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22125600000062

第62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新疆旅游(5)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展览馆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展览馆位于乌鲁木齐友好北路。1965年正式开馆。该馆占地62000余平方米,主楼三层,计11个展厅,面积共7千余平方米。馆内历年来曾先后举办过《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新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展览》、《联合国教科览》、《多国日用品展览》《外国图书用品展览》、《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展览》、《自治区对外开放10周年摄影、书画展》等各种类型展览约60余个。还接待过《自治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乌鲁木齐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等大型活动。展览馆后院陈列着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陨铁,长242厘米,宽185厘米,高137厘米,体积为3.5立方米,重达30吨。这块巨大陨铁于19世纪发现于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是极为珍贵的宇宙标本。其周围还置有准噶尔盆地的硅化木和维吾尔民族民居模型及哈萨克族毡房样品等。

◆巴尔鲁克山野巴杏自然保护区

全国惟一的野生巴旦杏自然保护区,位于裕民县境内的北天山山脉巴尔鲁克山中。其分布面积约15平方公里。漫山遍野的野巴旦杏林,春来花粉叶绿,秋至叶红果黄,具有观赏价值。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位于吐鲁番以东略偏北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中,距市区约48公里,唐代名“宁戎窟”。现已编号石窟77个,其中尚存残余壁画有40余幅,壁画总面积约1200余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洞窟最多,而建筑形式多样,壁画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石窟群。

该石窟群中最早的洞窟,约为鞠氏高昌时期所建,后又历经唐代至元代,直到13世纪,这里一直为吐鲁番地区佛教圣地,而最繁盛时,当为西州回鹘时期,当时此处为回鹘国王的王家寺院,现存洞窟多为当时扩建或改建的。

第33窟后壁残存的“弟子举哀图”和“比丘举哀图”,表现出了人物内心的感情,形象生动,富有个性,为难得的艺术佳品。第16窟中“伎乐图”中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形象以及第17窟中“地狱变”的壁画,均为目前中国佛窟中所罕见。1982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千佛洞,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民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晴全部被挖掉,加上本世纪初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虽遭严重破坏,但劫余的佛座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驼铃梦坡”沙漠公园

驼铃梦坡沙漠公园,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是一片原始、粗犷、一望无垠的沙漠世界。这里沙丘连绵,沙浪起伏,宛如浩瀚的金黄海洋。驼铃梦坡是一座天然的荒漠植物园,24科89属149种沙生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这干旱的沙坡上生生不息。葱绿的梭梭、茂密的胡杨、沁人心脾的沙枣、飘逸羽叶的三芒草、富有药用价值的大黄、黄茋、“叮当”作响的铃铛刺、形似鹿角的苍劲梧桐,还有血红的红柳,组成了一幅色、味、声、像并茂的大自然景观。驼铃梦坡又是一座天然的动物园,这里活跃着一类保护动物野猪、黄羊、狼、狐狸、跳鼠、娃娃头蛇等百余种动物,这些飞禽走兽在大漠的草林中安居乐业、生儿育女。

来到这野趣十足的驼铃梦坡,可以爬沙丘,涉沙海,进行徒步探险,也可以借助“沙漠之舟”,一边听着悦耳的驼铃声,一边饱赏大漠风光。这里还开辟了滑沙、打靶、观沙漠日出日落、篝火晚会等项目,让沙漠之旅丰富多彩,余味无穷。若还有余兴,还可以就地住宿,来个“天当被,沙做床”式的浪漫。这里,还出土了不少古铜币、军令符、烽火台残体等文物。据史载:清同治四年,即1865年,中亚浩罕军官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当地民众筑城自卫,清将左宗棠也率军来此屯垦戍边。这些久远的历史遗存,便是当年狼烟翻滚的古战场的见证。在沙漠边缘,有一条壮观的防护林,似绿色长城,既保护了这块旅游景点,又防止了沙海对农田的侵袭。这片防护林,被美国卫星发现后,引起了联合国和众多国家专家的关注,纷纷来考察观赏。日本朋友田村和子小姐游览了驼铃梦坡后,高兴地说:“这里风景特好,可同埃及金字塔沙漠旅游区媲美。”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墓位于喀什市西南45公里疏附县乌帕尔乡艾孜来特毛拉山山岗上。麻赫穆德·喀什噶里(1008-1105年),是我国维吾尔族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经过长期调查研究,于1076年用阿拉伯文着成了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

这部巨著结构严谨,条目清晰,收进的词汇极为丰富,堪称一部关于突厥民族的百科全书,对研究中亚各国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有很高的价值,而且为研究突厥语诸部族的历史,地理,物产和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这部巨著被许多国家用十多种文字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这里环境清幽,林木葱翠,气候宜人。现在的陵墓是1985年重修,陵墓东侧有一清真寺,供信奉伊斯兰教游客和附近村民祈祷之用。陵墓北侧有一文物陈列室,陈列着《突厥语大辞典》和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生平介绍等有关书籍与资料。陵墓的正前方有一眼清泉,人们称之为“神泉圣水”。泉边有一丛古杨,树干苍老遒劲,枝繁叶茂,被视为一大奇观。

◆巴音布鲁克草原

位于天山山脉的尤尔都斯山间盆地、和静县境内西北部。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距库尔勒市363公里,是我国第二大草原。巴音布鲁克为蒙古语,意为“丰富的泉水”。

