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中)
22127100000009

第9章 访晤交谈,愉快聊天(2)

4.注意说话内容,也要注意说话方式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那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把人说“笑”,语气亲切,语调柔和,语言含蓄,措辞委婉,自然容易使人感到亲切、愉悦。

谈话时,所谈之言易于入耳生效,有较强的征服力,往往能收到以柔克刚的交际效果。

(1)和颜悦色地说

当遭到有人火气十足、无端向你撒气时,如果你持谦让态度,柔言相答,结果会“灭火消气”,换来微笑。某市一家瓷器店里营业员老王面对一位十分挑剔的女顾客,给她拿了好几套瓷器,挑了半个钟头还没选中。因顾客太多,他先照应别的顾客去了。这位女顾客以为冷落了她,便把脸一沉,大声指责说:“喂,你这是什么服务态度,你眼睛没看见我先来吗?为什么扔下我不管?”她把钞票往柜台上一扔,命令道:“快给我买,我还有急事!”这话真够刺耳难听的。如果遇上愣头青,和她“较真儿”,非有一场“热闹”看不可。然而,老王并没和她“一般见识”,他安排好其他顾客,和颜悦色地对她说:“请你原谅,我们店生意忙,对你服务不周到,让你久等了,我服务态度不好,欢迎你多提宝贵意见。”老王这几句真诚而谦让的话一出口,那位女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转而难为情的说:“我说得不好听,也请你原谅。”老王以“和气”对“火气”,表面上“似水柔情”,实际上“力有千钧”,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有理不在声高”。话,并非说得有棱有角,咄咄逼人才有分量。像这种谦让式说法,由于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宽容和理解,这本身就产生了一种感化力,从而引起对方心理变化。“火气”遇上“和气”,就失掉发泄的对象,自然就会降温熄火。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说明,以宽容为特点的谦让或说法有强大的征服力。

(2)绵里藏针地说

当遇上有人无理取闹时,你不必过分冲动,更不要破口大骂,理智的态度和委婉的谈吐,能帮你转危为安,战胜对手。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戴花帽的姑娘在街头碰上几个轻浮青年,其中一位竟伸手摘下了她的帽子。面对挑衅,姑娘又恼怒又紧张,但她马上冷静下来,彬彬有礼地说:“我的帽子挺漂亮,是吗?”“当然,它和你这个人一样,真美。”男青年挑逗说。姑娘委婉地说:“你一定是想仔细看看,好给你的女朋友买一顶吧?我想你绝不是那种随意戏弄人的人。”

她话里有话,温和中深藏开导,委婉中包含锋芒。“当然。”青年有几分尴尬,不由自主的还了花帽,溜掉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危机就这样被制止了。从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姑娘的机智,而且对她的善辩能力留下印象。我们看到,从始至终姑娘没说一句强硬的话,而是用含有“潜台词”的柔言软语,巧于应对,成功地激发了对方的自尊、自爱心理。她用冷静举止,柔言软语塑造了一个见多识广,不容侵犯的强者的形象,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从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委婉柔言所具有“柔中寓刚”的独特威力。

(3)意味深长地说

当你被对方捉弄了,你切莫鲁莽行事,恳求的态度和劝导的语言,将会使你如愿以偿。曾有一位从内地到广州出差的老先生,在小货摊上被卖货的女青年掏了腰包。老先生钱包不翼而飞,而货摊只有他们两人,明知此事与姑娘有关,但当他说出此事时,姑娘翻了脸,“到公安局去告!”老先生冷静一思索,没和她来硬的。他压低声音,恳求地说:“姑娘,我一下子买了你五、六十元的东西,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我知道,你们做生意的,信誉要紧啊!!”这话既有恳求,又有开导,还有暗示,最后一句意味深长,不能不使姑娘深思。他进一步恳求道:“我从内地来,钱包里的钱是一朋友托我买东西的,丢了我怎么交代?叫我到哪里去找钱呢?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或许忙乱出错混到衣服堆里去?我知道,你们个体户是最能体谅人的!”终于姑娘被说动了,她就坡下驴,在衣服堆里找出了钱包,不好意思地交给了他。恳求,通常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使用的语言方式。然而,此时此刻,它不是抵三下四的哀求,而是一种智斗,是一种心理战。老先生针对姑娘并非作案老手,紧紧抓住“信誉”这个要害,以恳求的方式,启发、诱导、暗示、加压,努力唤起她尚未泯灭的良心和同情心。从而使她的正义感、信誉感和同情心占了上风,战胜了贪财的邪念,交出了钱包。

