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下)
22127200000029

第29章 礼仪礼貌语言手册(28)

幽王实际上心里明白,对褒姒说:“你不朝拜他的母亲,以致如此。这都是王后的旨意,并非王子所愿,别错怪好人。”

褒姒说:“太子为母亲报仇,不会就此罢休,早晚会杀了贱妾。贱妾死不足惜,只是蒙王所爱,已身怀六甲,害贱妾一命,实为两命,但求王开恩,放我出宫,以保全母子性命。”

幽王说:“爱卿请息怒,朕自会处理这件事。”接着,幽王即传旨上下:“太子宜臼,好勇无礼,缺乏教养,立刻遣去申国,听候申侯教训。东宫太傅少傅等官,教导无方,并行削职!”

褒姒这次哭,先是哭诉被太子打骂实情,但没有打动幽王,接着褒姒便利用幽王正恋迷自己,哭求“放我出宫,以保全母子性命。”这实际上是向幽王下了通牒:不处分太子,自己则就不侍候幽王。褒姒这个哭求使幽王做出了把太子赶到申国受训、削职太傅等官的决定;第一回合,褒姒胜利了。

褒姒怀胎十月,生下一子,取名伯服。如果说前一次施泪计是出气的话,那自己有了儿子,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废嫡立庶活动。褒姒暗中结交虢石父、尹球等奸佞之人,广置耳目,日夜探听申后之短。申后独居无侣,终是流泪,便修书一封,密寄申国,让太子上表佯认己罪,争取还宫,母子重逢,别作计较。申后派一老媪以看病为名送出此信。结果,书信被褒姒所派宫监搜出。

褒姒故意将两匹彩缯撕得一条一条的,以示自己的不平衡心理。幽王进宫,见破缯满地,便问其情由。褒姒含着眼泪说:“贱妾不幸来到深宫,得到您的宠爱,引起正宫娘娘的妒恨。又不幸生子,引起别人妒恨更深。今正宫娘娘寄信给太子,信中末尾说:“别作计较。这里边一定有阴谋,企图谋害我们母子的性命,愿王为贱妾做主!”说罢,把书信递与幽王观看。

幽王认得申后笔迹,便问通信人现在何处。

褒姒说:“现有温媪在此。”幽王便命令牵出来,一怒之下,不由分说,把温媪劈为两段。

褒姒这一简短的哭诉,一层比一层深,先说进宫蒙幸,正宫娘娘必然妒忌,又说自己生子,这种妒忌就更厉害了。哭诉合情合理合逻辑,不由幽王不信不发怒。

褒姒只见幽王挥剑杀了送信的老太,并没有做出其他反应。为了进一步使幽王做出对王后、太子的处理,褒姒又施展了第三次哭计。

这天夜里,褒姒又在幽王面前撒娇撒痴地说:“贱妾母子性命,时刻掌握在太子的手里。”

幽王说:“有朕为你做主,太子又能奈何你呢?”

褒姒说:“吾王千秋万岁之后,少不得太子做君王。如今王后日夜在宫中妒恨贱妾,万一他们母子当权,贱妾与你儿子伯服,将会死无葬身之地。”说罢,呜呜咽咽,泣不成声。

幽王说:“我打算废王后和太子,立你为正宫,立伯服为东宫。只是恐怕群臣不服,那怎么办呢?”

褒姒说:“臣有君,天经地义。君听臣,违天逆理。请您将这个意思晓谕大臣,看他们有什么反应?”

幽王说:“有道理。”

就在这天夜里,褒姒先派心腹通知虢石父、尹球二人,上朝时如何应答。

第二天清晨,早朝礼毕,幽王让各位公卿上殿,问道:“王后妒恨褒姒,诅骂寡人,难为天下之母,可不可以将她问罪?”

虢石父奏道:“王后六宫之主,虽然有罪,不可拘问。如果品德不称其位,可传旨把她废掉,另选贤德,母仪天下,实为万世之福。”

接着尹球奏道:“臣听说褒姒德性贞静,堪主中宫。”

幽王说:“太子现在申国,如把申后废掉,太子怎么办呢?”

虢石父奏道:“臣听说母以子贵,子以母贵。今太子避罪久居申国,各种礼仪长期废弃。况且,废其母,又如何能用其子呢?臣等愿辅佐伯服为东宫,社稷有幸!”

幽王大喜,传旨将申后打入冷宫,废太子宜臼为庶人,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如有进谏阻挠者,按宜臼同党论处。

褒姒三哭,如期达到目的,小话的技巧被她运用得无以复加。这哭哭啼啼,以泪相求的话,是何等厉害!

