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中)
22127100000080

第80章 软语轻言,天高地阔(3)

比如婆媳之间、恋人之间、两亲家之间等,均系刚刚建立起来的情感宝塔,基础欠牢固,交往中双方都比较谨慎、敏感,言语中稍有差错,都会带来不快或产生误解,造成矛盾。例(1)那位媳妇,如在娘家面对亲生母亲,大可不必兜圈子;但在婆婆家,面对婆婆,就不好直说要东西了。而她的兜圈,既达到了要羊毛衫的目的,又不失情面。

——出于礼仪,有些话不便直说,可以兜。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具有文明礼貌的社会风尚。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十分注意话语的贴切、得体。私人场合、知己朋友,说话可直来直去,即使说错了,也无伤大雅。在公共场合,对一般关系的人,特别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对待外宾,说话就要特别讲究方式、分寸。为了不失礼仪,说话就常兜圈子。例(3)那位教授的话,就与特定的交际场合、对象、自身的身份相称,实现了和谐的沟通。试想,如果直言明天出发,改日再谈,虽可以达到辞客的目的,但却易置对方于较为尴尬的处境,也有失教授慈祥和蔼的一面。

——某个意思,直接挑明,估计对方一时难以接受,一旦对方明确表示不同意,再要改变其态度就困难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强调事理,征服对方,就可把基本观点、结论性的话先藏在一边,而从有关事物、道理、情感兜起。待到事理通畅、明白,再稍加点拨,自能化难为易,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例(2)那位教师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兜圈子的。如果他直言接姨妈来城里治病,妻子不一定同意。而通过吃枣饭、谈红枣、忆旧情,事理人情双关,形成了接姨妈的充分理由,水到渠成,所以不用自己讲,妻子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有时候,由于对方的情绪、思想所致,难以与之进行交际,而要说服对方,就要想方设法与之接触,开辟言语交际的信息渠道。兜圈子就常常能发挥开辟信息渠道的作用。如人们所熟悉的《触龙说赵太后》,触龙的言语成功就在于他采用兜圈子这种艺术手段。

准确运用兜圈子这种说话艺术,除了要善于区别交际活动的具体情况,做到当兜则兜外,还要了解兜圈子的一些常用方法,灵活地组织话语。从兜圈子所利用的事物、事理与中心话题、交际目的关系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种:

(1)因果法

即从促使对方接受观点,产生行为的诸种原因兜起。这种原因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理论。例(2)那位教师兜圈子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姨妈把青年教师抚养成人,姨妈每年捎枣,姨妈生病是因,接姨妈是果。这是用事实兜。再如陈毅任上海市长时,干部实行供给制,为了不给国家增添负担,想劝岳父回老家。顾虑到直接提出,老人产生误解,陈毅同志就绕了个弯先问老人家共产党好还是国民党好。当老人家说出国民党任人唯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时,陈毅同志说:“说得好,所以国民党要倒台……那您喜欢不喜欢您的女婿也这样?”老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决定回老家去。这是用道理兜,先以事明理,再以理论事。

(2)推论法

即从与交际目的相关的事物兜起,让对方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推论出新的意思。例(1)那位年轻媳妇的话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儿媳称赞小姑的羊毛衫,在婆婆心里必然产生这样的思考:儿媳夸小姑的羊毛衫,当然是自己也想要一件;儿媳也是自己家里人了,应同女儿一样看待,既给女儿买了,也应该给儿媳买,这是事理常情。所以那位聪明的媳妇,没说要羊毛衫而得到了羊毛衫。

(3)比照法

即寻找与交际话题具有类比意义的事物兜圈子,两相比照,语义明晰,或者兜而不发,令对方自悟,或者稍加点化。传说郑板桥早年家贫,一年除夕赊了一只猪头,刚下锅,又被屠户要了去转手卖了高价。为此他一直记恨在心。直到后来到山东范县做官,还特别规定杀猪的不准卖猪头,自己吃也要交税,以示对屠户的惩罚。夫人闻之,感到不妥。一天她捉到只老鼠吊在房里。夜里老鼠不住地挣扎,郑板桥一宿没睡好觉。他埋怨夫人,夫人说她小时候好不容易做了件新衣裳,被老鼠啃坏了。郑板桥听后笑了:“兴化的老鼠啃坏了你的衣裳,又不是山东的,你恨它是何道理?”夫人说:“你不是也恨范县的杀猪的吗?”郑板桥恍然大悟,随吟诗一首:“贤内忠言实难求,板桥做事理不周。屠夫势利虽可恶,为官不应记私仇。”郑板桥夫人通过两种事的比照兜圈子,而后画龙点睛,说服郑板桥。

