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下)
22127200000066

第66章 台上演讲语言手册(6)

3.先总后分严谨布局

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也有人称之为“总分法”,即是指演讲者首先概括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或评价,然后围绕这些论点分出层次加以论述。这种总分法的特点是使人首先获得总体印象,然后通过分别论述,可以加深对演讲内容的全面理解。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是采用先总后分的表述方式,高度赞扬和评价鲁迅先生的。他在谈了陕北公学的主要任务和培养目标之后,接着围绕纪念大会的主旨对鲁迅先生进行了全面概括的评价: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个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轻的力量……(这是对鲁迅先生的概括性评价,接着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鲁迅精神”。)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他在1936年就大胆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现在的事实完全证明了他的见解是那样准确,那样得清楚。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我们为了永久纪念他,在延安成立了鲁迅图书馆,在延安开办了鲁迅师范学校,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想见他的伟大。(评价确切,论证有力,加深了认识。)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刚才已经提到,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撑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革。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有些不彻底的革命者起初是参加斗争的,后来就“开小差”了。……鲁迅痛恨这种人,同这种人做斗争,……(引向深入,衔接紧凑,分析深刻。)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他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主张打到底。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它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把学习鲁迅同反击日本侵略斗争联系起来,升华了主旨,推向了高潮。)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文艺上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总括前文,重申主旨,号召呼唤。)

这篇议论演讲,是运用先总评、再分评、后总括的方式表述的,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无懈可击。首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从“要认识鲁迅”开谈,对鲁迅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与赞扬;接着,分别论述“鲁迅精神”的三个特点,即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见解精深,论证有力,加深了人们对鲁迅的认识与理解;最后,概括全篇,照应开头,深化主旨,不仅使听众受到深刻的教育,而且极为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抗日斗争,使演讲获得最佳效果。从中可以看出,巧妙的结构和精心的构思,对演讲的成功实在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4.纵横交错变化多姿

所谓纵横交错,即是指演讲结构中既有横向“并列式”也有纵向“递进式”,根据演讲内容,二者交替使用;也有以时间推移为主要线索,结合空间位置转换层次排列。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有起伏变化,丰富多姿,避免了结构的单一呆滞。我们选择不很复杂的实例,其中主干议论部分,演讲者先用横向并列论述,然后再用层层深入的方法,推动了全篇的演讲。

辽宁省有位中学校长陈志雄同志,他在开学典礼上所作的讲话《根深叶茂》,其结构就颇有特色。同学们: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根深叶茂”。一棵参天大树,绿阴如盖,归功于它的根。参天大树的根有什么特性呢?我以为它有两个特性。(开宗明义,简洁明了,一下引入正文。)沉默性,是它的第一个特性。根都是扎在地下的,它沉寂,它默然,人们看到冲天的树干,如伞的绿阴,却不能看到根在地下默默地广吸博收。刚表扬的5名同学的“一鸣惊人”,正是“沉默是金”的根的特性的反映。

坚定性,是它的又一个特性。根在地下,地下很可能是脊土一片,也很可能是岩石成堆;但是,根从不退缩,曲折延伸,去达到吸收水分、摄取养料的目的。它为了滋养树干、绿叶,为了培养参天大树,真正做到了百折不回。清朝书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在乱岩中还要立根,根的坚定性多么令人钦佩啊!(这两段是并列式的分开论述,深刻,精彩。)船厂一中的学生,要在今后的事业上取得实绩,就应该学习参天大树之根的沉默性、坚定性。沉默性,就是埋头实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没有长年累月的连续奋斗,哪有某次显赫成功?什么叫坚定性?坚定性,就是目标如一,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从低谷走向高峰。(演讲从并列论述开始转换,联系实际述说迫切需两“性”)。如何培养沉默性与坚定性呢?我以为必须“知道限制自己”(黑格尔),“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假如你的孩子,仅仅受到实现自己愿望的训练,而没有受到放弃和克制自己某种愿望的训练,他是不会有巨大的意志的。没有制动器就不会有汽车。”我是十分欣赏这句名言的。没有制动器,汽车就会像脱缰的野马,随时都会堕入死亡的深渊。马卡连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阐述“克制”的重要性的。人若没有“制动器”,后果也一样。学校是育人成才的地方,学校也必须安装“制动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渤海造船厂一中学生规矩50条》多是以否定词“不”的形式出现的,它都是在场各位同学成才的“制动器”,你们要熟悉它,遵守它,不能走样。只有得心应手地使用这些“制动器”,自觉接受限制,你们才会获得真正成才的自由。(进一步分析:如何培养两“性”,引用名人格言,联系买际,具体实在。)中学时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人生从这里开始分子,你可能成为英才,你也可能成为渣滓;你可能走向光明,你也可能误入歧途。你们要认识自我,让自己被“要成为一切都美的人的志向鼓舞起来”。(霍姆林斯基)(挽结全篇,收束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忠告。)同学们,在中学时代,让我们不失时机地在做人、求知、长身体上深深扎根吧。这样,你将会终生受益。根深叶茂,这就是我的赠言。祝各位同学新学期进步。(热情祝愿和呼唤,重申主题,首尾相应。)

