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中)
22127100000052

第52章 与下属相处的语言艺术(4)

11.怎样与无理要求的下属进行沟通

作为一位上司,要清楚哪个下属有发展前途,哪个下属只能做眼前的工作,目前的职位对于下属是否适合。

对于那些没有能力和经验还希望晋升的下属,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回绝他呢?是直截了当地说明他不适合更高的职位,还是借助于与其有某种关系的事物旁敲侧击,使下属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缺点,自行放弃这个念头呢?

聪明的上司当然知道采用哪种方式最为合适。

(1)自视劳苦功高的,用诙谐幽默的言辞,让下属知难而退一些老员工,他们自视劳苦功高,而且有丰富经验,就目中无人,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如果这样的下属真有能力,上司当然要提携,但对于能力有限,工作经验也只是一般的,那么就应该用诙谐、幽默的言辞回绝他,让他自行知难而退,这比用直接批评他的言辞要好得多。古罗马皇帝哈德良在位时,国家不稳定,经过连年争战,最后终于得以统一全国,国家统一后,他按每个人的能力进行封赏,提升他们的职位。

他手下有一将军,为国效力多年,按理来说应该提拔他,但他的能力实在是有限,所有只能让他当将军。而这位老将军认为自己劳苦功高,为国效力多年,应该得到提升,可皇帝并没有提升他,他为之不解,便想去弄明白。

于是,他面见皇帝,并对皇帝说:“陛下,我长期服役,并且有丰富的经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为什么你加封别人而不加封我?”他满有自信地阐述完自己的观点,等待哈德良皇帝的回答。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高明判断力的人,他知道这位将军服役多年,但并不认为他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绑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他们仍然是驴子。”

最终,这位大臣终于明白了:虽然自己服役多年,但知识和经验并没有多大的进步,实际水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所以也只好放弃了要求提升的念头,安安分分地做他的将军。哈德良用诙谐的语言,借驴喻人,使那个将军放弃了升官的念头,而且也心服口服,为其所用,并安安分分地做他的将军,发挥着余热。

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才华的惟一标准。许多聪明的老板认为,有些人10年的经验,只不过是一年的经验重复几次而已。年复一年地重复一种类似的工作,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重复已经阻碍了能力的增长,扼杀了想像力与创造力。他们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2)借话说话转移话题,让下属知难而退

借助下属的话,将其意思进行一下扭转,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明知对方不是这种想法,偏把意思扭转一下,使其知难而退。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装作糊涂,偷换概念。威尔逊任新泽西州长时,他接到来自华盛顿的电话,说新泽西州的一位议员在几分钟前去世了,这位议员生前是威尔逊的一个好朋友。

得知这一消息,威尔逊非常伤心,立即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

可没过几个小时,他就接到了一个来自于新泽西州的政治家霍德斯的电话。

霍德斯结结巴巴地说:“州长,我希望能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威尔逊问:“你是哪位朋友,让我考虑一下。”他说得很牵强。

霍德斯还以为威尔逊答应了他呢!非常高兴地说:“我是新泽西州的著名政治家霍德斯。”

威尔逊对霍德斯迫不及待的态度感到厌恶,他的朋友还没有过世几个小时,就有人惦记着这个位置,而且他的能力也有限,根本就无法应付这个职位,怎样去回绝他呢?

最后,威尔逊慢吞吞地回答说:“好吧,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朋友们,试想一下,那个政治家能代替死去了的议员的位置吗?他能得到那个职位吗?

威尔逊通过转移话题,巧妙地把两个位置调换了一下,毫不费力地拒绝了霍德斯的要求。

与下属沟通,应适当地巧转话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对待那些难缠的下属,聪明的上司一般都会采用机智、诙谐的办法来对付,这样既可避免直截了当陷入尴尬的境地,又可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谓一举两得。

12.解决下属之间争执的技巧

对于上司来说,下属与下属之间发生一些摩擦和争执是正常的事,无须大惊小怪,但若不给予充分的重视也是不行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团体内成员的团结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各个工作部门之间的不相配合,削弱整个团体的战斗力。要想成功地解决下属之间的争执,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关键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下属的面子问题,一是下属的利益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分而述之。

