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也能培养
22125900000026

第26章 从心做起

父母的引导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发挥影响力。知名的哈佛小儿科专家贝瑞·布雷佐敦以一个简单的测试婴儿的人生观。他拿两块积木给八个月大的婴儿看,告诉他如何拼在一想。乐观的婴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他的反应是:

拿起一块积木来咬一咬,拿到头上前后磨擦,然后丢到桌上,看看你会不会帮他捡起来。等你捡起来了,他才愿意完成拼积木的任务。最后他会仰头看着你,明亮的眼睛仿佛在说:“赞美我的聪明吧!”

这种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受到大人的赞美与鼓励,面对人生的挑战自是充满信心,反之,如果是来自一个黯淡、混乱、没有关爱的家,孩子拼积木时便显得毫无信心。事实上他们完全听得懂指示,也可以拼得很好,但做的时候就是垂着头丧气得很,仿佛在说“我根本不够好。你瞧,我要搞砸了。”这种小孩未来往往抱持失败主义的人生观,从来不期待老师地鼓励或注意,也不认为学校会有任何乐趣,最后甚至中途辍学。

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在孩子极小的时候便开始成形。布雷佐敦指出:“父母要知道如何能引发孩子的信心、好奇心与学习的乐趣,同时帮助孩子了解自我的极限。”这对孩子的人生发展是一大助力。他的建议是有科学根据的,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学龄前形成的情感特质相当程度地影响进入学校后的表现。一个五岁大的孩子如果能克制一次拿两个糖果的冲动,十四年后入学测验的成绩可比别人高210分。

虽然孩子的EQ在整个求学阶段会持续发展,但EQ的形塑开始得极早,后期的增长皆以此为基础。这基础也是所有学习行为的根本。美国临床婴儿计划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要预测孩子在校表现的标准,不是看小孩累积多少知识,或比别人更早具备新闻记者能力,而是看其他情感与社会性因素,诸如是有否有足够的自信与好奇心,是否知道何种行为较恰恰相反当并能克制不当行为的冲动,能够耐心等候、遵从指示及向老师求助,与其他孩子相处时懂得表达自己的需求。

该报告指出,几乎所有在校表现不佳的学生都缺少上述能力的一项以上,不管是否有学习障碍之类的认知困难都一样。而且这是个相当普遍的问题,美国某些州将近五分之一的孩子升不上二年级,之后落后得更加厉害,渐渐地变得丧失信心,愤世嫉俗,经常闹事。

学习能力是切知识的基石,也是决定孩子在校表现的根本原因。上述报告列出七种学习能力的基本成份,全部都与EQ有关:

一、自信:感觉能驾驭自己的身体、行为与周遭世界,想信只要努力就很可能成功,也相信大人会得供协助。

二、好奇:认为探索世界是好的,而且可带来乐趣。

三、意图:有发挥影响的意愿、能力与毅力,具体而言就是一种能力与效率感。

四、自制:具有与其年龄相称的自我控制能力。

五、人际关系:能与人达成起码的互相了解,据以建立人际关系。

六、具备与人交流观念及感受的意愿与能力,首先必须能信任别人,且从人际交往(包括与大人的交往)中获得快乐。

七、合作:能够在个人需求与团体活动之间取得均衡。

八、孩子初上学校是否具备这七项能力,与父母及幼稚园老师是否教导基本的EQ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