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巾帼枭雄建周为皇
接着,武则天四子李旦继了皇位,号睿宗,但睿宗皇帝李旦不得参与政事。一切军政大事均有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裁决。
睿宗即位后,改年号为文明元年,九月又改为光宅元年,把东都洛阳改称“神都”,准备作为新的京师。这是武太后临朝称制的开始。追尊武氏五世祖先,建武氏五代祠堂,更改唐朝官署和官职名称。百官改名,实际上是女皇准备登基的一个步骤。
武则天这一系列改朝换代的行动,惹恼了朝中一些大臣,导致了扬州的武装反叛。他们秘密集结到扬州,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公开打出了反武的旗帜。
他们请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骆宾王为记事参军。为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骆宾王写了一篇《讨武曌檄》的檄文。武则天掩不住内心的恐慌,迅速调集30万大军平叛。这场叛乱从发动到平息,仅40余天,10万叛军烟消云散。武则天又安然地渡过一场重大的危机。就是这篇檄文使武则天认识到,还有许多像骆宾王式的人才埋没民间,所以,武则天下诏令群臣百姓均可自荐为官。
骆宾王这篇文笔精彩却净是谩骂攻击的檄文,非但没有引来杀身之祸,武则天却以爱才之心将其重用,武则天这一极有政治家风范故事,曾被传为佳话。
还在平叛之际,宰相裴炎给武则天献策说:“如果太后把权力还给睿宗皇帝,那么叛乱将不讨自灭。”武则天哪里听得进去,这分明是同她唱对台戏。武则天恼羞成怒,转身而去。10天之后,裴炎被斩于洛阳的都亭。
裴炎死后,武则天调整宰相班子,重新建立自己的亲信辅臣。随后,她又为登基大造舆论,竭力渲染秉承天意的气氛。垂拱四年(688)四月,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派雍州人康同泰向太后献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白石。
武则天接受了“瑞石”,把它命名为“宝图”,康同泰被提拔为游击将军。五月,下诏,表示要亲自拜洛水授宝图,举行告天仪式。并正式给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从此称“陛下”。六月,制作执掌国柄权力象征的神皇三玺。七月,又改“宝图”名为“天授圣图”,洛水改为“永昌洛水”,出图地点名为“圣图泉”,封洛水神为“显圣侯”。翌年,改年号“永昌”。“圣母神皇”的称号,不过是由皇后到女皇的过渡,距名正言顺地戴上皇冠、统御天下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武则天肆无忌惮的行为,终于惹怒了李唐宗室王公。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首先起兵,与其子通州刺史黄公李譔高举“举兵唱天下,迎还中宗”的旗号。李贞、李冲父子率先在豫州、博州响应。武则天有上次平叛的经验,显得十分镇静,她任命心腹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为清平道大总管,左豹韬卫大将军鞠崇裕为中军大总管,率两路军马,轻而易举地平息了这次宗室起兵。
豫、博事平后,太后用酷吏周兴审讯宗室诸王,参与谋划的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譔、常乐公主、东莞公李融、霍王李元轨等都被处死。
与武则天对立的抗衡力量都被平息。垂拱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武则天按计划在神都南郊“圣图泉”畔,举行拜洛授图仪式。第二年元月,在刚刚建成的明堂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
武则天第一次穿上天子大礼服的衮冕,玉带下插着大圭,手拿镇圭。武则天先祭拜,睿宗和皇太子李成器悄悄跟在后面为亚献和终献。如今谁主江山不言而喻了。
尽管是临朝称制,而且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执政者,但毕竟还不是天子。武则天清楚想要正式获得“天子”的名分,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武则天深深感到,那些潜在的反抗力量和传统势力是她实现女皇夙愿的绊脚石。必须把他们彻底清除!武则天为此大动脑筋。
垂拱二年(686)三月,侍御史鱼承烨的儿子鱼保家上奏:在朝堂门前设置铜匦,收受天下告密文书。太后采纳了鱼保家的建议。
通过这一告密制度,武太后很快培养了一批酷吏,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告密《罗织经》,作为培养酷吏的教材。并且放手任用酷吏。李唐宗室子孙和元老大臣们被杀、被流放者,动辄几十,甚至几百、几千人,遭到沉重打击。到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时,李唐宗室“于是殆尽矣!”武则天通过酷吏政治,终于打开了一条通向女皇宝座的通路。
天授元年(690)的重阳节,67岁高龄的武则天终于实现了她的女皇梦,自号“圣神皇帝”,以十一月为岁首,改旗帜为赤色,改元为天授,建立了大周王朝。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武周革命”。
武则天终于堂堂正正地登上了女皇的宝座!女皇的圣灵诱导着她从媚娘、才人、昭仪、皇后、天后、太后、圣母神皇,直到武周皇帝,历尽坎坷、艰辛,饱受了酸甜苦辣,极有耐心地折腾了36年,终于爬上权力的峰巅。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惟一的女性帝王,为中国历史画卷增添了新的色彩。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武氏子侄们,勾结酷吏迫害李氏宗室。甚至,武承嗣公然对皇嗣李旦的地位提出了挑战。长寿二年(693)元旦,在万象神宫祭奠,武则天竟让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皇嗣李旦则站在一边。
见此情形,宰相狄仁杰、李昭德等人提醒武则天说:“姑侄和母子哪个更亲呢?”
