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下)
22127200000016

第16章 礼仪礼貌语言手册(15)

12.记得保全对方的面子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此话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点:爱面子。可是我们不能只爱自己的面子,而不给他人面子。每个人都有一道心理防线,一旦我们不给他退路,不让他人下台阶,他只好使出最后的一招——自卫。因此,当我们遇事待人时,应谨记一条原则:别让人下不了台阶。

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态度宽容,这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住他的面子。

假如我们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我们也会因为让别人丢脸而毁了他。传奇性的法国飞行先锋和作家安托安娜·德·圣苏荷依写过:“我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低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并不是我觉得他怎么样,而是他觉得他自己如何,伤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

世界上任何一位真正伟大的人,绝不浪费时间满足于他个人的胜利。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1922年,土耳其和希腊在经过几世纪的敌对之后,终于决定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领土。

穆斯塔法·凯墨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他说:“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爆发了。最后土耳其获胜;而当希腊两位将领——的黎科皮斯和迪欧尼斯前往凯墨尔总部投降时,土耳其人对他们击败的敌人加以辱骂,但凯墨尔丝毫没有显出胜利的骄气。

“请坐,两位先生,”他握住他们的手说:“你们一定走累了。”然后,在讨论了投降的细节之后,他安慰他们失败的痛苦。他以军人对军人的口气说:“战争这种东西,最优秀的人有时也会打败仗。”

当一个人已经做出一定的许诺——宣布一个坚定的立场或观点后,由于自尊的缘故,是很难改变自己的立场或观点的,此时你若想说服他,就必须顾全他的面子,为对方铺台面,如说一些有利对方的话:

“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人都想不到。”

“当然,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当时你并不清楚事情的经过。”

“最初,我也这样想,但后来我了解到全部情况,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一家百货公司的一位顾客要求退回一件外衣。她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只是她丈夫不喜欢。她解释说“绝没穿过”,并要求退换。

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有明显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决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精心地伪装过。这样,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于是,机敏的售货员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我记得不久前我也发生过一件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堆在一起,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那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一股脑儿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会遇到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已经被洗过的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顾客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售货员又已经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了她一个台阶下。于是,她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这是每个说服者都应懂得的——让人们保全他们自己的面子。

即使对方犯错,而我们是对的,如果没有为别人保留面子,就会毁了一个人。因此,你要遵循这一原则:

你要帮助别人认识并改正错误,必须保全他们的面子。

13.挽回面子有4招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恭维被人称赞而不希望受到他人的侵犯和左右。但是在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的诸多交际场合,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令自己不快的场面或事情,有的时候会为“失面子”而感到尴尬、气愤。

那么,如何挽回这样的局面呢?我们认为巧妙地运用语言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下面几种方式都是可供参考的技巧:

(1)揶揄

照字典的解释,揶揄是一种嘲笑。而艺术地揶揄应当说是一种运用语言的技巧。

有一次我到朋友家去做客,恰巧他们夫妻在挂一幅装饰画。丈夫问妻子:“挂正了吗?”妻子说:“挺正的。”挂好后,丈夫一看,还是有点歪,就抱怨说:“你什么事都马马虎虎。我可是讲求完美的人。”做妻子的有点下不来台,见我在场便开口回敬道:“你说得对极了,要不你怎么娶了我,我嫁给了你呢!”这一巧妙的揶揄,不仅挽回了面子,又造成了一种幽默的气氛,做丈夫的也感到了自己失言,以一笑来表示歉意。

(2)反讽

这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反击术。当对方以不友好的态度伤害了你的自尊心,使你失面子的时候,反讽会使你转败为胜,还你自尊。

大诗人普希金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的家庭舞会。当他邀请一位小姐跳舞时,这位小姐极傲慢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很礼貌地鞠了一躬,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怀着孩子。”说完便离开了,而那位漂亮的小姐无言以对,脸上绯红。