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议论演讲,无论是结构布局,还是内容、语言,都很有特色。在引论中,直接揭示演讲主题;接着从大树的“根”发脉,深刻论述了它的两个特性:沉默性和坚定性;然后转换结构层次,联系实际说明青年学生迫切需要这两个“特性”;继而再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两个“特性”,形象地提出要有“制动器”的问题;最后,对听众提出热情的忠告和希望,“让我们不失时机地在做人、求知、长身体上深深扎根吧”,演讲者用这句内含深刻的语言总揽全文,对学生听众是巨大的激励。纵观全文,中心突出,结构完整,既有横向又有纵深,既有理论又有实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紧扣主题语不离宗

演讲结构虽然是丰富多姿,变化万千,但是它毕竟还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一般演讲理论研究者认为,紧扣主题、语不离宗,就是其首要的一大规律。

一篇优秀的演讲稿,不管它怎样谋篇布局,怎样精巧构思,不管它采用什么结构方式表述,都必须紧扣主题,自始至终都要围绕主题进行论述。一些内涵丰富的演讲往往涉及面广,需要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但不管有多少个侧面,其中必然有最主要的一面,演讲只能紧紧抓住这个主要方面,一刻也不能偏离。只有突出了主旨,才不至于本末倒置,轻重不分。1979年3月,粉碎“四人帮”后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郭沫若在大会上作了《科学的春天》的书面发言。这是一篇著名的科学演讲,集说理和抒情于一炉,结构之完整,逻辑之严密,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演讲自始至终围绕主题精辟述理和优美抒情,堪为“紧扣主题、语不离宗”的典范之作。我们不妨认真品读一下这篇演讲名篇。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开门见山,表述情怀。)在旧社会,多少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人们,向往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化繁荣。但是,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出路!科学和科学家,在旧社会所受到的,只不过是摧残和凌辱。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它。我们这些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人,喊出过发展科学的口号,结果也不过是一场空。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们不少人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岁月中,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地度过了大半生。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科学得到了解放。毛主席和周总理又亲自为我国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工作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国的科学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万恶的“四人帮”对科学工作百般摧残,对科学工作者横加迫害,妄图重新把我们祖国拉回到愚昧、落后、黑暗的旧社会去。但是,“蚍蜉撼树谈何易”。党中央一举扫除了这伙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使我们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现在,我们可以扬眉吐气地说,反动派摧残科学事业的那种情景,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从我一生的经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看到今天这种喜人的情景,真是无比感慨和兴奋。“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敬爱的叶副主席的光辉诗篇,完全表达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情。(通过对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科学及科学工作者遭遇的回忆对比,引出一个深刻的真理,再次抒发感慨。)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杰出的贡献。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经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更加需要大批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进一层分析,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需要科学巨人。)科学是讲究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探索无穷的真理吧!(进一步鼓励大家,既要实事求是,更要勇于创新,推动科学的发展。)我祝愿我们老一代的科学工作者老当益壮,在新的长征中为我国科学事业建立新功,为造就新的科学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