(4)双关法

即寻找与中心话题相关的具有双重内涵的事物兜圈子,言在此而意在彼,获得一种含蓄委婉的言语效果。比如,一位农村小伙和姑娘暗暗相爱,都羞于直接表白。一天,俩人在田间相遇,姑娘灵机一动,指着在花间飞动的蝴蝶问小伙:“你说为什么只见蝴蝶恋花,不见花追蝴蝶呢?”小伙子一时发懵,“花怎么能追蝴蝶呢?”转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坦率地表达了对姑娘的爱慕之情。这位姑娘的无疑而问,自然令对方思考到其双关意义,话语婉曲、巧妙,既实现了完美的感情达意,又不丢脸面,不留人口实。

(5)感情投资法

即某一交际话题一时难于为对方接受时,根据对方的思想、兴趣、职业等特点,先从本题之外的副话题兜起,待到言路通畅,再自然引入本题。《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的话就是运用了这种兜圈法。

附带说明,兜圈子有时能产生一种含蓄委婉的言语效果,但含蓄委婉的话却并非全是兜圈子。兜圈子也不是猜谜语、说隐语,它是曲径通幽,最终要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思想,如果兜来兜去,把对方引入迷魂阵,就不好了。再者,兜圈子这种说话艺术一定要慎用,当兜则兜,不然,兜之不当,会给人啰嗦、虚伪之嫌,与交际目的相背。

6.说话圆通“三字经”

怎样才能具备真正的口才?各家自有各家的说法。我以为,把话说得畅达、圆通、精妙,作到“简”、“快”、“诚”,无疑是最根本的要求,不妨称为“三字经”。

“简”就是平常我们听到的“××有口才”,“××会说话”,往往与出口成章、诙谐生动联系起来。这没错。可是,许多情况下,口才的好,好就好在话不多,极简洁精炼。为什么?因为简则易一言道破,简则信息传递快,简则节省双方珍贵的时间。看几个例子:明代海瑞一次对仗势侵夺民田的董其昌毫不客气,公事公办,而他的手下在具体执行时又更严厉。于是一些官员来替董其昌解围,对海瑞说:“圣人不做过分的事。”海瑞只气愤地说一句话:“诸公岂不知海瑞非圣人耶!”就把他们顶了回去。

元代有一年,京城外闹饥荒,许有壬请朝廷发放救济粮,同僚中有些人责备说:“你的话固然出于好意,但不是亏了国家吗!”许有壬却当即回了一句:“不对!民是本,不亏民,难道会亏国!”这简明而深刻的道理把丞相也说通了,就发了四十万斛救济粮。许有壬一语救了许多百姓。类似上述二例的妙语,我们在读时听时不难碰到。但要做到畅达而简洁,并不容易。这不得单纯的一个语言表达技巧问题,要靠多方面良好的因素。就拿答问来说,大凡能被智者一言道破、一语中的者,对方的问话、言论往往有其破绽,或不合事实,或缺乏前提,或徒有其表,或片面狭隘。说话人只有从实际出发,只有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才能识破绽,中要害。

“快”是人家问你问题,你隔了几分钟才悟出明堂;人家说了个错误观点,你想了好半天,才开口驳斥,这称得上口才好吗?“快”,至关重要。对人家的说话要点梳理得快,对问题的关键思考得快,对自己如何表达组织得快,才是善于言辞者的本领。