反讽不是气急败坏的叫嚣,也不是“黔驴技穷”的狂鸣,它应该是偶尔露出的峥嵘,锐利锋芒的一现。

(3)幽默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当我们面对尴尬的处境时,不妨幽他一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风趣幽默。一次,由他证婚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小儿子来看他。孩子刚看了爱因斯坦一眼就号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尴尬。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你对我的印象的人。”幽默的话语,并没有使爱因斯坦失去面子,也给了这对夫妇一个情面,活跃了气氛,融洽了关系。

(4)机智

机智是灵感的爆发,机智的妙答常常使你在濒临危境的时候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宋朝大文学家石曼卿,人称“石学士”。一日酒后乘马车去报国寺游玩,突然马受惊乱跑,将石曼卿从马上摔下来。只见石曼卿站起来,拍拍身上尘土,拿起马鞭,然后风趣地对围观者说:“幸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学士,一定要摔破了。”石学士把自己的姓,作了另外一种解释,妙语解疑,为后人称道。

以上我们介绍的这几种技巧,并不是孤立的、对立的,而是相通的。语言的运用是一门综合艺术,照本宣科式的教条运用不会有好的交际效果。幽默机智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14.学会用语言抚慰他人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本人不仅需要坚强,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劝慰。

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亲朋好友遭受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你应该多谈谈病人关心感兴趣的事,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其精神负担。

对于因生理缺陷的不幸者,应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的成功事例,鼓励对方不向命运屈服,抵制宿命论的思想影响。

安慰丧亲的不幸者,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平静的心态。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的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和贡献等。

一个人遭受挫折时,十分需要人们的同情。比如孩子高考失利,有的家长是一味责怪,有的则是同情安慰,积极开导,“这次是题目不对路吧?没关系的,爸爸年轻时考试也失利过。好好总结经验,明年再考。或者边工作边学习,自学也能成才嘛。”显然,这种态度有利于孩子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

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只能把病情如实告诉其家属,而对本人,仍应重病轻说。如果谎言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与病魔做斗争的意志,就有可能延续其生命,甚至使他战胜死神。

善意的欺骗,其用心当然也是善良的,是为了减轻

不幸者的精神痛苦,帮助其重振生活的勇气。此人以后明白了真相,只会感激,不会埋怨。即使当时半信半疑,甚至明知是谎话,也仍会感到温暖、宽慰。相反,明知会加重对方的痛苦,仍要实言相告,即使不算坏话,也该算蠢话。

15.不叫祸患从口出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大千世界中,能言善语者,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办事如意,水到渠成;反之,或胡言乱语,或出言不善,便会惹是生非,甚至引起祸端。如何不叫祸患从口而出呢?笔者认为:

(1)对长辈莫恶言恶语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辈人除了在生活上照顾好老人以外,还应懂得点老人心理学,多给老人说欢心的话,切不要说什么“老不死的”、“活得不耐烦了”等。有个青年因有情绪,对其母说了几句难听的话,其母上吊自缢了。儿子后悔莫及,也背了个不孝的名声。

(2)对孩子莫粗言俗语

孩子们的思想单纯,但意志比较薄弱,容易受挫伤。因此,对孩子莫要呵斥、挖苦或谩骂。有个农村读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子,成绩不好,屡次考不及格。其父怒不择言骂道:“老子喂头猪,一年还可以卖几百元,养你有什么用!再考不好,给老子滚!”小孩自知成绩是一下赶不上来的,便写了个留言出走了。害得该家长登广告,四处央人寻找,结果用去6000多元,花了四个多月才找到,孩子的妈妈也急成了精神病。

(3)对配偶莫冷言冷语

夫妻之间应恩恩爱爱相互尊重,尽量避免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起纠葛,更不能冷言冷语,乱说男女最忌讳的话语。女人最听不得丈夫说“给我滚出去”;男人最反感妻子说他是个“窝囊废”。否则,就会闹得剑拔弩张,甚至闹得不欢而散或闹出人命来。