武则天闻听此言,大吃一惊。李氏宗室与武氏家族的较量,冲昏了武则天的头脑,细想确是如此。如果立本家侄子为皇储,的确可以保全她历经艰辛创立的武周政权,但继位的人能把她作为先祖供奉吗?如果立儿子,可以同夫君高宗共享子孙的香火,得到名正言顺的皇后位置。
武则天又一次陷入极为苦恼的困境。经过反复权衡,武则天终于做出立自己的儿子庐陵王李显为太子的决断。圣历元年(698)初,庐陵王李显被接回神都。
复立李显,适时压抑了诸武的气焰,使他们在武则天在世时没能像在唐中宗时那样仗势用事,严重地危害朝政。
为了防止日后太子与诸武再度纷争残杀,武则天又召集儿女们和武姓侄儿到明堂,祭告天地,宣誓永远和平相处,并立下铁券,藏于史馆。复立庐陵王为太子事件,无疑是这位女政治家晚年的又一巨大成功。
女皇已入古稀之年,美貌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使她精神上和生理上得到满足,张氏兄弟得到武则天的信任和宠爱,授之高官,委以国政,成为她晚年最亲信的人。然而,张氏兄弟借武则天的势力,在朝中飞扬跋扈,终于引来了朝臣们的诉诸武力。
神龙元年(705)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张柬之、崔玄,左羽林将军桓彦范、右羽林将军敬晖、右台中丞(御史中丞)袁恕己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将张氏兄弟处死,病榻中的武则天被“请”下御座,拥立唐中宗李显登基,恢复李唐王室。
正月二十五日,武则天被迫离开她做了15年皇帝的宫城,迁居洛阳宫城西南的上阳宫。唐中宗率文武百官到上阳宫请安,并为母亲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以示慰藉。武则天这位在近半个世纪皇权争斗中的常胜将军,仍然没有逃脱悲剧性的结局。
神龙元年十一月初二,82岁的武则天凄凉地死在上阳宫的仙居殿。临死前,她顿悟人生,化解积怨,临终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亲属。这最早的也是最后的一批冤家也终于在她临终前昭雪了。
神龙二年正月(706),武则天的灵柩在唐中宗李显护送下,运回长安,按照武则天的遗愿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
武则天的陵前竖有一块无字石碑,据说,这块“无字碑”是按武则天临终前的遗嘱立的。这块“无字碑”或许与她临终前顿悟人生、化解积怨、赦免仇人的思想,一脉相承,或许还有别的缘由……
5.胡充华:荒淫无道,凶狠残暴
胡氏(?~528),北魏孝明帝太后。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北)人,早年被宣武帝宠幸,生下太子元翊,封为充华世妇。延昌四年(515),孝明帝元翊即位,尊为皇太后。谥号“灵太后”。其父胡国珍,官至司徒;母皇甫氏。胡太后听政,反对改革,大兴土木,内乱外患不已,致使国力日衰,于武泰元年(528)被义军所杀,北魏随之灭亡。
(1)姑姑引路红颜得宠
北魏武始侯胡渊的儿子胡国珍,婚后多年无子女,多次拜佛,求得一女。胡家这个女儿真是生了一个好时机,她生在北魏最发达的、歌舞升平的时代。而她比别人更幸运的是还在于她有一个非凡的姑姑。这个当了尼姑的姑姑,靠着一张巧嘴,能把深奥的佛经义理讲得头头是道。她常去皇宫给皇帝、皇后、太子公主等人宣讲佛经。同时也结识了不少皇亲国戚,在为他们宣讲佛经之余,乘机夸赞起她的侄女,很快,她的侄女成了皇宫里的人物。胡氏的名字也传到了宣武帝的耳朵里,怀着好奇心,派人把她召到皇宫。她确实令人倾倒:匀称的身段,一潭水似的眼睛含着热烈而温柔的亮光,可谓天姿国色。宣武帝当即如醉如痴,传下圣旨,把胡国珍的女儿封为充华世妇。
胡氏深得宣武帝宠爱,不久就有孕在身。怀孕本来是一件喜事,但胡氏却眉头紧皱。原来北魏后宫立下了一条规矩:后宫女子生的儿子一旦被立为太子,生母就要被赐死。所以,后宫里的女子一旦怀孕就天天祈祷,只希望生下皇子、公主,坚决不生太子。这种规矩的残忍和对后宫女子的威胁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一个后宫女子,胡充华开始也像她的后宫姐妹一样祈祷过,不过,时间不长她的恐惧感就没有了。她曾反反复复地揣想:魏世宗爱她如痴如狂,从情理上说不会轻易把自己处死;北魏现在的文明程度比以前要高出许多,孝文帝时已出现了想废除这一陈规陋习的端倪,这次,自己也许会免于一死。退一步说,如果能生下太子,为国家留下继承人,死也值得。
后宫的嫔妃见胡充华的肚子越来越大,一再劝她及早堕胎。胡充华对她们说:“天子怎能没有儿子呢?我们怎能贪生怕死而使皇家断了后嗣呢?”
