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下)
22126200000060

第60章 心态决定自我(5)

青少年对自己的长相不满,对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如意,对自己的穿戴不喜欢……心理上的这种不完美,都是由于过于追求完美,对自我过于苛刻造成的。若只接受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的自我,不肯接纳现实中平凡的或有缺点的自我,其后果往往适得其反,使大家对自我的认识和适应更加困难。久之,心理就会滋长出忧郁的萌芽。

王娟,某市重点中学的初三学生,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个“熊猫级”人物,在同学眼里是“佼佼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缺乏对艺术方面的认识。每当学校举行什么晚会,同学们都报名参加了,只有她没有。她不会唱歌不会跳舞,每次晚会活动的舞台上都没有她的身影。为此,她很生气,自己一向是老师、同学心中的“骄子”。在这样的舞台上,却没有自己。她就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学跳舞,可是,也许她太过于追求完美,总觉得自己跳地不好,像只鸭子扭来扭去的。由于心理上常常对自己不满,时间长了,就积压出了忧郁的情绪,成绩也随着下降了。像王娟这样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殊不知,要想改善对自己期望过高的心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人不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能说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说明事事不行,优点和缺点不能随意增加或丢掉,成功失败也不是自说自定。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

大家在追求完美的时候,一定要找好自己的立足点,不要盲目地为自己过分的要求。有的青少年无形中去重视了别人,而贬低了自己。人应该立足自己的长处,清楚,接受并尽力改进自己的短处。成功时应多反省缺点以再接再厉,失败时多看到优点和成绩,以提高自信和勇气。对青少年来说,必须明确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以及这种期望的来源是来自自我的本身能力和需求,还是从满足他人的期望出发。只有明确这一点,才可以真正认清自己,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建立独特的自我。

最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各有所长所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应欣赏自己的独特性,并不断地激励自己。

接纳自己的不足,战胜忧郁

目前,青少年忧郁心理有明显增多迹象,然而,人们对这一心理现象的认识依然模糊不清。很多人认为青少年偶尔想不开或心情不好,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事实上,忧郁心理往往会导致青少年情绪障碍,延误就医的结果经常导致学业中辍,甚至误了一辈子的前途。

具有忧郁心理的青少年,往往不愿与他人交往,学习动力不足,对以往感兴趣的文体活动、影视也感觉平淡乏味。性格越来越内向,甚至离群索居,自我封闭,有时又无故烦躁不安等。

小敏同学的父母在“热潮”中双双下岗,家庭条件十分困难,聪明勤奋的小敏由于性格内向,父母下岗无疑让她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她担心学业因家庭困难而被中止,心中的忧郁无处诉,从此变得沉默寡语,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变少了,遇有人与其打招呼或全然不睬,或报以淡笑。幸而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一所名牌大学。虽然家里困难,但父母还是非常愿意供她读大学的,可是她上大学不到一个学期即因心理症状而休学。

小敏因为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而导致忧郁的心理,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在“攀比”,家庭、经济、吃穿、长相等,而这些对于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卑,时间长了就产生忧郁。

其实,大家不要为自己的不足而失落,要敢于去接受自己的那些不完美。在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大家要去认真对待自己,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获得支持。青少年遇到挫折、失意时,绝对不要闷在心里,找家人或朋友谈谈,不仅可以宣泄情绪,他们或许可以给你不同的看法。积极态度。凡事保持乐观的想法,即使是失败了也应该勇敢面对,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凡事抱着正面积极的想法,不要因为看到阴天就想到下雨,下了雨更应该想到雨过天晴之日,风雨过后是彩虹嘛,总有一天必能“心想事成”。

生活有规律。很多青少年朋友因为学习时间抓得紧,认为运动浪费时间。或是为了准备应考而常常“开夜车”。需知,学习需要劳逸结合,即使要考试也不要常常为了准备考试而熬夜,更不应该利用运动时间而苦学习。适度的运动可以放松身心,让学习更有效率。定计划留有余地。每天晚上睡觉以前,考虑明天干什么。计划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要太低,充分留有余地。这样每天都可以顺利完成计划。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实来”。及时肯定自己。每天晚上睡觉以前,要充分肯定自己这即将过去的一天的成绩和进步,不讲消极的东西。能写日记最好,把好的体验、进步、成绩记到日记上。天天都这样记日记,觉得生活会越来越有意思。

