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下)
22126200000023

第23章 善于学习(2)

各年级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为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设立的,偏废任何一门课程,犹如修建高楼大厦时地基缺了几样关键的东西,其后果是很严重的。一是在知识上产生缺陷,在学科方面出现“跛腿”现象。那样会影响其总体的考试分数,为其升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会影响他在某一领域的发展。二是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各门学科是相互联系的,缺一就会觉得不协调。

现在偏科现象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尤其是在“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下,偏科现象更为严重了。不过,偏科难免。原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

(1)只凭兴趣学习。

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喜欢数理化,而对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一筹莫展,而有些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哪一门就只学那一门,其余不感兴趣的课程就不听,作业也是胡乱做的,如此兴趣用事产生巨大反差,形成偏科的现象。

(2)学习方法不正确。

“偏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有的青少年对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果不高,老师教育又不得法,家长也没及时给予帮助,慢慢地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偏科现象。

(3)教师的影响。

有的青少年偏科是由于青少年与教师的关系问题造成的。由于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会连带着在他的课上不想听,留的作业也不想做,导致这门课的成绩上不去,而最终导致偏科现象的形成。

解开心结→

那么,在克服了偏科的认识问题之后,在学习方法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偏科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清危害,树立信心。当偏科出现了,有的同学便会信心全失,便会慢慢的放弃,想补也很难补上去了。你要记住,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影响整体成绩,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学习带来困难。所以,要树立起信心,偏科不是无药可救,主要取决于你学习的态度。

要摈弃好恶,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偏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仅凭自己的兴趣出发。兴趣爱好与否,是出于对某种学科的心理态度。学习不能凭自身的好恶及和老师的关系而产生学科偏见,这样做是幼稚、糊涂的,也是极为错误的。如果重视不感兴趣的弱科,对其不抱任何偏见,以“肯学则能学会”的态度致力于这个学科,就能增强学习的动力。

做题从简单的入手。对于偏科的学生来说,在面对这一科目时,要把握从简到难的原则进行学习。因为你在这个科目上基础差,做难题对于你的提高不会有多大帮助,而且会不断的打击你的自信心。正确的方法是从简单一些的习题入手,牢牢掌握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在对简单的题目完全掌握后,再适当提高题目难度。

要把握好学习不擅长科目的时间,坚持从短到长的原则。凡是不擅长的学科,大都是不感兴趣的。因此,如果一开始你便在差的科目上投入大量时间,必然会倍增烦躁与厌倦。所以,要制订出一份计划表,给自己定下时间规定,比如说半个小时,到时间后就去改学别的科目。时间一长,对差科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了。还可以将差的科目夹在强的科目中学,时间同样不要太长,以避免枯燥无味的学习。

如今的网络上有人这么说:不偏科不成才。但是不得不承认,过分偏科的人在社会上生存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改正偏科现象。

4.当班干部影响学习吗

你的困惑:许多家长看到青少年学习有所退步,就让他们放弃当班干部或课外活动的机会与时间。许多学生逐渐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的“小夫子”。当班干部真的影响学习吗?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张其是家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在学校里的表现十分突出,是个有名的热心肠,因此,他在班级里的人缘很好,加上他的组织能力很强,所以一直是班里的活动骨干,担任班长的职位。他不负所望,把班级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

然而,最近他的学习成绩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父母说她是做班干部而耽误了学习,眼看再过一年就要高考了,所以父母让他不要再做班干部了,专心于考学。张其很迷茫:当班干部真的会影响学习吗?

透视心灵深处→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张其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对当班干部是否影响学习这个问题也是争论不休。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并不能说其中的某一方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但是,站在一个理智、客观的角度上思考,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即双刃剑理论。任何事情都有其利弊,当班干部的影响也是如此,但总体而言,当班干部对于学习的影响利大于弊。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的班干部其实都是班级里的学习尖子,在老师家长的赞扬声和同学们的羡慕眼光中成长。但是当青少年的成绩一下降,他们就慌了手脚,认为是青少年的学习时间被其他的工作耽误了。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学习退步应从多方面找原因,如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而不应纯粹认为是当班干部耽误学习。当学生被强迫辞去工作去学习时,心理上会产生落差,这样极易造成紧张、焦虑甚至产生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片面的看法,主要把“学习”的范围看的太狭窄了!在家长的心中,没有弄清好学生的真正含义。在他们的眼中分数即代表一切。其实,真正的好学生不单单是学习好。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只重视书本知识,不注意能力训练,将来走上社会,会怎么样呢?他能对社会做出多大贡献吗?要知道,未来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有能力的一代新人!