(4)心平气和地说

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你切莫用发布命令式的语气,这样也许会使你变得很难堪的。如果这时你心平气和地说话,会使你达到目的。比如,妻子从单位回来,对正在看书的丈夫说:“今天我想加班做件衣服,你是不是去接孩子,再做做饭?!”这种尊重的商讨口吻,对方是很乐意接受的。丈夫说:“行,我这就去。”这样说法,不但达到了目的,而且使彼此关系和谐融洽。总之,如果使用命令强硬口吻会怎样呢?我们看这个家庭,妻子:“喂,我今天要做活儿,你去接孩子,回来做饭!”丈夫一听就火了:“你没见我正忙着吗?”妻子火了:“忙,就你忙,难道这个家都我包了?”一来二去两个人吵了起来,各自装了一肚子气。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从人们的接受心理看,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命令口吻,最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对平等商讨、诚恳请求,人们却有一种天然的妥协性。因此,协商口吻比起命令口吻来,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在同事、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采取这种方式。

我们知道,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具体表现。“有善心,有善言”。一个心灵丑恶的人,语言绝不会美。因此,要掌握柔言说法,首先应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性格锻炼。陶铸同志说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心地纯正的人,胸怀才能宽广,性情才能开朗。当发生矛盾时,才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忍让之心,不斤斤计较。当受到委曲时,才能忍辱负重,不反唇相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当然,控制感情有时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为了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忍受这种痛苦是值得的、有益的。柔言谈吐,在造词用句,语调语气上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应注意使用谦敬辞、礼貌用语,以表示尊重对方的观点、感情,引起好感,尤其是避免使用粗鲁污秽的词语;在句式上,应少用“否定句”,多用“肯定句”;在用词上,要注意感情色彩,多用褒义词、中性词,少用贬义词,以减少刺激性;在语气上,要和婉、文雅。同时,还要注意附以真诚微笑。微笑在交际中有重要的魅力。“微笑说真理”将使你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人。

5.流行语为你的聊天添姿着色

借助健康的富于生命力的“流行语”,使你更潇洒地与人交谈,使你更顺利地办事。

“流行语”就是那些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里高频率地运用于人们口头交际的鲜活新潮的词句。它和着时代的脉搏,折射着生活的灵光,为人们的日常言谈增添着魅力与色彩。

流行语并不一定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共同语、规范语,它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例如香港人把谈恋爱称为“拍拖”;广东人逢人称“阿哥”;南京人说事情好到极点为“盖帽了”;北京人谈吃喝用“开”:“走,哥儿们开他两杯!”有些流行语在传播中扩大了范围,如北京人把闲谈聊天叫“侃”,现在其他不少地方也用开了“没事我们一道侃去!”

大多流行语往往在一定的年龄、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的人群中使用,比如在商业界,“看好”、“看涨”、“看跌”、“滑坡”、“走俏”等词语运用普遍;在演艺圈,“走红”、“领衔”、“很性感”、“搭档”很流行。流行语多数是现有词句的一种比喻、替代、延伸,例如知识分子把从商称为“下海”,改行叫做“跳槽”,撰写文章搞创作戏称是“爬格子”。

流行语具有较强较浓的时代色彩,沉淀着一定时期内的政治色彩、文化特点与生活气息。比如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旧时代是“内人”、“太太”;“文革”时期称“革命战友”;现代则有“爱人”、“另一半”等说法。说一个人样子好、气质佳,以前是“眉清目秀”,后来是“健壮朝气”,现在是“潇洒风流”、“有魅力”、“有女人味”等。

在日常谈话、交往活动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流行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1)可丰富、更新自己的谈话色调。

一个人的谈话色调既包括话题、语调、声音的选择,也指词句的筛选与锤炼。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别人交谈时老是一种腔调,老运用一些自己重复多遍、陈旧蹩脚的词句、口头禅,毫无新鲜明朗的气息,给人的感觉是迂腐而沉闷,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之乎者也”不断;又像《编辑部的故事》中的牛大姐,官腔套话不离口。跟上时代的步伐,注意吸收运用流行的词句,可以使自己的谈吐变得丰富多彩,永远保持谈话色调的生机、活力,使话语常讲常新。