这里幅员辽阔,地势平坦,水草丰美。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遍地是优质的“酥汕草”,是新疆的物业基地之一,这里盛产的“焉耆马”、“巴音布鲁克大尾羊”、“新疆细毛羊”和有“高原坦克”之称的牦牛——被誉为“划原四宝”。每到仲夏季节,草原上鲜花盛开,争奇斗艳。雪莲花般的座座蒙古包坐落其间,羊群像白云游荡,一派草原风光,令人陶醉。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83年,1985年3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尔金山南部昆仑山北部,西起若羌和且未县的分界线,东至新疆与青海两省区交界处,北到阿尔金山南部的祁曼塔格山,南为与西藏分界的东昆仑山脉,东西长360公里,南北宽190公里,总面积为44940平方公里。阿尔金山保护区内,四周高山环绕,最高的慕士塔格峰,海拔6973米。现代冰川、高原湖泊和高原沙漠与种类繁多的藏野驴、藏羚、野牦牛、野骆驼及黑颈鹤、藏雪鸡、白肩雕、玉带海雕等珍禽异兽,连同241种野生植物,蔚为高原奇观。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仙洞

三仙洞,当地人称为脱库孜吾吉拉佛窟。位于阿图什市西20多公里的阿图什乡塔库提村恰克玛克河岸边的悬崖峭壁上,三洞并排,离地面大约有20多米高。每个洞穿高2米多,宽1米多,洞口均呈长方形,宛如门框。洞内均分前、后两室,前室长宽约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的一半。中间洞窟,因清代重修,壁画未能保存下来,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坐佛,惜已残毁;西侧的石窟,石质外露,壁上凿痕纵横,空无一物;唯东侧的石窟保存有珍贵壁画和藻井,沿壁四周画满大小不同的佛像约70多尊,洞窟顶部藻井为一莲花,中间的莲子历历可数,藻井四周各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内一坐佛,身披方格形图案组成的袈裟,由宝蓝和赭石色相间绘成,背后绘有菩提树叶,这种服饰,仅在壁画中可见。后室绘有一立佛画像,造形十分优美。佛像上身袒露,石手托物置于腰际,左手自然下垂。其服饰与众不同,下半身为绿、蓝、红三色相间的横纹,这在佛教画像中颇为罕见,很有研究价值。据初步考证,此洞窟很可能是自汉代佛教传入我国后,我国最西部保留下来的最早一个个佛教洞窟艺术遗迹,距今至少有1800年左右的历史,这对于研究石窟艺术和我国佛教东传的历史,具有十分重的价值。三仙洞由于地处悬崖,不便游人参观,一般只能在地面遥望。

◆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

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风景区燕儿窝,故又称“燕儿窝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革命烈士的遗骨。燕儿窝是乌鲁木齐素负盛名的风景区,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东临燕儿崖,西濒乌鲁木齐河,中间纵贯一条笔直的过境公路。整个地带掩映在繁茂的从林中。盛夏时节鸟语花香,林涛水声,十分幽静;冬天,白雪覆地,银花满树,别有情趣。燕儿窝风光千姿百态,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不仅使过路行人恋恋不舍,而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来此观赏。革命烈士陵园建在燕儿崖山坳下,面积约700余亩。1956年初建,1975年重新整修。经二十多年的绿化和管理,整个陵园掩映在翠柏苍松和花果林中。陵园大门上有董必武题额:“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前方是花岗石镶砌的祭奠广场。祭坛上并排着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五位烈士的墓碑。碑由汉白玉雕制,碑身高2.2米。正面是烈士墓碑题字,背面是用汉、维、哈、蒙四种文字镌刻的烈士简历。祭坛两侧有烈士事迹陈列馆、接待室等建筑。陈列馆内展出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杜重远、吴茂林等烈士的生平事迹和遗物。陵园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胜利路二巷一号。这里原是一处私人住宅,房主赵德寿。在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任塔城行政长。这幢楼房是他亲自设计并雇人建筑的,始建于1928年,落成于1933年。1937年盛世才逮捕赵德寿,此楼以逆产没收,改为新疆边防督办公署第二招待所。1938年,交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专用(对外沿用第三招待所名称)。原于1937年9月设在新房子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遂迁此办公。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办事机构,陈云、邓发及陈潭秋等三任党代表先后在这里主持工作。同时又是党的工作人员来往于延安、苏联途中在乌鲁木齐停留时的招待所,周恩来、邓颖超、任弼时、王稼祥、蔡畅、刘亚楼、杨芝华、孔原等同志均曾在这里留宿过。后1942年被迫关闭。1962年辟为“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纪念馆”,1965年改为现名。“文革”中停止,1975年纪念馆以旧址复原开放。馆内有革命烈士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等同志的革命事迹展览。该建筑为一幢中西合璧,青砖砌腰压檐,土木结构的二层黄色楼房。楼顶南侧有一座凉亭。登上凉亭,可以鸟瞰市区风光。院内耸立着数十棵参天白杨和四季长青的松柏。每年春季,迎春最早的杏花,点缀着满院春色;夏秋季节,园中的各色鲜花,争妍夺目。纪念馆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位于新疆喀什市内,阿曼尼莎汗(1526-560年),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阿曼尼沙汗纪念陵占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宫,阿勒屯。与清真寺连为一体。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顶为园塔状在陵宫内,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阿曼尼沙汗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红山

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乌鲁木齐河东岸,呈东西走向。山头如雄狮静卧,山脊似长龙蜿蜓。因山岩呈红褐色,得名红山。山体长约1.5公里,最高处海拔910米。红山头有一座8米多向的9级表灰色实心砖塔,与对面雅玛里克山的砖塔相对,人们也叫它们“镇龙塔”。据说如两山相连乌鲁木齐便成为汪洋。为此分于1788年在两山山头各建一座塔,意在压住两山,镇服恶龙。

◆白杨沟

位于乌木齐南山,途指乌鲁木齐南部天山的喀拉乌成山北麓的山区。山区自西向东平行分布着数十条大小沟谷,这里既是优良的天然牧场,也是避暑游览的胜地。其中最著名的是西白杨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