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22126700000024

第24章 运筹帷幄的故事(23)

(2)命途多蹇,大起大落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豪格晋封和硕肃亲王,掌户部事,这是他一生政治上的顶峰期。春风得意,素有大志的豪格,恐怕无法预料他以后遇到的竟是连绵不断的挫折。从崇德元年(1636年)到顺治元年(1644年)短短的九年间,豪格经受了四落四起的政治风浪。

豪格封王、掌户部事不久,就因泄漏皇太极机密话语和对皇太极心存不满,被降为贝勒,解除掌户部的职任,罚银千两。崇德元年八月,豪格同睿亲王多尔衮攻打明锦州,迫降明将等。十月,皇太极命他仍摄户部,但爵位没有恢复。此是豪格第一次沉浮降升。

崇德二年(1637年)九月,都统鄂莫克图胁迫蒙古台吉博洛把女儿嫁给豪格,以图讨好。事情被揭发出来后,豪格袒护鄂莫克图,不治其罪。结果,豪格被解除部任,罚银千两。崇德三年(1638年)九月,豪格领军征明,自董家口毁边墙人明境,在丰润县(今属河北)打败明兵,遂下山东,降高唐州(今山东高唐县),略曹州(今山东曹县)。明兵拆毁桥梁拒守。豪格军沿河岸布阵诱敌,暗派精兵潜渡过河,绕到明兵背后攻袭。明兵腹背受敌,大败而逃。豪格又派二千骑兵败明郭太监兵于滹沱河,攻破献县。崇德四年豪格凯旋而归,论功行赏,被赐马二匹,银万两。八月,命仍摄户部。九月,复原封。此是豪格第二次沉浮降升。

崇德五年(1640年)元月,豪格同多尔衮等领兵到义州屯田,意在长期围困锦州明兵。起初,豪格等较好地贯彻了皇太极的战略意图,攻克锦州城西九台,抢割锦州城外庄稼,多次击败出城的明兵,使明军坐困锦州。到十二月,豪格和多尔衮斗志松懈,移师去城三十里,并遣兵还家探视。结果,豪格以纵敌罪由亲王降至郡王。崇德六年至七年(1641—1642年),豪格参加了著名的松锦之战。崇德六年元月,豪格、多尔衮、济尔哈朗获等围攻锦州、屡战屡捷,击败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兵十三万。十一月,豪格会同辅国公满达海围松山,布下天罗地网。松山明军多次突围不得,而城中粮尽,“人相食,将不能自保”。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明松山副将厦成德密约降清,于十八日夜,开门内应,引清兵入城。豪格一马当先,遣所部右翼精兵率先登城,一举攻克松山,俘获洪承畴及巡抚邱民仰、总兵曹变蛟等,斩明官兵三千余人。之后,豪格连续作战。三月,他移师围攻杏山,杀明兵出城砍柴者三十余人,又遣前锋努山击败想逃入宁远城的明兵五百余人。由于松山、杏山的明兵或歼或败,早已精疲力竭的锦州明军待援无望,三月八日,献城投降。四月,豪格同郑亲王济尔哈朗合力攻打塔山,用红衣大炮轰开城墙,歼城内明兵七千。四月二十一日,明杏山守将迫于大势已去,放弃抵抗,输城请降。从此,明关外四座重要城堡全部落人清军之手,清军一雪昔日攻城不下,反伤主帅的耻辱,取得空前的胜利。七月,清廷叙功豪格恢复原封,受赐一具鞍马,百匹蟒缎。此是豪格第三次沉浮降升。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清世祖福临即位,翌年改元顺治。福临尚不满六岁,不能理事,故由多尔衮摄政。豪格与多尔衮积怨甚深,背地散布多尔衮的坏话,被都统何洛会等人揭发出来。于是,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豪格被议罪削爵。十月,顺治帝大封诸王,念及豪格有功,仍复原封。此是豪格第四次沉浮降升。

