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下)
22126200000039

第39章 敢于挑战困难(2)

化悲痛为力量,是一个不错的解脱方法。很多天才都是受到一些挫折后,或悲痛为力量,最终成为天才。失恋了,很痛苦,但是如果一味的沉浸其中你会更加痛苦,应该转移注意力,在彻底的思考以后,当一切都不再可能,当她已不会再回来,无谓的伤痛是没有用的。这是应当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兴趣的事情上,转移注意力,这样感到充实了,有了快乐了,就很容易得到解脱了。

思维心理学大师史力民博士指出:“乐观是成功的一大要诀。”他说,失败者通常有一个悲观的“解释事物的方式”,即悲观者遇到挫折时,总会在心里对自己说:“生命就这么无奈;努力也是徒然。”“由于常常运用这种悲观的方式解释事物,无意识中就丧失斗志,不思进取了。”

史力民博士师承行为学派,他还说,人类的所有行为,无论乐观,还是悲观,都是“学”得的。因而悲观者的悲观性格,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后天养成”的。悲观者可以力强而至,学成乐观。我们在遇到不痛苦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化悲痛为力量,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到最好,不应该被挫折所打败,更不能被失败所打倒。史力民博士指出化悲观为乐观的三个原则,人人都有必要学得它:

(1)不要扩大事态:如果你做一桩生意失败了,不要说:“所有生意都难做,以后还是收山好了。”你要对自己说:“这一桩生意失败了。我学到了些什么呢?我下一次应该怎样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呢?”

(2)不要“人”与“事”混淆:当一件事失败的时候,不要说:“我是失败者。”这样你便将“事”与“人”混淆了。你要对自己说:“我做这件事总有不当的地方,才出了这么大的错。我下次该怎样做才适当?”

(3)不要夸大时间:当你有不如意时,切勿就对自己说:“我时时都是倒运的。”这是不可能的!你要对自己说:“似乎很多时候我做事部不大如意,到底原委何在?”

当你立志改变灰色的人生观,树立光明的人生观,成功与健康便不再是由“命运”所操纵了,因为你自己已成了一个“造命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青少年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力量,不要被一些事轻易打倒,否则的话就会失败。要想成功,就要懂得在关键时刻化悲痛为力量。

4.有困境才有希望

成功不是每时每刻都那么幸运地降临到每一个人的身上的,世界上成功的人们总是试图从困难中寻找希望,而失败的人则是只会从希望中寻找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都能成功,而有的人是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差异。

青少年要想让自己踏上成功的台阶上,必须学会寻找自己的困难,做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那么就要想办法自己去努力地解决,而不是去借助他人的力量去解决。困难是需要人们经受一定的考验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困难,有困难只有自己去用心去发现。

一切困难都源于自己的内心

长期处于困境的人们,其内心都是有一定的耐心去值得考验的,并不是困难莫名其妙地就赋予了一个人,那是在考验一个人是否能战胜自己所处的困境的。有才能的人会抓住困境这条藤去摸索希望之路,而没有头脑的人则只会让希望悄悄地从自己的身边溜走。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在报上看到应聘启示,正好有一份是适合他的工作。于是就去应聘。当他准时前往应征地点时,已经有几十个男青年在排队了。并且在他看来,那些青年们都是高学历的知识青年。但是他并没有就此灰心。

如果是一个对事持消极态度,意志薄弱、不太聪明的男青年来说,可能会因为这些而打退堂鼓。但是这位青年人而与之相反。他对事非常的积极,非常主动的人,认为自己应该动脑筋,运用上帝赋予的智慧想办法解决困难。他的思维空间并不是那样的狭小,而是认真用脑子去想,想办法解决。于是,这位年轻人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他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然后走出行列,让他后面的男孩为他保留位子。他走到前台女秘书面前,很有礼貌地说:“小姐,请你把这张便条交给老板,这件事很重要。谢谢你!”

女秘书对年轻人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看起来神情非常的愉悦,文质彬彬。如果是其他的应征人员,她可能不会注意,正是因为在这个年轻人身上透露着一股强有力的吸引力,非同寻常,因此令人难以忘记。所以,她将这张纸收下并把纸交给了老板。

老板给过纸条打开一看,看后把纸又给了秘书,女秘书也看了下纸条,笑了起来,上面是这样写的:“先生,我是排在第21号的男孩。请不要在见到我之前做出任何决定。”

我们试想那位年轻人到底找到了工作了吗?像他那样的,对事情都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做事非常主动的年轻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有所作为的。虽然他年纪很小,但是他知道去主动给自己争取机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然后从各方面解决问题,并尽他的全力做好。

所以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只有把困难当做是一种希望,并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这样才可能把事情做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把困难变成希望。

解除困境,抓住希望

困境不是从来就有的,看一个人用什么心态去面对了,困境有时就像一个软气球,你吹足了空气在里面,气球就可以很快地飞上天空。但是你如果不吹它,它就会充满很多阻碍的气体,无法满足其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气球都能充满了其他的气体,人生也是充满了困难的,所以,解除困境,学会抓住手中的希望。

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只要能够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在困难之中寻找希望,那么困难将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对于一位做事有主动性,有积极态度的人来说,在他们的眼里有多少困难就有多大希望,他们会想尽办法在困难中寻找希望。

