异性。

(2)只要大脑没有受伤,如果有机会接触利于培养某种智能的环境和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这一智能的发展上取得显著效果。所以要创建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通过开发多种类型的智能,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当每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潜能时,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甚至生理等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3)多元智能理论不涉及个性、品格、意志、道德、动机等心理学构造,并与任何道德规范或价值观无关。每种智能都可以用于行善或作恶。比如,希特勒和甘地都有高超的语言和人际智能,但他们应用其智能的方式却有天壤之别。

(4)智能类型是开放的。加德纳谨慎地指出,人类智能不应局限于这几种类型。他相信,相对于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准确地描绘人类能力的面貌。

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评价方法

(1)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的核心思想

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但目前学生评价存在功能异化、内容片面、形式单一、评价结果解释不当等诸多弊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评价方法的单一化。

教育界关于促进学生评价方法合理化的建议颇多,但始终没有一个可操作的具体模式。多元智能理论为找到一个较为完备的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提供了全新思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具有语言、逻辑、空间、运觉、节奏、交际、自省共七种相对独立又同等重要的智能”。

该理论承认“个体智能受环境、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适用于学校教育情境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各种智能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为量化评价方法提供了可能性。

(2)多元化学生评价的量化考核

学生评价的一个终极难题是找到一种既能客观评价学生特点又易于横向比较的量化标准。以下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框架设计的一种量化考核评价方法,暂时称为“多元评价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评价方法中,评价主体是老师,评价客体是学生,评价对象是学生在课程中应体现的各方面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研究,各种智能是多维度、独立体现的。当老师对某个学生进行了评价时,先将其各方面能力分别评价,再在相应轴线上做出标记,最后将所有标记依次连接起来。

由于每个人在不同的智能方面有不同表现,所以几乎没有学生会得到解决和别人一样的评价结果。这个评价结果又能满足学生之间横向比较的需要,程控原点封闭部分的面积越大表示学生综合能力越强。

这种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法,不仅改变了学生评价的表述形式,更重要的是理顺评价目的、规范评价内容,甚至是控制整个评价过程,使得学生的智能得到合理而不死板的评价和分析。

理论基础上的建设性思考

(1)创设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情景

适宜的环境可以促进脑的发展和人的学习,不良的环境则会损伤人们的脑和阻碍学习。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中尽量创建适宜的教学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可以分小组利用几台作为实验用的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计算机的部件识别与整机的组装、测试,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习内容,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力和人际关系智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