(1)模糊说法解决技巧

不指明谁是谁非,只给出一个模糊的解决方案,让争执的双方都有台阶可下。

下属因为一点小事而争执不下,以至于矛盾激化,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争执的双方认为自己有多么正确,一定要捍卫“真理”,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只好通过试图压倒对方来获得平衡,而这显然分外困难。那么,上司作为调解人,此时根本没有必要指明谁是谁非,以免进一步激化矛盾,而只需给出一个模糊的解决方案,让争执的双方都有台阶下就可以了。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任命元志做洛阳令。有一次,元志乘车上街,遇到御史中尉李彪的车迎面而来。按当时的等级礼节,职位低的官吏应向职位高的官吏让道。可元志是好强人,坚持不给让道。于是两人争吵起来,一直闹到了孝文帝那里评理。李彪说:“御史中尉是皇帝的近臣,元志作为一个地方官,不让道就是和御史中尉对抗!”元志却说:“我是皇帝所派的国都所在地方长官,凡住洛阳的人,不管是谁,都编在我主管的户籍簿里。我为什么要给御史中尉让路?!”两人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孝文帝呢?看看两人都是自己的忠实臣僚,“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不便指明谁是谁非,于是就“和”起了“稀泥”:“洛阳,是我的国都,应自分路扬镳。自今之后,可以分路而行!”元志和李彪因为争强好胜而闹到了皇帝那里,其实也仅仅是意气用事罢了,两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利益上的冲突。魏孝文帝清楚这一点,因而也不判明谁是谁非,干脆给出了一个“各自分路而行”的解决方案,让两人都有了充分的理由掉转车头,找个台阶下。这样,两人的争执就“不明不白”地解决了。

(2)婉言规劝解决技巧

换一种富于情趣的委婉说法,把化解争执的理由和自己的良苦用心寓于其中,让争执双方自己领悟。

对于相互争执的下属来说,利益固然重要,面子也不容轻视,特别是在上司的眼皮底下,谁都渴望成为让上司刮目相看的强者。但对于上司来说,下属谁强谁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够为共同的事业倾注心力。为了协调好下属之间的关系,上司可以不直接批评哪一方面或肯定哪一方,只采用富有情趣的幽默说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倾向或苦心。有一天,乾隆皇帝在新任宰相和与三朝元老刘通训的陪同下,游山赏景。乾隆随口问了一句:“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饱有学识的刘通训随口即应:“君王高、臣子低,文在东来武在西!”和见刘通训抢在自己的前面,十分不快,随即相讥:“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东来流(刘)在西!”因为当时的皇家礼仪中,上首为东、下首为西,此话暗示:你刘通训再老再有能耐,还在我和的下首。

刘通训知道和的用心,心里也极不满。当三人来到桥上,乾隆要他们各人以水为题,拆一个字,说一句俗语,做成一首诗。刘通训张口即来:有水念溪,无水也念奚,单奚落鸟变成鸡(繁体为“鸡”)。得食的狐狸欢如虎,落坡的凤凰不如鸡。和一听,好呀!老家伙骂我是鸡!岂能饶过他,遂出口说:“有水念湘,无水还念相,雨落相上使为霜,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告诫刘通训,给我当心点儿!乾隆听出了新老不和的弦外之音,二相不和,有损大清事业!于是,他一手拉一人,面对湖水中映出的三个人影说道:“二位爱卿听好,孤家也对上一首:有水念清,无水也念青,爱卿共协力,心中便有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二人听罢,心中为之一震,深为乾隆的如此循循善诱而不降罪的龙恩所感动。和和刘通训立刻拜谢乾隆,当着皇上的面握手言和,结为忘年交。在皇帝面前,刘通训与和都渴望自己成为强者,成为皇帝最赏识的人,因此展露才华,互相贬低,搞得很不团结,此时乾隆如直接褒贬,一定会伤害一方的面子,致使双方的矛盾加深。因此,乾隆故意吟诗一首,通过诗歌来隐晦地传达自己希望二人和好的愿望,避免了对双方面子的伤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说出一方才能的解决技巧

不单纯从感情上表现个人好恶,而拿出充足的证据来证明某一方所具有的业绩与才能,让另一方心服口服。

上司重用某位下属,主要看重的当然是他的真才实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下属也这样看,特别是一些自恃才高或嫉妒心较强的下属,常常会认为上司是因为某种原因或“复杂”的个人好恶而重用该人,于是在工作上不予配合,结果引发了种种争执。在这种情况下,上司应尽量避免表现出自己感情上的好恶(虽然这种好恶是不可避免和理所当然的),而应拿出可感可触的证据来证明被重用者的业绩与才能,让争执者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无话可说。建安22年,曹操和孙权在濡须交战之后,各自退兵。孙权留下了平虏将军周泰为镇守濡须的主将。当时,划归周泰指挥的朱然、徐盛等都是江东的名门旺族,他们对于这个出自寒门的人来指挥自己,很不服气。孙权得知后,借巡视为名,来到濡须,置酒宴请众将。席间,他乘众人酒酣耳热之际,让周泰露出身上的累累伤痕。孙权指一处,问一处,周泰一一回答是在哪次战斗中留下的。最后,孙权拉着他的手流着泪说:“你临战勇如虎豹,不惜自己的安危,以致负伤几十处,我怎能不像亲兄弟一样对待你,把重任托付给你呢?”

从此,朱然、徐盛等人才心悦诚服地听命于周泰。在本例中,孙权就巧妙地使用了“表现一方才能”的方法来化解争执。他并没有批评朱然、徐盛等人的不服指挥,避免他们产生更大的误解,而是在适当的时机让周泰展示其身上的累累伤痕,来表明自己正是因此而看重周泰的。面对周泰身上所记录的勇敢与功绩,朱、徐等人无法不心悦诚服,众将之间的争执也就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