5.以私相求,语言转换有技巧

我们在求人办事时,往往会碰到公事公办的面孔,这种冰冷的面孔为我们办事增加了难度,但如果能够化公为“私”,事情就顺利得多了。找关系,托熟人是化公为私的一种方式,现场语言转换更是一种技巧。

假设你在限速30公里的区域,以时速50公里行驶,而躲在一旁的警车用雷达测知你已超速。当警车闪着红灯指示你停车时,你一边往路边停靠,一边为着被拦阻而低声咒骂着。一位警察走出警车向你走来,手中拿着罚款单,戴着深色的太阳眼镜,使你猜不透他的反应,几乎感觉绝望。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可以使你逃过这张罚单,但是却还是有降低收到这张罚单的可能性。

第一步,镇定地走出车外,顺从地服从他(也可能是她)的指示。就像是:

“我任你处置了。”

别坐在摇上窗户的车子里,那样警察对你什么都不知道。实际上,设身处地将你自己处在警察的立场,想像他们的需求与利害关系,就像是你的需求和利害关系。

在交出驾驶执照时,也正是试图扭转乾坤时刻。在这时,你要试着做到下列三点:

①转移他集中在罚单上的注意力。

②让他以私人的立场来看你违规的事实。

③别让他的笔接触到罚单,至少要尽量拖延时间。一开口就说道:

“老天,遇见您真好。警察先生,我迷路了,我猛在这附近打转!您知道不知道××街怎么走?”

他也许不理睬你的问题,很快地打断你并说道:“你超速了吗?”

你现在再转回原来的话题:

“是啊!但是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我现在在哪里!”

警察必然会告诉你的所在地并指引你如何走法。当他这样做时,你接着问他问题,一个接一个,任何事情,只要能使他不去翻罚单簿。在花了警察10分钟的时间来回答你的问题之后,并且你也表示了无限的感激,他会回到主题上去——交通违规。

在这时,试着使警察觉得你的话题非常严肃,你可能谈警察工作艰辛以及面对危险,描述自己是个守法的公民,是个平凡的职员,如何为问题所困扰。当他回到你超速的话题,你说道:

“老天,真对不起,我没有注意到——当时我正在想着——”

这时,表示出左右为难的情形,将一切都交给警察处理,每个人都有些理由。

专制的老板;

生病的太太;

年迈的双亲;

房租到期;

……。

告诉他所有可能让他开罚单的事情。若是你从未被开过罚单,就对警察说:

“这是我开车12年来的第一张罚单,有了这张罚单,就打破了我引以为傲的记录。”

你所获得的机会是使他多考虑一会,警察通常不愿开出人们所收到的第一张罚单。

无论你用什么借口,最好和别人的借口不同,警察从不同人的口中,几乎听遍了所有的借口。你所说的若是与众不同又能引起他的兴趣,不但能满足他的需要,又可以当做聊天的话题,在警察一再重复既单调又枯燥的工作里,新鲜的话题可能松弛他们紧张的情绪。

说到与众不同的借口,一位联邦调查局授课的警官曾说过一个故事:

一位警察正准备对一位在单行道反向行车的驾驶员开处罚单的时候,驾驶员突然说道:

“警察先生,会不会是单行道的箭头贴反方向了呢?”

这是真实的事,那位驾驶员也没有收到罚单——作为他创造性理由的报酬,信不信由你。

不论你怎么做,就是不要坐在车里,对警察的问题故意刁难。绝对不要说出诸如此类的话:

“开呀,开罚单呀!就算要告到法院,我也和你一路争到底。”

“告诉你我有很大的影响力,我有钱。”“雷达有时不正确的,你知道,以科学的眼光来看,所有的东西都会有误差。”

女士或许比男士更有影响力,尤其是在这种交涉情况下,统计数字显示,当雷达测知行车超速之时,并不知道驾驶人的性别。然而,在超速而被拦截之后,男士接获罚单的比例比女士高25%。

多数女士在停车之后,自然地配合上面所说的各项反应。她们走出车外,和善地与警察招呼,把警察当做自己朋友般地交谈。我们保证女士比男士的百分比低,是因为他们碰到的都是“他”而不是“她”。事实上,即使遇上的是“她”,女士也比较容易使事情“私人化”。

6.以跪相求,感天动地难拒绝

教皇是基督教会的首脑。教会本来只是管理宗教事务的团体,但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各个王国内封建主割据林立,连年混战,造成王权衰弱,局势混乱,这时只有罗马教皇可以统一指挥各国、各地区的教会。加上各民族又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教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罗马教廷成了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政治实体,教皇成了各国国王的共同的太上皇。国王登位、加冕要由教皇来主持;和国王同行时,教皇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接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神权高于王权。

不仅如此,教会还在各个国家拥有1/3的土地,并且向各国居民收取“什一税”(即每人收入均1/10交教会)。文学、艺术、哲学、法律等都必须为教会和神学服务。一个人出生、成年、结婚一直到老死,处处都要受教会的管理和控制,教会拥有自己的监狱和刑法,还用“开除出教”的办法来对付一切反抗者。一个人如果被开除了教籍,他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也就失掉了。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连国王、皇帝也不例外。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在矛盾激烈的关头,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士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针锋相对,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

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于1077年1月身穿破衣,只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认罪忏悔。

但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去拜见教皇。

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

亨利恢复了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一个个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最后客死他乡。

显然,亨利的“卡诺莎之行”是别有用心的。在他与教皇对峙,国内外反对声一片,特别是内部群雄并起,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能不惜受辱取得暂时的和解,以便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再和教皇较量赢得喘息时间。结果,他成功了。

也许有人对这一举动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此举低三下四,尊严扫尽,猪狗不如。须知,非常手段要用在非常时刻,必要时,豁出老脸,“舍生取义”,也无不可。德国皇帝能雪地长跪求教皇的壮举,堪称“以屈求伸”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