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22125600000043

第43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陕西旅游(1)

陕西景观

◆陕西简介

陕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偏北中国内陆中心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境内。全省南北长100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从北至南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区,总土地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陕西从北到南纵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平均气温摄氏8至16度,年平均降水量300-700毫米,无霜期一般在150-270天之间。

陕西省总人口3,570.1万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省辖行政单位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榆林地区、延安地区、渭南地区、汉中地区、安康地区、商洛地区。

陕西得名始于西周。周、召二公以陕陌(今河南省陕县)为界,分陕之东、陕之西而治;春秋战国时为秦地;故陕西省简称为“陕”或“秦”。秦为内史及上、汉中等郡,部分朔方属北地郡,汉属司隶部及益州诸部,唐属关内、山南等道。宋初置陕西路,元设陕西行中书省,明置陕西布政使司,清以来为陕西省。

陕西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达800公里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其中陕北7~11℃;关中11~13℃;陕南的浅山河谷为全省最暖地区,多在14~15℃。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陕北-10~-4℃,关中-3~1℃,陕南0~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陕北21~25℃,关中23~27℃,陕南24~27.5℃。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其悠久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十世纪以前陕西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秦、汉、隋、唐等14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近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陕西领导中国革命,依此为根据地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目前已发现各类文物35750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2处。全省现有馆藏文物共56万件(组),国家一级文物3526件,其中123件被推荐为国宝级文物。文物的密度、数量、等级均居中国首位。

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给陕西这块近2100平方公里的地上地下,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以及景色秀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泊,为陕西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

陕西被誉为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文物古迹。比较著名的文物名胜有,距今约100多万年的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半坡原始村落遗址,被中国人尊为始祖的轩辕皇帝的陵墓,周王朝的都城周原遗址,秦始皇陵兵俑坑,汉武帝茂陵及其石刻艺术,三国遗迹五丈原,武候祠等文物群,唐代法门寺地宫珍宝和佛指舍利,中国历史著名女皇帝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和葬墓乾陵,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艺术价值最高的“石质图书馆”西安碑林,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垣建筑西安城墙,革命胜地延安及其中国现代革命文物群等。

陕西境内还分布着许多千姿百态、风光奇异的自然景观。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省级风景名胜26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省级森林公园19处。陕西旅游资源有四个特点:一是历史久远,可谓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之缩影,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完整性。二是遗存丰富,品位居着,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性。三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千秋各异,交相辉映,具有旅游内涵构成的完美性。四是西安古城,保存完整,城墙内外古建筑成姑息养奸群,且高楼大厦林立,现代设施完备、具有古都风韵和现代城市气息的协调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陕西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开发旅游资源上百处,初步形成了以西安中心,以人文古迹为特色的向东、西、南、北辐射的四条旅游线路。同时也已形成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景观别具的十大旅游区。西安古都旅游区、骊山风景名胜旅游区、长安古寺庙旅游区、华山旅游区、咸阳帝王陵墓旅游区、宝鸡法门寺旅游区、延安三黄一圣旅游区、榆林塞上风光旅游区、黄河旅游区和柞水溶洞旅游区。

◆西安景点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南。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个充满历史遗存的城市。西安是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31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周人曾于此制礼作乐,铸典章于金石;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修建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汉唐时代,这里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宾客云集的东方大都会。“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当时西安的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历史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拥有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上。漫步古城街头,触目皆是秦砖汉瓦;踏青郊野,满目景物都可引发人们对历史的凭吊。其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处),古遗址、陵寝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余万件。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如世界遗产录的中国古迹。

西安明代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城堡。近年,汉阳陵的开发有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出土的裸体彩俑有“东方维纳斯”之誉。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最古老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寺……

今日西安是一座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整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旅游业已经成为其支柱产业。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西安目前拥有接待游客床位17万张,其中旅游涉外饭店38家,床位2万张。西安现有星级饭店32家,其中五星4家,四星5家,三星14家,二星6家、一星3家(资料截止日期2000年8月)。城市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能力达100万人次。目前当地有国际旅行社27家,国内旅行社100多家。

