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22095900000067

第67章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3)

4、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规定,以及新时期我们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大学生实际,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未成年人和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两个《意见》对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做了规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2)坚持“三贴近”原则,即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和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认识和实践相分离的假大空的现象。

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5)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

(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四、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重点是要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学生明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指导和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出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高质量的教材。要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实际接受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形成贯穿小学、中学、大学各教育阶段,由浅入深的稳定的教育序列。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要开设时事政策课或讲座,以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中小学都要有自己特色的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基地和乡土教材。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形载体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和健全升降国旗、重要集会、唱国歌等制度,积极组织缅怀英烈、学习杰出历史人物、参观文化古迹、革命遗址、祖国山川以及新中国建设成就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气氛。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责任感。

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献的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学生辩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要引导他们接触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组织他们参与校内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要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青少年成长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因而,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他们关心和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深入进行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逐步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三)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

中国优良道德传统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广泛最重要的道德根基和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根基。尤其是在多种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丢掉了中国的优良道德传统,人们将很难找到自己立足的基点。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那样浮躁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丢掉了优良的道德传统。因此,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并编撰成系统的丛书。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道德典范结合起来,并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提出有中华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编写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教材、读物、拍制影视片,广泛宣传,反复教育,长期熏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八荣八耻”概括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在新形势下的集中表现,是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和建设的基本指南。加强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特别是当今独生子女的道德素养,加强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学生做人、立业的根本。

(四)加强素质教育,增强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才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需要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进一步落实音、体、美课程,并积极在普通高校和高中阶段开设艺术选修课,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加强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或者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五、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一)做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1、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