豪格宦途坎坷不平,屡次遭贬。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他本人错误所致。豪格未受封时,能够奋发效力,谨身自持。一旦受封,便萌生傲气,出现松懈之态。他抱怨皇太极,并泄漏皇太极的言语;不能严格执法,当罚不罚;擅自做主,违背军令等等,都是豪格放任自己的结果。同时,其父皇太极即位后,着力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削弱八旗贝勒的势力,但遇到相当大的阻力。皇太极必须谨慎小心,尽量公正处事,以免授人以攻击的口实。这样,皇太极对自己的长子豪格自然要从严要求,有错必罚,毫不偏袒。不过,皇太极对豪格的确不尽满意,他最钟爱的是第九子福临。另外,睿亲王多尔衮蓄意谋取最大权力,豪格则是他的主要障碍,只要他能抓住豪格的错,是决不会轻易放过的。豪格屡次遭贬,却又屡次起用,原因何在?一是豪格栉风沐雨,身经百战,功绩卓著。同时,在清初诸王中,豪格不辞劳苦、敢赴艰辛的精神显得十分突出。崇德二年正月,豪格率军随皇太极征朝鲜,从长山口至昌州。昌州军民自知不敌,弃城上山立寨,想凭藉险要地势据守。豪格激励士兵猛攻,力克之。接着,豪格又击收朝鲜安州、黄州五百士兵于宁边城下,擒俘其总兵官。朝鲜宁边帅率兵来援,豪格遣蒙古都统苏纳等将其击败,并将宁边统帅活捉。当豪格行至宣屯村,村民告诉他说:“黄州兵帅听说其王被围,率兵一万五千前往增援,已走了三日。”豪格当即决定消灭朝鲜这支生力军,以协助多尔衮攻下江华岛,企图俘获朝鲜国王。于是,他率领连续征战数日之师,疾驰一昼夜,在陶山追及黄州兵,奋勇将其击败。正是因为豪格对于清王朝的开国,功不可没,精神可嘉,所以,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大封诸王时,摄政的多尔衮也不得不同意恢复他的原爵。二是与皇太极对豪格的信任有关。皇太极与豪格虽有嫌隙,关系不很融洽,但豪格毕竟是皇太极的亲生骨肉,不存在重大的思想分歧和利益冲突。所以总的说来,皇太极对豪格是用心栽培并放手使用的。皇太极即立初,权力斗争十分激烈,其中三贝勒莽古尔泰是他的主要政敌。天聪五年,莽古尔泰与皇太极发生争执,曾拔刀露刃“欲犯亡”。天聪九年(1635年),莽古尔泰又伙同他人阴谋推翻皇太极,夺取御座。皇太极严厉地镇压了莽古尔泰及其同伙。随后把豪格从黄旗分出,单立旗分,专主莽古尔泰原统领的正蓝旗。由此可见,皇太极对豪格是颇为信任的。同样,豪格对皇太极虽有怨气,但仍不失忠心耿耿。莽古尔泰的妹妹莽古济格格反皇太极,犯谋逆罪论死。其次女是豪格的妻子,豪格对此十分恼怒,说:“格格既想谋害我父,我岂可与格格之女同处?”于是杀了妻子。当然,豪格为了表示效忠父亲,竟杀害自己妻子,这未免太残酷了。

豪格在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恢复原爵时,清廷已定鼎北京,顺治帝诏告天下,宣布君临全中国。然而,政治军事的局势仍很凶险,各地人民的反抗十分激烈。在此动荡之际,豪格又被委以军事重任,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阶段的军事生涯。

(3)最后征伐,定鼎中原

清军入关初,在河北和北京地区圈占大量土地,掳掠大批人口充当奴仆,京东各地受害更甚。在李自成大顺军的影响和推动下,北方地区烧烧起熊熊的抗清烽火。这些农民军给清军以一定的威胁,使其不敢全力南下。为了解除后顾之忧,顺治元年冬,清廷派豪格领兵围剿。豪格使用诱惑和袭击的两手,先是平定济宁,再攻破满家洞等农民起义军,填堙二百五十一洞穴,稳定了山东。

顺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已牺牲,大顺军余部虽然仍在坚持斗争,但难以重复大业。这时,残明的弘光政权也遭覆灭。清朝取得入主中原的决定性胜利,开始将兵锋转向西南,努力统一全中国。三月,豪格被命为靖远大将军,率同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西征,准备先平定陕西,再南下剿灭四川的张献忠大西军,豪格抵达西安后,即将派遣尚书星讷等征讨分州(令山西彬县)的农民军,同时施用攻心战,招降了宋大杰、贺洪器、齐勋、张国栋等农民军首领。又遣派都统都类围剿庆阳(今属甘肃)农民军,杀死其首领石二。五月,刘文炳、康千总、郭天星等领导的农民军,迎击豪格清兵,被击败,康千总惨遭杀害。此时,陕西抗清的义军虽连遭失败,但仍具有一定势力。可惜的是他们各自为战,没能联合起来,这就给豪格以分别进击、各个击破的机会。豪格清军从西安出发,分兵围剿,迫降了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击溃了其他抗清义军,陕西遂平定。这样,豪格完成了入川征代张献忠大西军的第一步。

张献忠大西军是顺治元年(1644年)从湖南进入四川的。张献忠计划“暂取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审时度势,认为与其羁留四川被动挨打,倒不如乘清军主力尚在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北上陕西,夺取西安,威慑敌后,以重振雄风,揭开反对清朝统治、挽救农民革命斗争的新篇章,便决定弃川北上。