解开心结→

是的,班干部相对来说工作会多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占去了一些学习的时间,但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来说,并不会因为学习时间少点就会落后。相反,智慧地去处理问题会事半功倍,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在学习中提升自己,人的潜力才能更好地开发。而且作为班干部就会有一种带头,处处为先的精神,这会更加促使他们争取学习上的进步,因此,当班干部和学习是并不矛盾的。

当然,青少年毕竟是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什么是主,什么是次,很容易分辨不清,从而耽误学习。所以,提醒做班干部的同学要寻求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不能因为学习的一点退步,就让你放弃当班干部和参与班级工作,这对于青少年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并不是他的全部,也不是他能力的所有体现。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倡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所以要做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就要在各方面都努力寻求提高和进步。以积极的心态去参加每一件事情,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当班干部也并不一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关键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正确地对待。

第二节 探索学习之路

1.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习是永远没有尽头的,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觉悟的圣贤也告诉我们,没到达“无学位”,就是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学习乃是成为家庭快乐和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通过没有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的不会是苦涩,而是一种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学习永远没有尽头

不管是哪一种成功,它的到来都不会是一朝一夕的结果。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不懂、不会,就要去了解,就要去学习,学习就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孔子曰:“学不可以已。”向我们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和尚,他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为。他就找到了一位高僧;并恳求师父收他为弟子。高僧见他一片诚心,又天资聪慧,便收下了他。两年后,小和尚自以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师父的真传,便不想再继续跟着师父参禅拜佛了,于是就向他的师父辞行,要下山去。

高僧一下子就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并没有阻拦小和尚下山,而是让小和尚拿来一个钵子,然后让他往里面装一些石头,装满为止。高僧问小和尚:“钵子装满了吗?”小和尚答:“满了,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高僧便抓了一把芝麻撒进去,然后晃了晃钵子,芝麻一会儿就不见了,接着高僧又抓起一把芝麻撒进去,晃了晃钵子,芝麻又不见了。“钵子装满了吗?”高僧再次问小和尚。

小和尚惭愧地告诉师父:“看上去满了,可是还能装下很多东西。”这时,高僧又取来一只杯子,让小和尚往里面倒水。小和尚看杯子满了,就想停止倒水。高僧却说:“不要停,继续倒。”

结果钵子倒满了水后,多余的水都溢了出来。高僧这时候才让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后问他:“满了还装得下别的东西吗?”小和尚明白了师父的一片苦心,请求师父原谅他的无知。

作为青少年,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要让自己不断地了解,不断地学习。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秦孝公率先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别国不敢小觑;还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王,正是他正视现实,励精图治,楚国才能傲视群雄!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去掌控,因此,我们一定要不停地去学习和前进,使我们的祖国能够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如果我们现在的学习成绩很优秀,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心休息,安于现状呢?如果有这种想法,那毫无疑问是想错了。孔子集群贤之大成,振玉声金,却仍不断地学习,若非如此,孔子是不可能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儒家的创始人;当代围棋世界第一人李昌镐,虽已达至尊之位,仍毫不知足,依然勤力于围棋,因此他的霸主之位才坐得稳如泰山。相反,王安石笔下的神童仲永,被他父亲当做摇钱树而没有继续学习,最终变成“泯然众人矣”。因此,我们一定要像孔子、李昌镐一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这样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走在时代的前沿,让自己今后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时刻谨记:学无止境,学习的道路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我们一定要一直向前行进!

我们需要终身去学习

在漫长的历史之中,先祖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财富,因此我们有着永远也学不完的知识,即使到老也学不完。从自身来讲,学习是对精神的充实,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人性会得到升华。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需要突显自己的价值。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活到老学到老,平凡的一句话,是做人的大意境。作为中学生,我们一定要将终身学习这一理念根植于心灵深处。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根本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存在,感觉好像是一句空话似的。但仔细观察周围,就会发现,“学到老”的例子居然可以信手拈来:婴儿牙牙学语,儿童的各类趣味班,学生时代的在校学习,工作以后的在职培训,退休后的重新认识生活,各处的老年大学里更是人才济济,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不断学习,健康成长、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工作、人际交往、休息娱乐……

只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善于了解、学习,于是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有的人却故步自封,懒于了解、学习,结果遇事时总是会感到不知所措,长大后与社会格格不入,最终被社会所丢弃。

生活中所呈现的一个个闪亮的珍珠,都是通过学习这条线而串连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使人生处处充满色彩。

总而言之,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在学习,只有明白了学无止境,需要终身学习这个道理,通过知识实现梦想,通过读书来寻找乐趣,通过知识来创造未来,那么,你今后的人生将会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