要想成功,就要把困难看做是希望,告诉自己困难是对自己的挑战,困难是对自己能力的超越。只有拥有了这样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险境,才会发现一片广阔的新天地,这就是困难带给自己的新境界新领域。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从困难中走过来的,困难的存在是永恒的,逃避困难,就等于拒绝接受成功。困难锻炼人,困难考验人,困难造就强人,解决困难,能锻炼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困难,越是困难的事情竞争者越少,机会和效益也越大,越是困难的事情我们就要更加努力去做好,一个人如果能把有难度的事情做成功,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承认和尊重,每部名人传记,都是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的人生经历。那些名人无不在说明困难就是努力奋斗战胜的动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希望。

青少年在困境面前要学会摆正自己的心态,化困境为力量,让力量去带动自己的梦想寻找希望,那样,自己的生活就会因此而绚丽多彩了。

放飞你的梦想,迎着困境知难而上,把困境当做人生路上脚旁的一朵小花,遇到了小花,就要学会去用积极的心态去采摘,那么小花有可能就变成了希望。抓住希望,抓住人生的重要的转折点。

5.在风雨中历练自己

歌德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75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罗曼·罗兰也说:“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记得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便是成功者和大人物,他们在事业的开头也往往是以挫折和失败为开场白的,而且即便日后获得了成功之后,还经常会碰到挫折,这一点与一般人对功成名就的成功者的理解并不相同。

逆境出人才

剧作家、哲学家萧伯纳曾经写道:“成功是经过许多次的大错之后才得到的。”在通常情况中,经历过无数次的痛苦失败才能得到伟大的成功。成功出于从错误中学习,因为只要能从失败中学得经验,便永不会重蹈覆辙。所以,失败就如冒险和胜利一般,它也是生命中必然具备的一部分。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必须记住:每一次失败都是供我们再踏上更高一层的阶梯。当然,在这途中,我们难免会感到灰心与疲惫,但我们要知道,就像世界重量级冠军詹姆士·柯比常说的:“你要再战一回合才能得胜。”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有无限的潜能,但除非你知道它在哪里,并坚持用它,否则毫无价值。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你要再战一回合。

我们都知道音乐家贝多芬,他的事例就能很好地说明:逆境出人才。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痛苦: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逝,使他从小失去了童年的幸福。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享受欢乐和爱抚的时候,他却必须得像大人一样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并且成功地维持了这个差点陷入破灭的家庭。这是命运赐予他的第一个磨难,但这磨难并没有击垮他。

后来,由于家庭的缘故,他青年时期就失意孤独,而当他在步入创造力鼎盛的中年时,他又患耳疾,双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突然耳聋的打击更沉重的吗?贝多芬一生中几次濒于崩溃的境地,他在32岁时就写下了的遗嘱。但后来,在他还是顽强地战胜了命运的打击。他曾经大声呼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推倒。”即便是在困难重重最痛苦的时候,他还是凭着自己的坚强斗志完成了清明恬静但激昂奋斗的《第二交响曲》。他一生经历无数次地挫折与磨难,但是,每一次痛苦和哀伤都被他转化为欢乐的音符与壮丽的乐章。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交响乐。故而,他后来被人们称为“交响乐之王”。

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挫折与困难,对此,作为青少年决不能低头,而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理智、客观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克服挫折。应感谢挫折,生活因此而丰富,人生的体验因此而深刻,生命也因此而更趋完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其实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只要我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就可以做到“不在失败中倒下,而在挫折中奋起”。在很多时候,挫折也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块巨石,利用它,你可在砥砺精神的刀锋,开掘生命的金矿,从自信、乐观、勇敢、诚实、坚韧之中找到人生的方向。

越挫越勇,找到生命支点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个世界,确实存在太多问题,也许有太多不如意,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挫折,都可以看做是上帝给予的恩赐,目的是要锻炼自己。

美国伟大的演说家爱默生曾说过:“每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古希腊的伟大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也曾说过:“短时期的挫折比短时间的成功好。”而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当代保尔”张海迪已与病魔抗争了四十五个春秋,带给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热情洋溢的笑容。在艰辛和病痛面前,他们选择了独立和坚强,选择了责任和担当。在他们看来,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重担;只要精神不垮,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

大家都知道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几年前,他的家庭遭受了重大变故: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饱受伤痛的母亲不辞而别,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和父亲,病后捡到的遗弃女婴需要照顾……这个家庭的重担压在当时只有12岁的长子——洪战辉身上。十年如一日,洪战辉一边读书一边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照看时常发病的父亲,抚养捡到的妹妹……

父亲,妹妹,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稚嫩的肩膀上,唯一能做的只是坚持,再坚持!在日记中,他这样写道:“我会坚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但对自己、对家庭,还有对社会。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一份责任让他支撑住,一种永不言弃的心态,让他逐渐成熟,几度面临辍学,他没有放弃,而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艰难地维持着妹妹的生活、父亲的疾病,自己的学业,这看似没有可能的事情被他在汗与血与泪中见证着。在生活中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受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

如此艰难的生活让他学会了自立、自强,以至于在人们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时,他选择了拒绝,“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现状才是最重要的。”

“自古雄才多磨难”,面对挫折,中学生应当拿出勇气和耐心,并对自己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主动出击,迎接挑战,直面挫折,笑对挫折,把挫折当做前进中的踏脚石。然后拥抱胜利。因为挫折是福,注定在我们的岁月中搏击风浪、经历考验奠定更加坚固的基础,谱写出美好的人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