6.摆低自己的位置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因此,正在接受知识的青少年们,要时常保持着“谦虚”的心态去学习,要抱着“不满足”的心理去接受新的世界。谦虚可以使人进步,而骄傲使人颓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摆低自己的位置,谦虚地生活。

避免自我膨胀,战胜骄傲

骄傲心理是指高估自己,低估别人而引发的一种傲慢自负的心理。这样的青少年往往虚荣心较强,只爱听表扬、夸奖的话,不能挨批评,不爱接受别人的意见。在竞赛活动中,只能赢,不能输,稍有挫折,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完善自己的灵魂,而骄傲的人始终认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正因如此,骄傲极为有害。骄傲的人总是忙于教训他人,以至于从不考虑自己,当然也不必考虑:他们是那么好。正因如此,他们教训他人越多,自己就跌得越低。正如俗话所言:“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做你们的佣人: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而那自卑的,必升为高。”

何同学,聪明活泼,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喜欢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家庭条件非常好,父母在物质上都对她给予极大的满足。尤其是父亲,由于自己儿时生活很艰苦,因此希望女儿过得好,对女儿十分溺爱。在学校,由于她勇于表现自己,受到老师器重,同学们也佩服她的口才与文笔。长久下来,她养成了自尊自大的性格,与同学说话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渐渐的,同学们都不理她,她也感到困惑,常常因没有朋友而闷闷不乐,甚至整天让父亲给她买一只小狗做伴。

上面的例子在生活可谓是处处见到,现在的青少年都过于高估自己,心理上慢慢形成骄傲。这样下去,会把自己的前程毁掉的。所以,青少年要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看到自己的不足,摆正自己的位置。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然界的事物无止境,要想认识自己,就必须丢掉个人主义的有色眼镜,学会全面、客观、发展地看问题,学会掌握分析事物的方法。人一旦跳出自我小圈子,站在客观的高处,低头看,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到那时,就不会过高地评价自己,就不会昏昏然,就会发现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所谓的那点资本同别人相比,同未来事业的需要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样,我们会冷静许多。

许多青少年由于看不到自己不足,做某件事成功了沾沾自喜,就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比别人强。如果你能经常发现强人,并且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与强人有多大的差距,这样就会变得谦虚了,自然骄傲也就远离你了。当你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取得好成绩时,应当把成绩当做过去,更加努力。不要嘲笑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应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利于个人的进步。不要与同学比吃穿,更不要瞧不起那些生活困难、朴素的同学。当听到表扬时要勉励自己:戒骄戒躁,不断进步。

应常怀谦虚之心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只有谦虚谨慎,不骄傲自大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一步一步地向人生的顶峰攀登。它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是黑暗中指引方向的路标,是乘风破浪前行的有力武器。

受世人崇敬的周恩来总理,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一次,他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个年轻的同志热情地想他建议,说:“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却回答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都意在告诉我们,谦虚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激励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力量。谦虚之心更能显示人的智慧。人人都希望自己充满智慧,变成聪明人;只有谦虚地去学习,在成功中不断进取,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产生更多的智慧。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一生中曾创作过很多作品,名声大振。可他仍然不忘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一次演出前,临时将一句台词进行更换。这并不是没事找事做,而是在原优秀作品上镀上一层金,味道更浓了。但是,有些人并不是这样,他们一直自认为自己很优秀,很了不起,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总是一意孤行,任凭自己的做法胡乱操作下去,结果可想而知。孔老夫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弟子万千,可他从没有自满,常常以自谦的态度教育弟子,还告诫弟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每一个人追求成功的人生道路上,谦虚是人们必备的一种品质。谦虚是一个人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重要道德要求。谦虚不是软弱而是自知,是一种广阔的胸怀,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情操,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是一种对知识、真理追求的真诚态度。只有谦虚的人才有智慧的头脑。

伟大领袖毛泽东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青少年朋友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应该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时刻以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在以后的人生中可以更好地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