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22125600000049

第49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陕西旅游(7)

◆佛坪自然保护区

佛坪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南距汉中市158公里,北离西安市215公里。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5000平方公里。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980—2904米。区内有高等植物1580种,隶属175科,679属。有野生动物265种,隶属65科,27目。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牛角羚、金丝猴和豹4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素有“天然动植物基因库”之称。本区大熊猫毛色奇特,不但有黑白色大熊猫,而且多次发现棕白色和白色大熊猫。

保护区内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者可观看云海茫茫的鲁班峰、造型怪异的冰川遗迹、玉瀑飞溅的姑娘潭、出没在密林中的珍禽异兽。

境内山青水秀,自然风光雄奇秀美,52万亩原始森林完好无损。是集避暑、度假、观光、狩猎、探险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旅游基地,已被省上列入近期抓好的十项工程之一。区内设有招待所接待站,可为游人提供吃、住等服务

◆彬县大佛寺

彬县大佛寺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西兰公路旁的清凉山脚下。为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所建,原名庆寿寺,寺前有明镜台,台上建有三层砖木结构的楼阁,高五十余米,站在楼阁上可俯瞰寺前全景。全寺共有一百零七个大小石窟,二百五十七个佛龛,大小造像一千四百九十八尊。

主窟大佛依岩跌坐,身高二十四米,造形雄伟、雕饰富丽,发式作螺髻形,雍容端庆,耳垂披衣、袒胸、盘膝端坐在莲座上,体态自然丰满,颇显唐代风格。被誉为陕西和丝绸之路第一大佛。主窟两则有千佛洞、罗汉洞等。

大佛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现已建立文管所,设专人保护并对游人开放。

◆五陵原

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五陵原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南临渭水,北接北山山系,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在先秦、秦汉和隋唐时期,一直发挥着“强本弱枝”的重要作用,并长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的中心,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文地理区域,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诸如商鞅变法、秦朝建立、徙民五陵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斗争多发生在这里;诸如田千秋、马援、豆融等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历史人物亦多出自五陵。

五陵原地区还出现了诸如董仲舒、孔安国、班固、司马相如等一大批著名文化人物,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贡献。

这一时期遗留在五陵原地区的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亦星罗棋布、比比皆是,先后发现了诸如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望夷宫、六国宫殿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先后发现了汉代玉奔马、鎏金铜马、皇后玉玺以及数以千计的陪葬兵马佣等珍贵文物,从而使五陵原成了我国和我省最为重要的文物基地之一。

五陵原上的都城宫殿有:秦都咸阳咸阳宫六英宫六国宫室兰池宫望夷宫

五陵原上的陵邑墓葬有: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秦公陵、秦人墓葬、西汉的11代皇帝中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在渭河以南外,其余9个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哀帝义陵、平帝康陵都分布在渭水以北的咸阳原上。

五陵原除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秦冢、汉陵外,还有唐代的几处重要陵墓,其中以顺陵、苏君墓和李丙墓最为著称。

五陵原不仅有秦都宫殿、西汉帝陵以及为数众多的古代墓葬,而且还有不少古代的窑址亭塔等名胜古迹。其中秦汉窑址、杜邮亭、平陵肥牛亭、北杜铁塔最具代表性。

◆镇北台

镇北台在榆林市城北约7.5公里的红山上,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067年),是长城线上的一个观察所和军事要塞。台依山踞险,居高临下,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口,是古时重要关隘和军事了望台。台南额题“向明”二字,为万历时巡抚涂宗睿书

◆洽川风景名胜区

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位于合阳县城东20千米处的黄河西岸,是以黄河古文化,历遗址及山河泉滩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环境空间为景观特色的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人文景观有帝喾遗址伊尹耕莘处遗址、四圣母庙遗址、子夏石室遗址、木罂古渡遗址及韩信城、福山建筑群、现代抽黄工程等。著名的书法珍品《合阳令典全碑》即出土于此地。洽川自然景观丰富独特。西部有福山、明山、金风山、莲花山、秦驿山相绕;黄河河谷阶地平坦,3.5万亩滩涂一望无际;黄河揭底、地啼等自然景观稀有。最为独特的是奇泉多处,自涌而出,大如车轮,小如蚁穴,状如沸汤,常年保持在30度左右,称“瀵”(音fen)地下喷出的泉水。也叫瀵泉。

◆明城墙

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城墙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追忆历史: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

特点: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游览西安古城墙,对形象具体地了解古代战争、城市建设及建筑艺术都很有意义。城门名称由来:西安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门发生种种变化。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丧衰。

从南门开始顺时针方向介绍:

南门:这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582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它也是现在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原得最完整的一座,只是原设计没有箭楼。现在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均从甫门东西两则另辟券洞内穿过,它本身已成为文物了。

朱雀门:朱雀门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曾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这座城门被封闭。1985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它果然如隋唐文人描写的那样宏伟华丽,城门柱础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门坎上刻有线条优美神采飞扬的蔓草花纹,磨砖对缝的门洞隔墙厚实端正,残垣断壁处处流露出当年的华贵风采。现在的朱雀门位于遗址西侧,是1986年开通的。

勿幕门:勿幕门俗称小南门,开通于1939年,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先生是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最早一批会员之一,陕西民主革命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在1917年的护法运动中壮烈牺牲。

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它的中门洞和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现已决定把新建券洞城门置于遗址东侧,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内部设置人工采光和空调系统,日后供游客参观。

西门:西安的西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

玉祥门: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1928年开通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将军的历史功绩,取名玉祥门。

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这一带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尚德门:西安火车站西南侧的尚德门开通于1986年,因直对尚德路而得名。

中山门: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开辟的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得名.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就从中山门出城。中山门并列两个门洞,冯分别为它们取名“东征门”和“凯旋门”。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但后来时局变化,冯将军再未率师回西安。

东门:东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东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这一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

建国门:1986年开通的建国门,以直对建国路而得名。

和平门: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的和平门开通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

文昌门:碑林博物馆南侧的文昌门,开通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所以,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城墙旁边(今碑林博物馆),魁星楼也顺势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嗜酒如命,不修边幅,蓬头虬髯,步履踉跄,腰挂酒葫芦,一手捧斗,一手执笔,似乎半醒半醉的文昌星尊容。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自然也就被命名文昌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