(2)可沟通联系,赢得别人好感。

愉快顺利的交谈活动,往往离不开流行语的使用。比如称呼别人,以前多是“师傅”、“同志”、“××长”,现在多用“女士”、“先生”、“小姐”、“老板”,这样更能增强谈话双方的亲近感、尊敬感,使交谈始终处于自如轻松的状态,不致因过于拘谨、正儿八经而影响沟通,引起别人反感。

(3)可调料逗趣,增添生活情趣。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人们常在一起聊天、玩笑,少不了流行语的点缀。一位学生挤到一群同学堆里,发现一位女生新穿了一件连衣裙,故意惊呼道:“哇!真3.14!”这3.14是圆周率π,与流行语“派”谐音,因而立刻博得大家一阵欢心的大笑。

流行语怎么来的?或许有人会问。其实,流行语不是哪位名人或语言学家创造发明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留心于生活,留心于别人的言谈,并借鉴发挥,推陈出新,启动灵感,随口说出。平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搜集学习。

——从电视电影里学。当代影视与人们的生活愈来愈贴近,不少精彩对白、主持人的即兴妙语、广告好词令人赞叹不绝,我们可以从中借鉴。比如有人劝朋友去看一个展览:“去看看吧,不看不知道,展览真奇妙!”显然这里仿用了“正大综艺”主持人的开场语。

——从港台语言中学。开放的大潮也融入了港台的新鲜流行语汇。如“真性格”、“好帅”、“当心公司炒你鱿鱼哟”等等,很新奇,用语优美,不妨一借。

——从流行歌曲中学。许多流行歌曲不但能唱出人们的真情、心声,而且吐词通俗,生活气息浓。某男士谈恋爱,刚接触对方,生怕对方看不中自己的外表,灵机一动,说道:“我知道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他妙用了赵传的一首歌名,很快赢得姑娘的好感。再如“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等,结合讲话的场合、语境、心境,信手拈来,适时穿插,一定情趣斐然。

——从报刊用语里学。如某报上曾有一篇题为《检察机关浑身是眼》的文章,某位善谈者巧借活用,与人评论小偷:“他浑身是手,什么不偷?”提醒误入情网的朋友:“别理她,她浑身是胶,粘住了,你还了得?”假如有人蒙受不白之冤,事过境迁,真假莫辨,多次申诉,也得不到解决,怎么跟人说?“咳!你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呀!”岂不妙哉!

——从方言俚语中学。方言俚语表达含蓄,俗得够味,很受人们喜爱。如“没治”在北京话是好到绝顶之意,有人看聂氏下棋:“聂卫平这盘棋赢得没治了!”“磨牙”北方方言中是费口舌之意,我们也可以拿来运用,如:“还磨牙什么?快走吧!”

当然,运用流行语必须适合交谈对象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听话背景。某大学一研究生对她的同学讲:“喂,你的‘另一半’来了!”这“另一半”是对象的意思,语出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大学校园里很流行,如果到农村去说,未必有人懂。

6.客人说辞别语的技巧

辞别语,同进门语相照应。向主人表示感谢,请主人“留步”,如有可能要邀请对方来自己家做客。譬如,你可以说:“今天初次拜访,十分感谢您为我花了这么多时间!”“送客千里,终有一别,还是请回吧!”“老同学,我走了,你什么时候到我家坐坐!”需要注意的是,邀请对方需适可而止,不可勉强,不可含有责怪对方不来拜访自己的意思,像“我总是到你这儿来,你什么时候来我家”这类话,非知己不可说,免得给人留下“来得冤枉,不该来”的印象。

假如是事务性访晤,辞别时,你不妨再有意点一下:“这件事就拜托你了,非常感谢!”礼仪性访问,则不要忘记再次表示唁慰、祝贺或谢忱。至于主人,也要感谢来客的访晤,诚恳邀请客人下次再来,也可以预约回访时间。

最后,谈一谈访晤的几个注意事项:

(1)如万不得已,作了不速之客,要向主人致以歉意,一见面就要说:“真抱歉,没打招呼就跑来了”;

(2)访晤时交谈的用语和口气,要顾及对方的辈份、地位等,要看互相的关系,不可生搬硬套,不合时宜;

(3)访晤见面时,常常需要介绍;

(4)拜访者不要忽略同主人的亲属适当交谈;

(5)如果是集体访晤,不要一个人抢着说话,要让大家有开口的机会;

(6)对受访者敬烟不要忘记表示感谢,如果自己要抽烟,就说:“对不起,我可以抽烟吗?”如果是交情不错的朋友,也不必太拘礼;

(7)遇到另有来客,应“前客让后客”,说:“你们谈吧,我先走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