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上)
22126300000073

第73章 学会懂事(6)

人生中走一些弯路是必要的

常听人说“路直有人走,人直有人和”。这话听起来,似乎天衣无缝。

其实,路不一定是越直越好。据专家说:在设计高速公路时,逢山要打隧道,遇水要架桥梁,因为谁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并不是将整个路程都修得笔直,这条路就是最好的。有时候,如果某段路太直了也不行,还得人为地使路弯曲。路太直了,随着路程的增长,其潜在的危险也会增加。那段人为设计的弯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必要的弯路,很多人都很不理解,难道说高速公路不是越直越好吗?不就为了达到风驰电掣、畅通无阻的目的吗?为什么要有弯路?修弯路真的有必要吗?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弯路并不被人所喜欢,大部分人都是尽量少走弯路,如果前面有弯路,总会竖立提示牌“前方有弯路,请小心驾驶”,有时候,为了安全起见,在弯道上横亘路障,强制性地限制速度,以减少事故发生。设计师认为,如果有太多的弯路,肯定不适宜高速,而如果高速公路直得像一条有头无尾的射线更是不可取的,若车速过快,那么交通事故就会频频发生,这就叫做“欲速则不达”。所以,要在高速公路上人为地设计出一些弯路,要让开车的司机知道,高速路不等于笔直路,也有弯道,得小心驾驶,不要为了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忘了安全。高速路上设有弯路可以有效地降低行车风险,这些必要的弯路,虽然增加了里程,但同时也确保了高速公路的畅通,从大的方面来说路途反而“短”了。从理论上来说:“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是成立的,但如果用在实际的高速路上,反而觉得不太合适。

人生的弯路是一次真正触及灵魂的震动,没有经历就不能说自己明白,所以,下面面对弯路的时候,不要再逃避,勇敢地踏上去,从而让自己多此人生的宝贵的体验。

多走些弯路吧!人生的弯路其实是有必要经历的,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可以被它打倒,但如果走过,也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确,谁都会想要平平静静的过完一生,但人的一生中谁又不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波折?

青少年们,现在我们还年轻,走一段弯路不算什么,只有走过人生中的弯路,才会明白自己,才会对他人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4.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人生在世,有太多、太多的无可奈何,然而我们做的只有微笑面对它,适应它。当生活遭遇挫折时,当幸福的阳光被乌云遮挡时,不要哭泣,不要伤心,要勇敢地去面对它。山不会自己走到你的眼前,那换个心态我们就自己走过去,其结果不是一样吗?

青少年要知道,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手里。当所面对的环境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先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应该学会去适应,并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激发自己的能力,改造环境,获得快乐。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说是有一位力大无比的大师,从小立志要练就了一身移山的本事,他朝着这个坚定不变的目标,他练啊练,几十年过去了,终于练成了“移山之法。”

有一天,很多人找到这位会移山的大师说:“大师,我们听说您会移山的法术,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下。”这位大师说:“好吧,我就给你们看看我的移山大法吧,就把对面那座山给你们移过来让你们看看吧。”说完,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一个小时过去了,对面的那座山纹丝不动,只见大师起身走到山的另一面,大部分人都嘲笑大师无能,也有一些人好奇地跟着一起往前走。大师回头对众人说道:“表演完毕。”众人都不知大师这是什么意思,大师笑了笑,对众人说道: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山的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移山大法”启示人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转变思维角度,学会变通。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要想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世上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只有一种精神:坚定不移。人改变不了外部世界,但却可以改变自己本身,通过这样的办法,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反映了一种生存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很多的青少年都会被身边的一些事情和环境所困扰着,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好,自己所处的环境太坏等等。于是心里就产生不平衡,脾气也变得暴躁,生活质量下降,生活的激情也受到了影响,学习的质量就跟着每况愈下。长期下去,不但环境没改变,别人也没有丝毫的改变,反倒是自己为此吃了不少的亏。与其一味地抱怨,不如学着去改变自己吧。你虽然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选择自己的容貌,但你可以展现你灿烂的笑容。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生存的环境,但用心去“改变自己”,却是容易做到的。不断地改变心态,可以将恶劣的环境,变成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一百个理由,但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改变自己虽然是痛苦的,就像被移植的大树,要砍去树枝,承受长时间的苦痛,但苦痛之后,却是再度的葱茏。

青少年们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有一个全新的自我。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青年小刘,在他通过千辛万苦,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进入了一家比较不错的企业,但工作不到一年,他就决定要辞职,原因是他不喜欢这份工作,认为这份工作没有他的发挥之处;他不喜欢这公司,说公司没有活力。

当他决定要辞职时,他找到他的朋友小李:“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辞职,我看你干得也不是很开心。”小李说“好”,两个就约好一块辞职。但小李想想了又说:“直接这样走不好吧,我们好聚好散,来的时候表现不错,走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给所有的同事、客户一个好的影响,我们在最后一天好好的表现,做好最后一件事情。”小刘说:“好吧,我们给自己,也给对方最后一个机会。”