十月,张献忠从成都出发,由孙可望等四将军各领大西军十万余北上。当时,部队共有五、六十万人之多,沿途旌旗蔽野,威武雄壮。十二月,大西军进抵西充(今属四川)的凤凰山。大西军的军事行动被张献忠的原部将刘进忠侦知,这个叛徒迅速向豪格告密。豪格得报立即引兵南下,一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在刘进忠的引导下进入四川。十一月二十七日,豪格清军闯进西充。而张献忠此时还蒙在鼓里,对清军的动向豪不知晓,一点戒备都没有。当巡哨发现清军到来向他报告,他根本不相信,主观地认为巡哨是误报。几经拖延,待他嘴里嚼着米饭,仓促出营亲自察看时,清军已开到近前,距他仅一溪之隔。急于邀功的叛徒刘进忠立即指认张献忠给清军看,豪格部将雅布兰张弓搭箭射向张献忠。张献忠哪里来得及躲闪,当即坠马身亡,年仅四十岁。豪格乘势挥军掩杀过去。大西军丧失主帅,又毫无战斗准备,被打得大败。牺牲战士数万名,损失骡马一万二千余匹。孙可望、李定国等将领收拾残部,急速南撤,经重庆、遵义、转入贵州。豪格分兵追击,招降纳叛,平定四川。捷报传至清廷,顺治帝下旨嘉奖。

豪格深谙兵贵神速,他及时把握战机,驱军疾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这是他能轻易地打败大西军的主要原因。

(4)功成身败,含恨而死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奉旨凯旋归京,顺治帝在太和殿设宴慰劳他,他心中自然很得意。可是,他万没想到回朝之日,便是大祸临头之时,三月,以摄政之名、君临天下的多尔衮,追究豪格徇隐随征护军参领希尔根冒功和企图擢用罪人扬善之弟吉赛这两件事,将其议罪削爵,并幽禁牢中。按当时情理,豪格所犯的不过是区区小错,削爵已是轻罪重罚,哪里还该锒铛入狱。更何况豪格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且不说他早年的功绩,单入关后平定山东、陕西、四川等地的奇功殊勋,清初诸王中没有几人能比得上。就算以功抵过,也还绰绰有余。既然如此,难道是“功高招忌”吗?也有些说不通。清初功高者,如多铎、济尔哈朗等人都没遭此厄运。况且,清朝当时虽然统治中国的大局已定,胜券在握,但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西南地区的反清斗争仍在继续,不存在“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历史背景。那么,豪格究竟为什么会遭此劫难呢?要弄清事情的缘由,还只能从豪格和多尔衮之间的利害冲突说起。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骤逝,诸王窥伺神器,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最后,豪格与多尔衮争夺帝位的斗争,表面上看两人都没结果,实际上多尔衮取得了胜利。多尔衮虽然没有皇帝的名分,但他以摄政王身份掌握了大权。稍后,他排挤打击济尔哈朗,“刑政拜除,大小国事,九王(多尔衮)专掌之”。诸王不得与他平起平坐,事实上享有皇帝的尊荣和权力。而豪格从此以后走上权力顶峰的希望彻底破灭不说,己身也完全在多尔衮控制之下。

多尔衮摄政掌权后,既要排除政治上的隐患,又要寻仇泄愤,便处心积虑地整治豪格。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一,原来支持豪格的何洛会,见豪格大势已去,转而投靠多尔衮,揭发豪格图谋不轨,告发豪格曾说过:“我岂不能手裂若辈(多尔衮等)之颈而杀之乎!”这下多尔衮抓住了豪格的把柄,毫不留情地进行迫害打击,把豪格的心腹俄莫克图、扬善、伊成格、罗硕等,均加以“附王为乱”的罪名处死,豪格本人也差点被杀掉,只是由于他弟弟、皇帝福临涕泣不食,才得免死,被罚银五千两,废为庶人。

豪格遭此打击,元气大伤,已不再对多尔衮构成威胁。但多尔衮并不放过他,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待他征战回期,便找借口将他投入监狱。豪格少年得意、性素高傲,如今壮志不酬,反受冤屈,身陷囹圄,精神极度悲伤苦闷,终于恹恹成病。一个生龙活虎的壮汉最后竟成为骨瘦形枯的病鬼,不久就在狱中含恨去世了。年仅三十九岁。

豪格死后,多尔衮娶了他的妻子,论辈分,多尔衮是豪格的叔叔。叔叔强娶侄媳,在历史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对豪格说来,这不啻为雪上加霜,冤枉添耻辱。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死。顺治帝福临亲政,念及豪格与他是骨肉兄弟,且死得委屈,复封豪格为和硕肃亲王,立碑表之。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武”再立碑以纪其功。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乾隆帝追念肃亲王豪格忠勋,命配享太庙,其现袭之显亲王,复封号曰“肃”。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