《清朝野史大观》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在1897年德国侵略者强占胶州湾,广大民众无比悲愤。有几个人聚在一起谈论此事,难过地流下了忧国的眼泪。其中有一个人却说:“你们何必这样呢!此事关系大局,有四万万人民共同担着,我们几个人何必担忧呢。况且德国人无礼入侵,以后历史自会作出公正的结论。而且世界之大,一切都由老天爷主宰,我们哭哭啼啼又有什么用呢?”刚一说完,就有一个人愤怒地打了这个人一个耳光。他捂着脸问:“为什么打我?”那人说:“你何必问呢?我打你一巴掌,是你整个身体遭受的耻辱,为什么你的嘴唠叨个不停呢?况且我如此无礼,将来自会有公论。而且凡事皆由天定,你怎么知道我不会遭受报应呢?”不难看出,这两个人,一个是阿Q式的软骨头,一个是硬骨头。而那爱国的硬骨头简直不假思索地当即打了前者一记耳光,跟着四句话,快得惊人:硬骨头一下子理出对方的三条谬论,一下子看到了对方错误的实质所在,一下子采取了有力的驳斥方法,因而说得不仅很形象贴切,而且很有力,针对三点谬论,驳他个无地自容。

“诚”则是古人所说:“胸中具素心者,舌端斯有惊语。”这句话不错。言为心声,心纯心诚,则言语畅达。言不由衷者,无论如何出不了奇言妙语。

从历史记载看,宋代的王旦是个大度大方的人,寇准屡次在宋真宗面前数落王旦的短处,而王旦专门称赞寇准。一次宋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然老是称赞他的美德,他却专说卿的坏处。”王旦坦然地说:“这个理所当然,臣在相位的时间够长了,处理政事方面的失误必然很多。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揭我的短处,这更加可以看出他的忠正。这正是臣尊重寇准的原因所在。”宋真宗听了感到这几句话说得坦率而在理,因此,越发认为王旦品德高。

“心诚则灵”用在语言表达上倒很相宜,要把话说得圆通漂亮,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就应让你的话充分体现出你的“诚”,起码的是“真诚”,有的场合还得“热诚”。

7.宽人责己,社交境界

指责、自责和负责是人们对社交责任的三种不同的态度。我们把它们称为责任三境界。境界不同,则人际交往的效果也不大一样。其中指责最常见,而效果最差。比如:小张和小王恋爱三个月,一帆风顺,就因几句话,非要一刀两断。几经说和,二人才决定重新相处。要说几句话也没什么,况且已经过去了。谁知,小张偏爱钻牛角尖儿,哪壶不开提哪壶,“你本来给我的印象挺好的。那天——”他指责小王说:“你实在不该那么说我妈……”一句话惹恼了小王:“我那么说你妈!你是怎么说我们家人的?……”话不投机半句多,使本来可弥合的感情,又拉开了距离,终致破裂。在社交中,许多指责是固执、自私、自以为是、心胸狭窄、不负责任的表现,甚至是专横和缺乏修养的表现。所以指责必然导致彼此的不满、相互责难、关系紧张,以致“引火烧身”害人害己。假如我们面对一言半语或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宽容、谅解,或者让它不了了之,那将是会避免多少的争执、冲突和不愉快啊!

与指责相比,自责则显得品高一级,技高一筹。据说,有一家在烧饭时糊了锅,按说这是极易生气上火的事。可聪明的大嫂先自责道:“全怪我,光顾蒸馍,没看水多少。”二嫂也抢着说:“这怪我把火烧得太大了。”二哥忙笑道:“不!怨我抱的柴太多了。”小妹不好意思地说:“是我添水添少了。”大哥却安慰说:“嗯!怨我没挑水!”

不用说,他们经过这么一番自责,顾全了别人的体面,体谅了他人的心情,保护了对方的自尊,“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自然斩断了引发家庭矛盾的导火线。自责将指责的“责人”转为“责己”,由责难、发泄,变为宽容和尊重。使自己由局外人变为当事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易于协调人际关系。自责的出发点是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自责成败的关键是个“诚”字,俗话说“心诚则灵”。所以它作为一种交际技巧,无疑首先体现的是人的美德。

自责使你息事宁人,与人和睦相处,甚至还可在矛盾发生后“亡羊补牢”。不过“亡羊”后再去“补牢”,不免有些遗憾,终归有点“马后炮”的意味。可见,指责不足取,自责也不尽善,为人处世还是持负责的态度最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