第二天早上,他们8点准时来到公司,煮咖啡,泡茶,把公司搞的干干净净,他们对所有上门的客户态度都非常热情,以最有爱心的方法去款待他们。然后,他们对所有进来办公室的同事们都说:“嗨!您好!早上好!”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们真诚的态度。他们工作了一天,到了快下班时,小刘对朋友说:“我们是不是应该递辞呈了?”但小李却说:“开什么玩笑,这么好的工作,这么好的一个服务单位,我忍心辞职吗?”最后,小李劝小刘留下来,说:“难道你今天没有发现所有的人对你都很热情吗?难道今天你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小刘听了朋友的话,陷入深思中……

改变自己是适应社会的一种方法。当生活的境遇不能改变时,我们要学习改变自己。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总认为是别人不好,自己全都是对的,总想改变对方。事实上,这不大可能,因为对方也想让你改变,到最后双方都没有改变。最好的方法是在改变对方之前先改变自己,当我们在为生活或境遇烦恼苦闷到了极点时,要学会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换个角度看待生活、看待事物,不能因为一时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就自暴自弃,止步不前。要知道,环境不是为你我而造的,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它。与其抱怨社会环境不好,不如换个心态,每一次危机就是一种转机,每一次变化就意味着机会。在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中,幸运女神不会把幸运都给一个人。

如果我们不可以改变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如果鸟飞不过,让我飞过千山万水;如果我们不可以改变相貌,我们可以净化心灵;如果山不过来,那“我”就让自己过去,我走过去,我跑过去,我跳着过去,总之我就是一定要过去。其实,有很多的事情不是我们本身能够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改变自己,慢慢地去适应。

改变自己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让自己有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不是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明智选择。就好比要到达一个目标,多数情况下,直接走是行不通的,得绕个弯子迂回一下。

5.付出的人生是完美的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想办法去获得却不愿付出。但是如果你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你就会发觉,原来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何来的收获。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唯有不断流动更替的水才会充满氧气,如此鱼儿们才会有舒适的生存空间,为湖泊增添生命活力。有舍才会有得,只要不吝于付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便能腾出新的空间,容纳新的机会。付出也是一种幸福,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付出。

付出,也是新一代青少年的使命与价值。

付出是一种快乐

街上走着衣衫褴褛的兄弟俩,一个五岁,一个十岁,他们从农村到城里讨饭。俩人饥肠辘辘地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可他们的乞讨之路并不顺利。这家人在门口说:“自己干活挣了钱才有饭吃,不要来麻烦我们。”俩人走向旁边的一家,这家人在门缝里说:“我们不给叫花子任何东西。”

在遭到无数次的拒绝和斥责后,哥俩很伤心。最后一位好心的太太对他们说:“可怜的孩子,我去看看有什么东西能给你们吃。”过了一会儿,她拿了一罐牛奶送给他们。这可乐坏了这小哥俩,他们像过节一样高兴,坐在马路旁享受起他们的佳肴。弟弟半张着嘴望着哥哥,用舌头舔着嘴唇,说:“你是哥哥,你先喝。”

这时,哥哥拿着奶罐假装喝奶的样子,其实他紧闭双唇,没让一滴牛奶入口。然后他把罐子给弟弟,说:“现在轮到你了,你只能喝一点点。”弟弟拿起罐子喝了一大口,说:“牛奶真好喝。”哥哥接过罐子,假装喝了一口,又递给弟弟。奶罐在两人手中传来传去,哥哥一会儿说:“现在轮到你了。”一会儿说:“现在轮到我了。”牛奶终于喝完了,哥哥却一滴未喝,但他的内心是快乐的。因为付出的人得到的回报是幸福。付出与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没有付出,就没有快乐,反言之,要想获得快乐,就必须得去付出快乐。有些青少年爱占便宜,看见别人的东西好,总想据为己有图一时之乐。有些甚至去觊觎的国家财物,总有非分之想,到头来锒铛入狱,快乐没有了,只有苦役。

没有付出,是没有收获的。所以,想要索取快乐,最终非但品尝不到快乐,反而咀嚼的却是失去自由的痛苦。正如“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亲口尝一尝。”很多的快乐也是这样的。只有身体力行,方能享受得到。

学会付出,便会拥有快乐。

付出是收获的前提

曾有一个人在沙漠里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沙尘暴。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台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水来。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了激烈的交战——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仅有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仅有的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他用颤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如喷泉似的涌了出来!

他将水喝足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放在原处,并在纸条上加上了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不要去怀疑付出没有收获,尽管去做吧,提前的付出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把奉献放在前头,你才有收获的机会!只有甘愿多付出,才能收获回报。

日常生活中,做人如此,做事如此,与他人之间的交往亦如此。

事实证明,心底越无私,越坦诚与人交往,赢得的友谊就越多越深厚。因为你的付出,不仅是物质上的舍弃,更是一份情感上的真诚。你以真诚和无私对待他人,必然会收获友谊,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关爱。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这正像某位哲人所说的:“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要首先怎样对待别人。”

付出是一种人生的修养。付出是给予、是奉献,是无偿的。这种“付出”使别人得到快乐、满足,而自己也会从他人的欢欣与快慰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幸福。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也别妄想以较小的付出获得巨大的收获和成功,要想有超乎常人的收获,就必须有超乎常人的付出。希望青少年朋友能牢记这一使命,成为理想远大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