胡氏一遍遍祷告苍天,“愿苍天保佑,让我怀的是太子,太子生下来即使要我死,我也心甘情愿。”
永平三年(510)三月丙戌这天,在宣光殿东北方向,一道金光闪过之后,一声婴儿啼哭,胡充华的儿子元诩落地,他就是后来的北魏肃宗孝明帝。
胡充华生下儿子,年已27岁的宣武帝乐得闭不上嘴。在此之前的皇子均早死,宣武帝十分悲伤,元诩的降生,给他带来了极大欢乐,他对儿子特别钟爱,精心选择了良家妇女当奶妈,在非常安全的地方精心喂养,还严格规定:高皇后和胡充华一律不准前去探视,怕她们害了皇子。
(2)铲除异己胡氏亲政
元诩到了3岁时就显得聪明伶俐,很讨人喜爱。宣武帝想把他立为太子,下令把永平五年(512)改为延昌元年;到了这年十月,宣武帝宣布立元诩为太子。诏书传出后,宫中好心人为胡充华提心吊胆,心胸狭窄的人庆幸胡充华将遭厄运,一些好事者想看热闹。这次册立太子改变了北魏老祖宗的规矩,没有赐死胡充华。这消息传开后,后宫的嫔妃齐声叫好,大臣们没多大反响,但高皇后却暴跳如雷,竭力反对。
高皇后本来也长得楚楚动人,开始很受宣武帝的宠爱。自从胡充华人宫后,遭到冷落,内心非常痛苦。胡充华有孕在身后,高皇后由痛苦转为高兴,因为可以借北魏宫廷规矩将她赐死。元诩生下后,高皇后和伯父高肇多次劝说宣武帝,把胡充华赐死,宣武帝不但不听,反而把胡充华由世妇升格为贵嫔。贵嫔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这下可把高皇后激怒了。她诅咒胡充华,发誓把胡充华置于死地。
天赐高皇后良机。延昌四年(515)正月丁巳这天,33岁的宣武帝在式乾殿过早地离开了人间。高皇后悲痛欲绝,不过,当她从极度悲伤中清醒过来,立即布置人马,准备加害胡充华。
宣武帝突然死去,胡氏顿时变得六神无主。她失去了宣武帝这个靠山,又听到了高皇后准备向她动手的风声,很是紧张,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她身边的宦官刘腾得知高皇后的阴谋后,立即告诉了左庶子侯刚,侯刚又当即告诉了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于忠又连夜向太子太傅崔光处询问对策。崔光老谋深算地说:“看来高皇后下决心要把胡充华置于死地。最好的办法是先把胡充华安置在看守比较严密的地方,高皇后就无从下手了。”他们告诉了胡充华,胡氏这才略微放心下来。
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高皇后对她的威胁,于是,胡氏又让侯刚、于忠、崔光等人在宣武帝死的当天夜里拥立她的儿子元诩登上皇位,即孝明帝。胡充华又有了靠山。她拉住孝明帝这面大旗,尊高皇后为皇太后,把她架空,又强迫她搬到瑶光寺当尼姑,并给她下了戒令:不是重大节日或国家大庆,不得随意进宫。这样,高皇后就开始了凄苦孤独的与青灯梵钟为伴的尼姑生活。神龟元年(518),胡充华把高皇后杀死。来自宫内的危险被铲除了。
胡充华处置高皇后比较容易,但对付地位和权势都非常显赫的高皇后伯父高肇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了。
高肇的父亲和叔父在北魏高祖时就很受重用。高肇的妹妹又是孝文帝的皇后,生下宣武帝。宣武帝即位后,对舅舅关照很多,高肇又娶宣武帝的姑姑为妻,攀着裙带升迁到尚书令。当时,宣武帝对六辅专政不满,把国家政务全部委托给高肇处理。高肇也不安分守己。他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句话,宗室、士大夫和当权派都对他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