西安市辖八区五县,面积9977多平方千米,人口618万,是陕西省省会,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巍峨雄峙在古城西安的大雁塔西侧,是大型的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1991年6月20日建成并正式开馆。无论在博物馆的建筑、内部设施或陈列的展品面都是高水平的,堪称我国博物馆之最。建馆是周总理的遗愿,早在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来西安参观设在碑林的陕西省博物馆时就指出:“陕西文物很多,展室铗小,在适当时候新建一个博物地点,可选在大雁塔附近”。

根据周总理的遗愿,这座规模为原陕西省博物馆10倍的新馆,经过4年多的建设,终于落成了。这座我国著名女建筑师张锦秋设计的、建筑面积达5.6万平方米的巨大建筑物,既反映13古都的帝王气势,又兼收并蓄传统园林和民居的设计手法,整体采用黑、白、灰等淡雅的色调,创造了一个庄严、质朴、宏伟,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氛的现代空间环境。这座博物馆将在建筑艺术上成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展览厅是全馆的主体部分,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整个陈列展线总长1500米。2000多件文物皆是珍品基本陈列包括序言大厅、地方史陈列及中央厅,面积6000平文米。展出的2000多件文物,是从馆藏的11.3万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大部分属于国家一、二、级文物,其中不少是刚刚从全省各地征调来的精华,首次与观众见面。

在各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墓壁画真品展”。这些壁画分别出土于50、70、80年代,来自武则天的次子章怀太子李贤和她的孙女李仙蕙等的墓中。由于保存和展示的难度较大,时至今日才首次公开展出。

中国历代墓葬壁画,不论是出土数量带是艺术价值,均首推唐墓,主要集中在唐都长安周围,陕西历史埔物馆收藏了1000平方米左右,居全国各文博考古单位之首。基本陈列在中央大厅,分上下两层,为陕西地方史陈列厅,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部分,集中反映了从蓝田猿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西侧为专题陈列厅,主要展出陕西有特点的历史文化专题,如“丝绸之路”、“耀州瓷展览”等。东侧为历史文化展览厅,主要供中外文化交流,接待全国各省市的文化文物精品展览。

◆碑林博物馆

在雄伟壮观、璧垒高耸的西安古城墙南城内侧的三学街,座落着一座庭院式建筑,这裹绿树掩映,典雅别致,汇集着一大批历代书法名碑,吸引着无数的中外宾客、莘莘学子和书法爱好者纷至杳来,流连忘返,这就是蜚声中外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已有九百年的历史。唐代时这里是太学所在地,宋代成为孔庙。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为保存唐代所刻《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将其与唐代其它重要碑石移入,初步奠定了碑林的基础。后来,由于常有人拓印碑帖,当时照明不良,燃烛熏案,墙柱皆黑,兼之墨拓使碑石发黑,故又有“墨洞碑洞”之称。到了清代,随着历朝历代不断有碑石归藏,碑石如林,才有了“碑林”之名。

碑林现收藏汉至清代碑志2300余件,陈列1000多件。现有7个陈列室、6个游廊和1个碑亭。碑志融政治、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于一体,内容丰富,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如碑林中的《开成石经》共114石,两面刻字,计228面,共计65万余字,是保存我国古代重要文献的大型石质书库,被称为“世界最重的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不空和尚碑》以及唐《大智三藏碑》等,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的重要实物。碑林是我国一座书法艺术宝库,自汉至清,荟萃了历代名家手笔,真草隶篆,琳琅满目。久负盛名的,有李斯的《峄山碑》,李阳冰的《三坟记碑》等篆书碑;有汉代的《曹全碑》、史维则的《大智禅师碑》等隶书碑;有智永、张旭、怀素等写的草书《千字文》;有欧阳询的《皇甫诞碑》、褚遂良的《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唐僧怀仁集晋王羲之字刻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楷书碑。此外,宋赵佶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贴》等也是稀有珍品。碑志上还刻有不少具有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绘画石刻。

1938年成立了碑林管理委员会,1944年改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此后又几度易名,直到1992年才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

◆大雁塔

西安市的大小雁塔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唐代古塔,不但在我国,在世界上也颇有名气。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