(4)对“秘闻”莫传言传语

有的人对小道消息,对男女的桃色新闻特别感兴趣。这种“秘闻”有的虽真有此事,但像滚雪球似的添油加醋,完全变了味;有的是凭空编造,无中生有。某人对乡党委书记有意见,杜撰一个“某某碰壁记”。说乡党委书记在公共汽车上有不轨行为,群众敢怒不敢言,而正巧车上有穿便衣的师长带了两个便衣警卫,当众惩罚了乡党委书记。他把这“秘闻”告之密友,又一传十,十传百,弄得“满城风雨”。党委书记知道后,要他交证人,他一下子傻眼了。

(5)对异性莫污言秽语

有些品格低下的男人,常爱戏弄女性,出言伤人。小王见一少妇相貌俊俏,身材丰润,故意擦身而过,用手拍了一下少妇的臀部。少妇先是惊,接着怒形于色,“你……”小王却一笑,说:“我怎么样?你也走,我也走,你的屁股撞了我的手!”少妇火上加油,拉着他吵了起来。结果两位过路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把小王打得头破血流。

语言这东西,能救人,亦能害人。但愿它为你添福添寿,莫惹是生非,招来横祸。

16.此时无声胜有声

法国有句谚语,雄辩如银,沉默是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时候确实是沉默胜于雄辩。与得体的语言一样,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好了常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比如,亲人依依惜别,知己久别重逢,在这种悲欢离合、百感交集的时刻,他们往往不是万语千言,互诉衷肠,而是“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默默无语两眼泪”,似乎只有沉默才能表达出他们此时此地的百转柔肠。再有,热恋中的情人,花前月下,相依相偎,深情缱绻,彼此却默默无语,只能听到恋人的心跳,此刻是两颗心儿在互诉衷肠,任何甜言蜜语的表白只能是多余的和蹩脚的。沉默倒成了最好的海誓山盟,它显然胜过了像什么“这颗心儿属于你,海枯石烂永不变”之类的窃窃私语。

沉默像乐曲中的休止符,它不仅是声音上的空白,更是内容的延伸与升华。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语言,是一种不用动口的口才。、也正像休止符一样,沉默只有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收到以无声胜有声之效。如果不分场合,不讲分寸,故作高深或多情而滥用沉默,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只能给人以矫揉造作或是难以捉摸的感觉。我们在运用沉默时,不应该把它和语言截然分开。恰恰相反,沉默和语言的和谐一致,相辅相成,才正是沉默的功效。

下列几种情况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沉默的分寸。

(1)别人谈论自己时保持沉默

伊里亚·爱伦堡的长篇小说《暴风雨》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某报主编不知从哪里了解了斯大林对《暴风雨》有看法,说是“水杯里的暴风雨”。

显然该书应该批判。为了讨好领导,就组织编辑部讨论这部小说,以表示该报的政治敏感和高度的警惕性,表明该报鲜明的立场。

讨论进行数小时,发言人提出不少批评意见。由于主编的诱导,每篇发言言辞辛辣而尖刻,如果批评成立的话,都足以让作家坐几年牢。可是在场的爱伦堡极为平静,他听着大家的发言,显出令人吃惊的无动于衷,这使与会者无法忍受,纷纷要爱伦堡发言,从思想深处批判自己的错误。

在大家的再三督促下,爱伦堡只好发言。他说:“我很感谢各位对鄙人小说产生这么大的兴趣,感谢大家的批评意见。这部小说出版后,我收到不少来信,这些来信中的评价与诸位的评价不完全一致。这里有封电报,内容如下:‘我怀着极大兴趣读了您的《暴风雨》,祝贺您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约·斯大林。’”

主编的脸色很难堪,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会场,那些批判很尖刻的评委们,都抱头鼠窜溜之大吉了。爱伦堡轻轻地摇摇头:“都怨我,这么过早的发言,害得大家不能再发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